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立春食俗也少不了酒!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其中“立”是“開始”的意思, 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那麼立春這一天民間流傳下來的習俗又有哪些呢?

祭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 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 執規矩, 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 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在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 同時又祭太歲。 太歲為值歲之神, 坐守當年, 主管當年之休咎, 因此民間也多祭之。

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 從鄉村抬進城後, 人們夾道聚觀, 爭擲五穀, 謂之看迎春。

山東迎春祭句芒時, 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 光頭則示春寒, 穿鞋則示春雨多, 赤腳則示春雨少。

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 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 擊鼓驅疫, 祈求平安。

立春“鞭牛”體現期盼五穀豐登

立春之日民間素有“鞭春”“打春”的習俗, 就是鞭打春牛, 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

打春的風俗, 最早來自皇宮。 傳說立春這一天, 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 是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

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

那時, 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 視之為吉祥的象徵。

立春這一日, 老北京的廟會裡, 一般都會在賣皇曆的同時連帶著賣春牛圖, 春牛圖上前面牽牛的那個男子, 畫的就是芒神。

一般人家, 會把春牛圖請回家, 和那些拿回家裡的春牛的碎片的意義是一樣的, 自己對自己祈禱, 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的保佑。

現在, 城裡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 一些農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

立春前, 用泥塑一牛, 稱為春牛。 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 舊說可以不患疾病, 今已成為娛樂。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由於是春天的開始, 我國民間都把立春作為節日來過, 稱為立春節, 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

這樣的習俗在三千年前就已經出現。

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 祈求豐收。 回來之後, 要賞賜群臣, 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這種活動影響到庶民, 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到了清代, 迎春儀式演變為社會矚目、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活動。

現今立春日迎春雖不如從前隆重, 但立春這天寄託著人們的希望, 所以各地仍會有一些特殊的方式來迎接立春, 比如掛風車、鞭打泥制春牛、踏青等。

立春日“咬春”是中國特有風俗

4日是農曆節氣中的“立春”。 這一天, 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薑、蔥、面餅, 稱為“咬春”。 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

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是指吃春餅。 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 既為防病, 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所謂春餅, 又叫荷葉餅, 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 中間抹油, 拼成薄餅, 烙熟後可揭成兩張, 用來卷菜吃。

立春這一日, 我國民間的咬春也指另一種食品就是蘿蔔。 因為蘿蔔味辣, 取古人“咬得草根斷, 則百事可做”之意。

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裡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那麼立春又有哪些飲食習俗呢?

春餅

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據載六朝元旦吃五辛盤,指的是五種辛葷蔬菜: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

現揚州人立春時也吃五辛:新蔥、韭黃、蒜苗、蘿蔔、芫荽。

唐初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春盤,因與五辛盤有淵源,也叫辛盤,宋時改叫春餅,現也叫薄餅、荷葉餅、片兒餑餑等。

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謂能去春困。整個嘗新活動稱為“咬春”。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黃、雞蛋。

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裡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

春捲

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

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捲的過渡類型。到了清代已出現春捲的名稱。

春捲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

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炒黃豆

在日本,立春的前一天要把沙丁魚的頭插在樹枝上立在門口,驅除不祥。

之後人們會把炒熟的黃豆供上神台,到晚上打開門和窗戶,一邊兒喊“鬼出去,福進來”,一邊撒豆子驅鬼。

為了不讓福逃走,撒豆子要馬上關門關窗,然後全家一起抓剩下的豆子,最好抓比自己年齡多一個數的豆子,然後把它吃掉,這一年就會福星高照。

恭賀新春

則百事可做”之意。

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裡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

那麼立春又有哪些飲食習俗呢?

春餅

立春吃春餅歷史悠久。據載六朝元旦吃五辛盤,指的是五種辛葷蔬菜: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

現揚州人立春時也吃五辛:新蔥、韭黃、蒜苗、蘿蔔、芫荽。

唐初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春盤,因與五辛盤有淵源,也叫辛盤,宋時改叫春餅,現也叫薄餅、荷葉餅、片兒餑餑等。

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謂能去春困。整個嘗新活動稱為“咬春”。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粉絲、菠菜心、韭黃、雞蛋。

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裡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

春捲

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

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捲的過渡類型。到了清代已出現春捲的名稱。

春捲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

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炒黃豆

在日本,立春的前一天要把沙丁魚的頭插在樹枝上立在門口,驅除不祥。

之後人們會把炒熟的黃豆供上神台,到晚上打開門和窗戶,一邊兒喊“鬼出去,福進來”,一邊撒豆子驅鬼。

為了不讓福逃走,撒豆子要馬上關門關窗,然後全家一起抓剩下的豆子,最好抓比自己年齡多一個數的豆子,然後把它吃掉,這一年就會福星高照。

恭賀新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