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唐宋八大家之三蘇:蘇洵為什麼是八大家裡唯一沒考上進士的?

三字經裡有這麼一句“蘇老泉,二十七。 始發憤,讀書籍”, 這名話說的就是北宋朝著名文學家蘇洵。 字面上意思是蘇洵二十七歲了, 才開始發奮讀書。 但是我們一想不對啊, 蘇軾與蘇轍都是蘇洵教出來的, 蘇洵二十八歲時得了兒子蘇軾, 蘇洵才讀了一年書, 就敢教兒子念書?還教出兩個大文學家兒子, 這不太可能吧。 確實, 蘇洵不是二十七歲才開始念書的, 而是7歲就開始念書了, 只是一直沒掌握這讀書的竅門, 在他十八歲那年去參加鄉試, 沒中, 他乾脆就不讀了, 玩去了, 到二十七歲時, 以才重新拿起書本繼續讀。

話說四山眉山蘇家在當地可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 蘇洵有兩個哥哥, 蘇澹和蘇渙, 兩個都是進士及地。 在四川眉山一個小小的地方, 一家出了兩個進士, 這在當地是非常轟動的, 而且產生的影響非常好。 從蘇家哥倆中進士以後, 整個眉山的學習風氣,

按現在話說, 是得到了一個量級的提升。 話說蘇洵自從鄉試不中後, 就不再繼續讀書。 書不讀了, 家裡的事也都是老父親在操持著, 那他幹嘛呢?主要兩件事, 一件事是忙著結婚生子, 一件事是遊山玩水, 所以他很多時候都是賦閑在家的。 而蘇洵的父親蘇序也從不催他, 還說自己從來不為蘇洵讀書的事擔心。 與對蘇洵的縱而不問相比, 蘇序對兩個大兒子卻從小管教甚嚴, 讀書稍有放鬆, 非打即罵。

難道蘇序看出蘇洵不是讀書的料?非也。 蘇父非常清楚, 他的小兒子很聰明, 但不善死記硬背, 也不善韻律詩賦。 蘇父以為, 以他小兒子的聰慧, 只要他找到自己的讀書方法和方式, 一定能比別人讀得好, 而且必成大材。 再一個, 蘇序其實非常理解他這兒子, 因為自己當年也不愛讀書。

蘇洵十九歲時, 娶了程氏為妻。 程家在眉山也是響噹噹的人家, 據說是眉山首富。 而蘇家雖也是大戶, 但相比程家那是清貧多了。 程小姐嫁到蘇家後, 守著清貧的日子, 守著不思功名的丈夫,

沒有一聲埋怨, 跟家裡公婆相處得也非常好。 唯一讓她心裡有點疙瘩的, 是她丈夫蘇洵, 整天不幹正事, 遊山玩水, 但她也放在心裡, 不催。

蘇洵就這樣晃晃蕩蕩, 到了二十七歲那年, 有一天就跟程氏說:如果我現在拿起書本讀書, 應該也不晚, 只是現在家父年事已高,

家事無人照看, 你怎麼想呢?程氏說:我早就想跟你說這件事了, 你既有讀書的心思, 就放心讀吧, 家事你甭管了。 蘇洵看妻子這樣支持他, 他也就安心地開始了發奮讀書。

蘇洵這次雖然確實非常努力的讀書了, 可是兩年後參加科舉, 仍然沒中, 繼續努力, 8年後, 參加制科考試, 還是不中。 讀書整整10年時間, 什麼也沒考中, 慘吧?不慘, 因為古代進士考個20年、30年也不中的很多, 畢竟進士是全國統考, 三年一次, 一次全國也就錄取200-300個, 比現在考博士都難。 蘇洵, 顯然又受打擊了, 他決定再也不考了。 兩個原因, 一個蘇洵是真的不適合這種科舉考試, 再一個是他的孩子蘇軾、蘇轍也長大了, 他要給兒子當先生去了。

就這樣,蘇洵放棄了科舉考試,由於後來他在寫文章方面,顯現出了非常高的造詣,很多文章寫出來後,被爭相傳看,對後世的影響頗大,還被寫入了《三字經》,所以後世把他列在了“唐宋八大家”之內,他也是唯一一個沒考上進士的大文學家。

就這樣,蘇洵放棄了科舉考試,由於後來他在寫文章方面,顯現出了非常高的造詣,很多文章寫出來後,被爭相傳看,對後世的影響頗大,還被寫入了《三字經》,所以後世把他列在了“唐宋八大家”之內,他也是唯一一個沒考上進士的大文學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