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 大臣是如何稱呼皇帝?

在中國古代的皇權社會裡, 為了彰顯皇帝的威嚴以及天子權威, 因此在對於皇帝的稱呼上是和平面不一樣的, 平時看的宮廷劇裡面, 經常會先一些稱呼紕漏的, 所以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古代的大臣是如何稱呼皇帝的?

皇帝的自稱

先秦時期的王或者古代的部落聯盟時期, 這時候的首領的自稱與一般人沒有區別, 稱“我”、“ 吾”、“ 餘”、“ 朕”。 要注意再先秦時期“朕”第一人稱代詞, 不分尊卑貴賤, 人人都可以自稱“朕”。 但是秦始皇做了始皇帝後, 規定“朕”是皇帝的專用的, 誰敢再自稱朕那就是謀反了。 而在古代的喜劇裡表演皇帝的話, 也只能用“寡人”, 代表自己。

臣民對皇帝的稱呼

皇帝還在世時, 其他人對皇帝要稱“陛下”、“皇帝陛下”、“聖上”、“主上”、“至尊”、“我主”、“吾皇陛下”、“大家”, 等等, 而皇帝的子、女們稱呼皇帝為“父皇”。 此外, 皇帝生前還可以稱呼他的尊號和年號。

尊號一般都是讚美之詞, 像唐懿宗李漼, 尊號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 主要是美化皇帝自己, 沒有實際意義。

年號最初是為了方便紀年而創造的稱號, 第一個年號是漢武帝起的, 自此以後每逢新君即位均更改年號, 稱“改元”。 明清以前皇帝的年號的比較多, 像武則天就有十幾個年號, 因此很少用年號去稱謂皇帝, 到了明清兩朝, 皇帝只有一個年號, 明英宗除外, 才用年號稱呼皇帝, 比如康熙皇帝。

皇帝在死後, 就會“論定諡號、廟號”, 假如還來不及的話, 就稱剛死的皇帝為“大行皇帝”, 諡號一般是根據周公的所作的《諡法》,

選定一個比較符合其事蹟的字為其諡號。

廟號, 是帝王死後, 其後代在宗廟祭祀時追尊一種稱號。 一般開疆拓土廟號曰祖, 守成之君廟號曰宗。 但是秦朝是一個例外, 秦始皇認為臣子評價帝王不合規矩, 因此秦朝皇帝沒有諡號, 只稱“秦始皇、秦二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