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遲來的索蘭托L柴油版長測(下):你買我推薦,真買我已買

本文是駕仕派的原創文章, 來自撰稿人王曉鵬。

在上篇中, 主要給大家介紹了索蘭托L的動態感受,(點擊回歸==>遲來的索蘭托L柴油版長測(上):可能對你們買新索蘭托L有一點幫助 | 獨立試駕),本篇來補充一下其空間、配置、座椅、多媒體、音響等方面的靜態體驗,

以及我對它進行的一次越野性能的“試探”。

索蘭托L定位於中型SUV, 其實是基於K5的平臺開發, 與基於Camry平臺開發的漢蘭達屬於針鋒相對的產品,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拿漢蘭達尺寸來感知這款車的大小——漢蘭達長寬高都有稍稍比索蘭托L更大一點, 特別是長度有7cm的差異, 實際感受就是同樣7座情況下, 漢蘭達的行李空間更寬裕一些。

車子在標準停車位停車時, 儘量不要去找兩車中間的位置, 因為停好之後開門不便利, 車子大有時候煩惱也多, 在老城區經常開車的人應該有更多體會。

其實中級SUV尺寸的優勢不僅僅是長度, 還在於寬度。

中級SUV的車寬普遍能達到1.9m, 而緊湊級SUV基本停留在1.8m左右車寬, 這個差距對於第二排的意義非常大。 特別是家中有小孩子的用戶, 應該感受很深, 1.8m的車寬在第二排放一個兒童安全座椅的情況下, 剩下的空間再坐兩個成年人是很難受的, 瘦小的女性勉強可以擠擠, 男性幾乎不太可能。 而1.9m車寬的中型SUV, 可以大為改善這個窘境, 至少兩個正常身材女性一起坐沒壓力了, 兩個偏瘦小的男性也能擠擠。

祖孫三代人, 坐後排還是挺寬敞的, 媳婦兒的麵包服比較誇張, (車子走起來, 小傢伙就會主動坐到自己的安全座椅上, 要求大家給她邦好。 )

(宜家買點小傢俱什麼的, 放東西非常隨意, 不怕沒地方)

中型SUV還有一個隱藏屬性, 就是預設第二排角度可調, 後排座椅靠背角度可調, 在緊湊級SUV裡只有很少的車型能有這個配置, 但是中型SUV基本都是標配, 同時第二排的座椅可以前後調節也是大多數中型SUV的配置——索蘭托L前後調節的幅度能達到從膝蓋頂前座到可以蹺二郎腿之間來回切換。

空間什麼的不用擔心了,跑了兩個晚上滴滴,乘客沒有一個不讚揚這車空間大的,特別是中年女乘客,稱讚最多的便是空間。並且座椅硬度適中,座墊的長度、寬度及厚度都是中級SUV標準,適宜長途乘坐。但是後排座椅的高度,有乘客抱怨偏低。

期間行程最長的一次不間斷駕駛,是在坐4人的情況下開了400km,乘客們都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睡覺的睡覺,玩手機的玩手機,只是自己經過5小時的連續駕駛,久坐這種偏硬的座椅讓我屁股有些酸。

這台車的配置很高。

全系標配全景天窗,天窗面積可以一直延到第二排乘客的腦袋處,這讓整個車內非常亮堂。後來起亞弄了一個定製版,減配也非常有限——氣囊由8個減到2個,但全景天窗什麼的都還在,電動座椅也都還有,純粹為了減配而減配(換句話說,其他配置減起來要重新走開發流程,不那麼容易減)。

其實如果不開啟天窗車內感官上還是挺灰暗的,沒有亮條,沒有鍍鉻,沒有多色搭配內飾。比較簡約冷淡,並且內飾造型上亦沒有特別抓人眼球的設計,總之都是些普通色調和普通造型,“朴華無實”最適合這台車的調性——但是,精細的做工和全包軟內飾又提醒著你這台車的厚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車時車內的異味比馬自達CX5、三菱歐藍德、豐田RAV4 以及漢蘭達的都要小,但依然是有些味道,而三個月之後味道就基本散盡了。

這個中控台我認為是沒造型的造型,不過所有的按鈕手感清晰,阻尼一致。多媒體比較弱雞,沒有CarPaly,導航的聲音聽著感覺有些怪異,好在有藍牙、AUX、USB三種外音源接入方式。至於音響效果,湊合聽吧,沒有毛病,但也不值得表揚。

離地間隙是硬傷,但四驅系統確實能帶來説明。

越野性能方面,我自己小試了一把,發現最大的硬傷還是離地間隙不夠。適時四驅的普及,讓全時四驅沒了逼格,普遍的觀點是任何適時四驅都能叫做全時四驅,現在界限越來越不明顯。

索蘭托的四驅按照官方說法是AWD,也就是全時四驅,說明書這樣描述:附著力好的情況下是前輪主要驅動,後輪動力盡可能小以趨於0,當檢測到打滑會在百毫秒時間內切換至全時四驅。

反正這個四驅平時確實能幫助到我,即便是索蘭托440Nm的扭矩完全釋放,全油門起步的情況下,也沒遇到ESP燈狂閃的情況。我之前開230Nm的凱澤西在大油門起步時,絕對能感受動力被限制,接著ESP閃動,如果是灑水之後的路面,凱澤西大油門起步則會一直跳胎,但是索蘭托L確實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離地間隙我沒具體測量過,但肯定是小於雪鐵龍天逸、小於馬自達CX5的,大概是17cm左右。而離地間隙小在越野的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不敢沖坡。換成天逸這種離地間隙,我敢帶點速度靠慣性沖上去,但索蘭托L的離地間隙不敢這樣造次,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索蘭托L有全面的安全護板——四周全都有護板,所以之前我停車時不小心撞到了地鎖也幾乎看不出痕跡來。

圖中這條路難度很大,我把中央差速鎖鎖止,駕馭索蘭托L一點一點往上走,綠色框處完全感覺不到打滑,在黃色位置能感受到打滑,但用更深油門跟進後,電子四驅差速鎖能控制動力損失一直爬到圖上紅色箭頭位置處,但這裡溝壑太深,已經感覺到下擺臂蹭到泥土了,只能作罷——如果離地間隙再多3cm,或許就能上去。

碎石路面則完全沒有壓力,加速通過就可以,第二排安全帶會因為晃動擊打側邊內飾板而產生異響。

最後再談一下幾個貼心的小功能。索蘭托L是自動大燈,並多出一個自動儀錶亮度調節功能,所以有兩個光線感測器,在前儀錶台的中音揚聲器上。我之前開過有自動大燈功能的車,儀錶的晝夜模式隨著大燈開啟而轉化,但索蘭托L卻是獨立控制的。好處當然是更加智慧,可以在儀錶為白天模式下,讓大燈開啟,也能在儀錶為夜間模式時,讓大燈關閉。這點在進出隧道的時候作用非常明顯——出隧道儀錶先變亮,隨後3-5秒大燈熄滅,代價自然是成本更高。

還有一個貼心功能是“輪胎回正指示”。通電後車輛自檢,如果發現前輪並非正直朝前,儀錶會進行提示,讓駕駛者先調整車輪再出發。另外所有的門把手內側有一顆小LED燈,在黑夜裡開車門方便不少。

駕仕結語:

空間什麼的不用擔心了,跑了兩個晚上滴滴,乘客沒有一個不讚揚這車空間大的,特別是中年女乘客,稱讚最多的便是空間。並且座椅硬度適中,座墊的長度、寬度及厚度都是中級SUV標準,適宜長途乘坐。但是後排座椅的高度,有乘客抱怨偏低。

期間行程最長的一次不間斷駕駛,是在坐4人的情況下開了400km,乘客們都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睡覺的睡覺,玩手機的玩手機,只是自己經過5小時的連續駕駛,久坐這種偏硬的座椅讓我屁股有些酸。

這台車的配置很高。

全系標配全景天窗,天窗面積可以一直延到第二排乘客的腦袋處,這讓整個車內非常亮堂。後來起亞弄了一個定製版,減配也非常有限——氣囊由8個減到2個,但全景天窗什麼的都還在,電動座椅也都還有,純粹為了減配而減配(換句話說,其他配置減起來要重新走開發流程,不那麼容易減)。

其實如果不開啟天窗車內感官上還是挺灰暗的,沒有亮條,沒有鍍鉻,沒有多色搭配內飾。比較簡約冷淡,並且內飾造型上亦沒有特別抓人眼球的設計,總之都是些普通色調和普通造型,“朴華無實”最適合這台車的調性——但是,精細的做工和全包軟內飾又提醒著你這台車的厚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車時車內的異味比馬自達CX5、三菱歐藍德、豐田RAV4 以及漢蘭達的都要小,但依然是有些味道,而三個月之後味道就基本散盡了。

這個中控台我認為是沒造型的造型,不過所有的按鈕手感清晰,阻尼一致。多媒體比較弱雞,沒有CarPaly,導航的聲音聽著感覺有些怪異,好在有藍牙、AUX、USB三種外音源接入方式。至於音響效果,湊合聽吧,沒有毛病,但也不值得表揚。

離地間隙是硬傷,但四驅系統確實能帶來説明。

越野性能方面,我自己小試了一把,發現最大的硬傷還是離地間隙不夠。適時四驅的普及,讓全時四驅沒了逼格,普遍的觀點是任何適時四驅都能叫做全時四驅,現在界限越來越不明顯。

索蘭托的四驅按照官方說法是AWD,也就是全時四驅,說明書這樣描述:附著力好的情況下是前輪主要驅動,後輪動力盡可能小以趨於0,當檢測到打滑會在百毫秒時間內切換至全時四驅。

反正這個四驅平時確實能幫助到我,即便是索蘭托440Nm的扭矩完全釋放,全油門起步的情況下,也沒遇到ESP燈狂閃的情況。我之前開230Nm的凱澤西在大油門起步時,絕對能感受動力被限制,接著ESP閃動,如果是灑水之後的路面,凱澤西大油門起步則會一直跳胎,但是索蘭托L確實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離地間隙我沒具體測量過,但肯定是小於雪鐵龍天逸、小於馬自達CX5的,大概是17cm左右。而離地間隙小在越野的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不敢沖坡。換成天逸這種離地間隙,我敢帶點速度靠慣性沖上去,但索蘭托L的離地間隙不敢這樣造次,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索蘭托L有全面的安全護板——四周全都有護板,所以之前我停車時不小心撞到了地鎖也幾乎看不出痕跡來。

圖中這條路難度很大,我把中央差速鎖鎖止,駕馭索蘭托L一點一點往上走,綠色框處完全感覺不到打滑,在黃色位置能感受到打滑,但用更深油門跟進後,電子四驅差速鎖能控制動力損失一直爬到圖上紅色箭頭位置處,但這裡溝壑太深,已經感覺到下擺臂蹭到泥土了,只能作罷——如果離地間隙再多3cm,或許就能上去。

碎石路面則完全沒有壓力,加速通過就可以,第二排安全帶會因為晃動擊打側邊內飾板而產生異響。

最後再談一下幾個貼心的小功能。索蘭托L是自動大燈,並多出一個自動儀錶亮度調節功能,所以有兩個光線感測器,在前儀錶台的中音揚聲器上。我之前開過有自動大燈功能的車,儀錶的晝夜模式隨著大燈開啟而轉化,但索蘭托L卻是獨立控制的。好處當然是更加智慧,可以在儀錶為白天模式下,讓大燈開啟,也能在儀錶為夜間模式時,讓大燈關閉。這點在進出隧道的時候作用非常明顯——出隧道儀錶先變亮,隨後3-5秒大燈熄滅,代價自然是成本更高。

還有一個貼心功能是“輪胎回正指示”。通電後車輛自檢,如果發現前輪並非正直朝前,儀錶會進行提示,讓駕駛者先調整車輪再出發。另外所有的門把手內側有一顆小LED燈,在黑夜裡開車門方便不少。

駕仕結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