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湖南瀏陽永和鎮盛產一種石頭, 因形狀奇特, 內裡蘊含千姿百態看似菊花一般的紋理圖案, 因此得名為菊花石(學名為”玉疊妃“)。

這菊花石是怎麼來的呢?

描述

話說啊, 兩億多年前, 瀏陽還是一片汪洋大海。 後由於海陸變遷, 海水不斷蒸發, 經過地質運動後的滄桑演變, 最終形成了美妙多姿的菊花石。

這種菊花石在未經雕琢之時, 有著黑色或灰色的基岩, 而菊花的紋路則呈現為長短不一的乳白色柱體(柱體的成分乃是天青石與方解石組成的晶體,

成放射狀展開, 晶瑩玉致、美不勝收!)。

其基岩與晶體黑白界限分明, 天然形成俏雕, 可謂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了!

▲原石

除此之外, 瀏陽盛產的菊花石還有一種極其珍貴的品種,

即彩色菊花石, 它多呈白色、乳白色、粉紅色、淺黃色, 異彩紛呈。 花朵體型碩大、形態逼真, 層層疊疊, 變化萬千, 仿佛是自然界中的傲霜秋菊。

這時, 許多人不禁感到疑問, 這些美麗的石頭會不會有毒或者攜帶著某種放射性元素呢?

為解答這一疑團, 科學家還專門對它進行過檢測,

最後發現, 它不僅沒有所謂的毒素, 還蘊含著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鍶、硒等)。

而經過工藝師的奇思妙想、精心雕琢, 最終形成極具藝術與觀賞價值的絕世珍品!

綜上種種, 使得它不僅是收藏家青睞的高檔石雕品種, 也作為一種國禮贈送給外國政客。

菊花石雕的歷史

據《瀏陽縣誌》記載:雖然菊花石的歷史十分長遠, 但是菊花石真正為人所發掘並且使用, 乃是在清乾隆年間。

當時,瀏陽剛發了一場大的水災,肆意的洪水將兩岸的堤壩都衝垮了。於是人們只得在河中拾取石頭來修築大壩。

在採石過程中,一位名叫歐陽錫藩的人,發現一塊奇特的石頭,因見其模樣可愛,便帶回去精心打磨,最後雕琢成一方硯臺。

在使用這方硯臺時,他發現這種石頭碾磨的墨汁細膩潤滑,並且可以久保不幹。

因此他將其介紹給朋友鄰里,一時,享譽全鎮、供不應求。依他個人自然是應接不暇,便邀請好友程維達一起開辦作坊,雕刻硯臺。

在他的帶領下,同鄉的民間藝人也開始雕琢一些文房用具、或者各類擺件。

日積月累,經歷200多年的積澱,各種奇思妙想、因材施藝充盈期間,菊花石雕的品類與技藝越來越繁多、精湛……

自此,瀏陽菊花石雕聲名大噪、享譽全國!

關於此,譚嗣同還在他的《瀏陽集》中曾盛讚菊花石硯:“蓋當方解石結合時,其質由散而聚,即聚而凝,向中愈密,以其餘液,迸流四射,輒複堅結,玉潔冰瑩,宛若花瓣,或大或小,而常呈菊花之形,此菊花石之所得名也。”

一朵朵生動俊俏的花朵,從石頭中躍然眼簾,倘若讓菊癡的陶淵明親眼目睹,恐怕是要欣喜若狂了罷!

玉麒說:

菊花石雕是瀏陽獨特的工藝美術品,更是中國不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時,瀏陽剛發了一場大的水災,肆意的洪水將兩岸的堤壩都衝垮了。於是人們只得在河中拾取石頭來修築大壩。

在採石過程中,一位名叫歐陽錫藩的人,發現一塊奇特的石頭,因見其模樣可愛,便帶回去精心打磨,最後雕琢成一方硯臺。

在使用這方硯臺時,他發現這種石頭碾磨的墨汁細膩潤滑,並且可以久保不幹。

因此他將其介紹給朋友鄰里,一時,享譽全鎮、供不應求。依他個人自然是應接不暇,便邀請好友程維達一起開辦作坊,雕刻硯臺。

在他的帶領下,同鄉的民間藝人也開始雕琢一些文房用具、或者各類擺件。

日積月累,經歷200多年的積澱,各種奇思妙想、因材施藝充盈期間,菊花石雕的品類與技藝越來越繁多、精湛……

自此,瀏陽菊花石雕聲名大噪、享譽全國!

關於此,譚嗣同還在他的《瀏陽集》中曾盛讚菊花石硯:“蓋當方解石結合時,其質由散而聚,即聚而凝,向中愈密,以其餘液,迸流四射,輒複堅結,玉潔冰瑩,宛若花瓣,或大或小,而常呈菊花之形,此菊花石之所得名也。”

一朵朵生動俊俏的花朵,從石頭中躍然眼簾,倘若讓菊癡的陶淵明親眼目睹,恐怕是要欣喜若狂了罷!

玉麒說:

菊花石雕是瀏陽獨特的工藝美術品,更是中國不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