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聯國際這樣損害央企形象的公司,國資委該關心一下了

作者:橡子 / 秦朔朋友圈:qspyq2015

“有些上市公司吃相太難看, 定要秋天算帳!”

4月8日, 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痛批A股市場中某些公司多年積累的弊病,

比如股權層級太複雜, 資訊披露不完整, 財務造假搞“忽悠式”、“跟風式”重組, 不對股東分紅當鐵公雞, 上市後大股東大幅減持空倉走人。 他希望上市公司協會對上市公司進行分類、評估, 每年要公佈“大紅榜”, 也要有“黑名單”。

劉士餘演講完, 媒體就開始對號入座, 先是查出金杯汽車(600609)從1994年以來就沒有分紅, 是最典型的鐵公雞;後又去查劉主席說的“10送30的高送轉方案在全世界罕見, 必須列入重點監管範圍”的現象, 發現截至4月8日, A股擬每10股轉增10股以上的上市公司多達147家, 擬每10股轉增20股以上有43家, 7家上市公司每10股最高送轉增到了30股, 分別是:凱龍股份(002783)、合力泰(002217)、金利科技(002464)、贏時勝(300377)、大晟文化(600892)、東方通(300379)、合眾思壯(002383)。

筆者沒去查這7家“10送30”公司的經營情況, 不能給它們帶一個“問題公司”的帽子。 但最近在香港出差, 在《信報》上看到一群極度失望的中小投資者刊登的廣告, 強烈質疑華聯國際(00969.HK)是一間“巨額負資產、可能是香港證券史上最差的央企上市公司”, 不由得做了點研究, 發現華聯國際這樣的公司的確是“扶不起的阿斗”。 劉主席管不到香港證監會, 但這樣損害央企形象的公司, 國資委該關心一下了。

先看一下華聯國際的股東結構:中非發展基金持有4.1%的股份, 該基金由國家開發銀行100%擁有的國開金融全資擁有;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下稱“中成套”)持有36.51%的股份, 該公司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100%擁有;中成國際運輸有限公司(下稱“中成國際”)持有13.69%的股份,

該公司由中成套持有70%股權。 以上三家股東都算是“國家隊”, 一共擁有華聯國際54.31%的股份, 其餘45.69%的股份由其他投資者和公眾股東持有。

剛剛公佈的2016年業績顯示, 華聯國際營業額為3.28億港元, 虧損6.60億港元, 淨資產為-5.99億港元。 不折不扣資不抵債的負資產公司!

上圖分別顯示了華聯國際2009年以來的利潤變化和股價變化, 除了2010年因出售原有業務獲利約7690萬港元, 華聯國際年年虧損, 持續加大, 最近五年的虧損額分別是:-1712萬港元, -2.72億港元, -2.66億港元, -7.04億港元, -6.60億港元, 要是放在A股市場, 已經符合摘牌標準了!

華聯國際的小股東萬般無奈, 只能在報紙上刊登質疑, 希望徵集所有小股東的投票權, 以達到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的門檻, 要求華聯國際負責業務的相關董事做出交代。 他們最初對央企背景的華聯國際充滿信心, 現在則猜想, “好好一家公司弄成這樣, 原因是否就在於這些中成套派來的董事們缺乏專業精神, 不擅經營管理, 投資決策輕率,

與股東整體利益不一致, 對上市公司資產漠不關心, 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筆者對華聯國際的歷史初步梳理了一下, 發現該公司原本是做皮革處理和貿易的, 2002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在香港資本運作高手胡野碧的策劃下, 2009年10月出售了原有的皮革業務, 先後引進了中成國際(2009年)、中非基金(2011年)、中成套(2012年)這些中字頭國家隊進場, 業務方向也調整為糖業相關業務, 包括糖精和乙醇方面的服務, 主要是為中成套在海外的糖廠提供物流服務。 而具體的項目, 一是在非洲貝南租用土地種植甘蔗或木薯, 生產乙醇生化燃料;二是將中成套收購的牙買加國內原糖產能注入華聯國際。

正是貝南和牙買加這兩個項目讓華聯國際陷入泥潭。 2013年,貝南項目減值1.47億港元,2014年貝南項目減值4500萬港元,2015年牙買加項目和貝南項目共減值5.69億港元。

從華聯國際的年報看,兩個項目的實際情況都遠遠低於預期。2015年年報稱,公司在貝南的乙醇業務由CBB公司執行,CBB在貝南註冊,華聯國際持有90%股權。但是,“貝南政府仍無法執行合作協定當中的租賃土地條款,而租賃土地仍無法供CBB用於種植木薯及/或甘蔗以為其生物乙醇的生產提供原材料,建設工程仍處於停工狀態,須待取得適當替代業務計畫後方能進行”。華聯國際承認“近期恢復建設之可能性甚微”,“在貝南共和國的乙醇生化燃料廠房建設預期將長期停工”。此外,年報還披露有一筆相當於2000萬港幣的虧損是由於貝南的貨幣西非法郎貶值,導致兌換外幣債務時出現匯兌虧損。

2016年華聯國際年報則談到了牙買加項目,“由於當地惡劣天氣狀況導致甘蔗品質下降及Frome糖廠偶然機器故障導致生產中斷而令產量減少”,“由於牙買加甘蔗種植及制糖業務之嚴峻業務環境,本集團已自2016年6月暫停遭受嚴重損失之有關農業及工廠業務”,包括兩個糖聯及一間糖廠,“由於上述暫停農業及工廠業務占該分部營業額約39%,加上Frome糖聯受旱災影響,董事會預期2017年此分部營業額可能大幅下降”。也就是說,2017年業績可能更差!

筆者查閱歷史資料,發現這兩個專案剛啟動時都雄心勃勃,信心滿滿。2011年華聯國際宣佈,旗下合營公司正達已就貝南乙醇生化燃料業務專案,與貝南共和國政府訂立合作協定,貝南政府有條件同意按每公頃1.1875萬西非法郎(等約185港元)之年度租金出租面積4800公頃的土地,讓公司為貝南之生物乙醇生產項目種植木薯及或甘蔗,租期25年,可續約10年,“而貝南政府承諾承擔一切法律糾紛的財務及法律責任,授予該項目各種稅務及關稅減免和其他優惠,及于投產時在貝南汽油市場引進生物乙醇燃料,向外國取得等出口生物乙醇燃料配額等”。2012年,香港媒體報導說,“內地最大的國有投資控股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將借殼華聯國際建立首家境外上市旗艦,第一步將進軍非洲市場,包括種植甘蔗和木薯以提煉乙醇生物燃料,出口歐盟等市場,預料明年投產”。

俱往矣。乍一看,貝南給出的條件真好,一公頃土地使用權一年才185港元,像是白撿的!結果呢,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到2015年華聯國際發佈公告,毫無對未來的信心,而是要被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下屬機構“借殼”了。但不知何故,後來沒有完成。

央企正在大力“走出去”,但無論走到哪裡,既然是企業,還是要講究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要做好充分的風險控制。中成套1959年成立後長期組織實施中國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專案,1993年改組為綜合型外經貿企業集團,2003年由國務院國資委歸口管理,2009年整體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目前旗下有8家全資子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1家分公司,其中包括兩家上市公司,A股的中成股份(000151)和華聯國際。從歷史經驗看,中成套對海外市場的風險應該是有所瞭解和把控的,卻還是在華聯國際上交了這麼多學費,可見走出去並不容易,千萬要小心!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2013年,貝南項目減值1.47億港元,2014年貝南項目減值4500萬港元,2015年牙買加項目和貝南項目共減值5.69億港元。

從華聯國際的年報看,兩個項目的實際情況都遠遠低於預期。2015年年報稱,公司在貝南的乙醇業務由CBB公司執行,CBB在貝南註冊,華聯國際持有90%股權。但是,“貝南政府仍無法執行合作協定當中的租賃土地條款,而租賃土地仍無法供CBB用於種植木薯及/或甘蔗以為其生物乙醇的生產提供原材料,建設工程仍處於停工狀態,須待取得適當替代業務計畫後方能進行”。華聯國際承認“近期恢復建設之可能性甚微”,“在貝南共和國的乙醇生化燃料廠房建設預期將長期停工”。此外,年報還披露有一筆相當於2000萬港幣的虧損是由於貝南的貨幣西非法郎貶值,導致兌換外幣債務時出現匯兌虧損。

2016年華聯國際年報則談到了牙買加項目,“由於當地惡劣天氣狀況導致甘蔗品質下降及Frome糖廠偶然機器故障導致生產中斷而令產量減少”,“由於牙買加甘蔗種植及制糖業務之嚴峻業務環境,本集團已自2016年6月暫停遭受嚴重損失之有關農業及工廠業務”,包括兩個糖聯及一間糖廠,“由於上述暫停農業及工廠業務占該分部營業額約39%,加上Frome糖聯受旱災影響,董事會預期2017年此分部營業額可能大幅下降”。也就是說,2017年業績可能更差!

筆者查閱歷史資料,發現這兩個專案剛啟動時都雄心勃勃,信心滿滿。2011年華聯國際宣佈,旗下合營公司正達已就貝南乙醇生化燃料業務專案,與貝南共和國政府訂立合作協定,貝南政府有條件同意按每公頃1.1875萬西非法郎(等約185港元)之年度租金出租面積4800公頃的土地,讓公司為貝南之生物乙醇生產項目種植木薯及或甘蔗,租期25年,可續約10年,“而貝南政府承諾承擔一切法律糾紛的財務及法律責任,授予該項目各種稅務及關稅減免和其他優惠,及于投產時在貝南汽油市場引進生物乙醇燃料,向外國取得等出口生物乙醇燃料配額等”。2012年,香港媒體報導說,“內地最大的國有投資控股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將借殼華聯國際建立首家境外上市旗艦,第一步將進軍非洲市場,包括種植甘蔗和木薯以提煉乙醇生物燃料,出口歐盟等市場,預料明年投產”。

俱往矣。乍一看,貝南給出的條件真好,一公頃土地使用權一年才185港元,像是白撿的!結果呢,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到2015年華聯國際發佈公告,毫無對未來的信心,而是要被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下屬機構“借殼”了。但不知何故,後來沒有完成。

央企正在大力“走出去”,但無論走到哪裡,既然是企業,還是要講究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要做好充分的風險控制。中成套1959年成立後長期組織實施中國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專案,1993年改組為綜合型外經貿企業集團,2003年由國務院國資委歸口管理,2009年整體併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目前旗下有8家全資子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1家分公司,其中包括兩家上市公司,A股的中成股份(000151)和華聯國際。從歷史經驗看,中成套對海外市場的風險應該是有所瞭解和把控的,卻還是在華聯國際上交了這麼多學費,可見走出去並不容易,千萬要小心!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