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李小鋒《秦腔帶我走世界》藝術人生分享會在曲江賈平凹館成功舉行

西部新聞網訊(記者 張栢溪 攝影 田建國)2018年1月28日, 由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總策劃, 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中國散文學會、陝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陝西省作家協會、西安曲江管委會聯合主辦,

陝西禧福祥集團、西安曲江文化發展局、賈平凹讀書社共同承辦的“禧福祥·賈平凹邀您共讀書”全民閱讀公益活動的第68期暨賈平凹大講堂第16講在西安曲江賈平凹館成功舉行。 大講堂上, 陝西大長安文化藝術中心董事長、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小鋒主講了《秦腔伴我走世界》, 西安交大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學名師焦垣生, 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趙小剛, 陝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聲樂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雅娟, 西北大學延安精神與党的建設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梁星亮, 圍繞秦腔與人生展開了對話交流。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優秀青年演員張雅琴現場助興演繹秦腔《祝福》,
陝西禧福祥品牌運營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王春雷, 真硒水西安分公司總經理楊玉秀及現場近百名觀眾和網路直播端共2000餘人分享了此次活動。

本次活動由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馬莉主持,

她首先介紹了“禧福祥·賈平凹邀您共讀書”全民閱讀公益活動的開展情況。 “禧福祥·賈平凹邀您共讀書”全民閱讀公益活動由賈平凹先生倡議發起, 自2015年4月12日啟動以來, 在全國範圍內已成功舉辦了67場, 活動足跡遍佈西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蘭州等十多個城市, 總受益人群達百萬人, 為推動陝西全民閱活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年元月, “賈平凹邀您共讀書”榮獲2016年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二等獎, 受到陝西省委宣傳部的表彰獎勵;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也連續兩年被評為“陝西省全民閱讀活動”先進單位。 2017年10月25日, 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與陝西禧福祥集團強強聯手, 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致力於將“禧福祥·賈平凹邀您共讀書”全民閱讀公益活動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共同打造中國全民閱讀新品牌。

活動開始, 陝西禧福祥品牌運營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王春雷致詞。

王春雷講道:“李小鋒老師與禧福祥集團有不解之緣, 禧福祥集團在2015年舉辦的中秋節活動‘當幸福來敲門’、2017年禧福祥西鳳酒詩詞大會,

李老師都把秦聲秦韻的美妙帶給了大家, 也使禧福祥公司的文化活動大放異彩。 當然, 此類文化活動只是禧福祥集團眾多文化活動中的分支, 王延安董事長多年來一直熱心于體育、文化、公益活動。 十六年來已累計捐助公益善款超4000萬餘元!目前, ‘禧福祥·賈平凹邀您共讀書’公益活動已舉辦了到了第68期, 號召全民讀書, 講中國故事, 增強我們國人的文化自信, 這也一直是王延安董事長的理想, 他從支持禧福祥西鳳酒詩詞大會、散文大賽等系列精品品牌文化活動中, 一步步堅守走文化品牌之路。 ”

同時,鑒於李小鋒先生先生在“禧福祥·賈平凹邀您共讀書”全民閱讀公益活動中做出的重要貢獻及引領作用,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向李小鋒頒發了“讀書大使”榮譽證書並贈送賈平凹先生親筆簽名的《極花》。現場還播放了李小鋒藝術人生的專題片《秦腔伴我走世界》。在賈平凹大講堂上,著名秦腔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小鋒作了《秦腔伴我走世界》的主題演講。

李小鋒講道:我是一個農村娃,母親是農民,父親是老師。小時候考上了臨潼劇團,就是臨潼的文藝訓練班。在臨潼文藝訓練班學了5年,沒有轉正!之後我才考到省藝校,那個時候叫戲曲學校。我在省藝校上午練功,下午和晚上文化課。因為有五年的基礎,所以到藝校後我在專業上比其他人有優勢,但是就是沒有好好學文化課,所以到省藝校就要好好學習文化課。我把每一位元老師講的內容都做好筆記,從政治到語文到歷史到古文課,非常詳細。文化課在戲校學了7年,那個時候讀書都是如饑似渴,一直到現在都讓我養成了一直讀書學習的習慣。

省藝校畢業之後,戲曲研究院要成立青年實驗劇團,那個時候我是順利渡過“變聲期”!我有個老師說:“功夫要練,但是先決條件是要有嗓子!”常言說“唱戲的嗓子,釘鞋的掌子。”我很感謝我的父母,給了我一個好嗓子,讓我能在唱戲這個行當能掙一碗飯吃!後來在演戲的過程中,使我印象很深的是我曾經在演戲的時候,把頭都勒出了血印,演戲是夏天能把人熱死,冬天能把人凍死!我心裡就一直想改行。臺上1分鐘台下10年功,確實太苦太累,想放棄,但是為什麼最後又堅持下來?冬天演戲的時候,有些戲迷願意在台下坐一天,夏天那麼炎熱的天,頂個紙一坐就是一天。看到這麼多戲迷這樣愛聽戲,我很感動,因為我也是農民的兒子。群眾需要戲,我覺得秦腔藝術就是陝西人心中的歌,就是陝西人的最愛。

賈平凹老師對秦腔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農民是世界上最勞苦的人,尤其是這塊平原上,生時落草在黃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黃土堆下;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當老牛木犁疙瘩繩,在田野已經累得筋疲力盡,農民立在犁溝裡大喊大叫來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關關節節的困乏便一盡兒滌蕩淨了。秦腔與他們,要和“西鳳”白酒, 長線辣子,大葉捲煙,牛肉泡饃一樣成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與那些年長的農民聊起來,他們想像的偉大的共產主義生活,首先便是這五大要素。”說的確實好,秦腔伴我們生老病死,戲伴人生,這就是我們的秦腔。

不是唱秦腔我走不到今天,因為秦腔我認識了這麼多教授、朋友、戲迷,因為秦腔我出訪了香港、臺灣、澳門,到了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挪威、瑞典和芬蘭。到芬蘭我們演了秦腔《西湖遺恨》,演完後我作為“主要演員”接受了當地媒體的採訪,我還問他們:“你們看懂了沒?”他們說:“看懂了呀,你們這個戲和美國電影《人鬼情未了》意思差不多嘛!”一下子說透了人鬼相戀,我很感動。回來後在《三秦都市報》發表了《藝術無國界》的文章,後來還寫了一篇《一曲秦聲醉千湖》。因為芬蘭國家很小,但是那個國家有一千多個湖。

國家強調“四個自信”,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和靈魂!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騰飛,我們的民族文化卻被擠在了“疙瘩角”,這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搞成這樣的。我們在德國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專場演出秦《鍾馗與小鬼》,演出結束後,所有的德國朋友站起來鼓掌十幾分鐘,沒有人離場。我當時非常感動,為什麼會請秦腔去表演呢,他們覺得秦腔是中華戲曲藝術的鼻祖,大秦之腔的寫意表演美學特點,是獨一無二。

我覺得當今社會,傳播和傳承一樣的重要,我們帶學生學戲,這是在不斷的傳承戲曲藝術,這是內行的事情。而傳播是需要有觀的,如果只有演員沒有觀眾這是沒有辦法傳播的。而演員和觀眾在一起結合才叫一場完美的演出。今天大家冒著大雪能來在這裡,這都是因為對秦腔的無比熱愛才來到這裡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應該讓秦腔在新的時代光芒的綻放,讓我們的民族戲曲藝術更有底氣,堅定文化自信,啟動我們的文化資源,扎實的推進文化建設。讓我們陝西,讓我們的秦腔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出好聲音!

在活動中,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優秀青年演員張雅琴帶來秦腔《祝福》並與李小鋒搭檔演繹秦腔《彩樓記》和《花亭相會》,為大家展現秦腔的魅力。

在五方對話環節,李小鋒、焦垣生、趙小剛、王雅娟、梁星亮圍繞“秦腔的歷史文化”展開了對話交流。

焦垣生說道:我覺得李小鋒先生是秦腔界少見的、有遠見卓識的藝術家。他是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畢業。師從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先生,在秦腔界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能進中國戲曲研究生班,說明他有遠見。另外,他參加“伶人王中王”的比賽,我一直喜歡李小鋒先生的秦腔藝術,但是他去參加那個比賽,我一開始想,這次擂臺賽天時地利人和,對咱秦腔都不利,我心裡就捏著一把汗,但是李小鋒去了以後,拿出了他的代表作《白逼宮》《打柴勸弟》《周仁回府》《劈山救母》等劇碼!我覺得觀眾的打分和掌聲比評委的意見更客觀,一聽觀眾掌聲和打分,不是第一高,就是第二高,最後他獲得了“伶人之王”的稱號。所以,我覺得他讀研究生有遠見,而且現在全國巡演,把秦腔傳播到了全國,傳播到了世界,他也有這個自信。

梁星亮說道:我和小鋒的交往應該是亦師亦友,我是他的老師,但是他也是我學習的榜樣,幾十年,秦腔把我們連接在一起。近幾年來聽過他的三次報告,今天是第三次。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他的創新精神,創新秦腔,小鋒的五大個折子戲和幾本大戲我幾乎都看了,包括秦腔電影《周仁回府》等。就從服裝穿戴上來說:任哲中老師演的周仁穿的是黑袍子,李愛琴老師穿的是紅袍子,而李小鋒改穿成藍袍子,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這就是風格不同,表演手法與眾不同,李小鋒有一股勇於創新的精神;第二,他的人文精神,他把唐詩改成秦腔,十分好聽。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唐詩讓小鋒改成秦腔;第三,他的赤子精神,他愛父母,他為什麼要排演劈山救母?這背後的故事,就是他要用劈山救母這齣戲懷念他早逝的母親,他是從骨子裡愛他的母親,愛秦腔藝術的。他說:我演秦腔既有責任,也有義務,更多的是義務。我感覺小鋒是一本書,他的精神值得學習,我期待小鋒的秦腔走的更精,更准,更美,為建設秦腔做貢獻,讓咱秦腔在全國戲曲界的地位更高。

趙小剛說道:第一,讀書。我們國家現在提倡的是一個書香社會,我們陝西是一個文化大省,大家都在努力地響應一個號召,追趕和超越。我們現在應該在更廣闊的位置下理解“讀書”的意思,不僅僅是面對書本讀的就是書,我們其實聽戲,欣賞名家來說戲也是一種讀書,我們說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走到哪裡都有學問,像今天從小鋒老師講的這些前前後後的故事、這些道理,我們能夠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社會發展的一種進程,我想這是我們在書本上很難讀的到的。第二,精神。小鋒老師身上體現的是一種他的拼搏精神,就是他赤子的精神,努力的精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精神,有這個精神他才能夠從小立志,要把秦腔唱響,唱到陝西和西北,唱到全中國,唱到全世界。第三,自信。小鋒老師剛才說到,我們四個自信當中,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自信,如果沒有一種文化的自信,我們這個民族就坍塌了。我們現在為什麼發展速度那麼快,因為我們正在弘揚我們自己的一種精神,我們發揚我們民族的一種凝聚力,關注我們這種民族的精神,小鋒老師把這種東西通過他自己的一種努力,一種獨特的形式傳到世界,實際上讓世界上的人看到中國人的一種自信。

王雅娟說道:看了李小鋒老師的秦腔表演,尤其是上次看他演的那個周仁回府,讓我感動得淚水嘩嘩的流!從他哪精彩的演出中我能看到李老師的那種敬業精神,我覺得也就是我學習的榜樣。還有,就是那一年龔琳娜從北京專程來到西安跟李小鋒老師學秦腔,令我十分驚訝!我就在想:李小鋒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竟然沒有發現這個資源和他的價值!我和龔琳娜一起去李小鋒老師家,李小鋒老師給我們講秦腔的唱念、化妝、服飾以及秦腔的美學思想,非常非常的讓人感動,後來我就請李小鋒老師來我們學校專門做了一節講座,他的唱念做打以及全部的肢體語言,其實戲曲和音樂是一樣的,所有功夫在李老師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方對話結束後,李小鋒現場為大家演唱秦腔《秦韻唐詩》和歌曲《我的家鄉在陝西》。

活動最後,李小鋒、焦垣生、趙小剛、王雅娟、梁星亮、張雅琴等嘉賓在禧福祥·西鳳酒珍藏版上簽名留念。

最後,李小鋒先生向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和陝西禧福祥集團贈送個人著作《藝海鋒光》和新版秦腔名句碟片《周仁回府》《劈山救母》。

同時,鑒於李小鋒先生先生在“禧福祥·賈平凹邀您共讀書”全民閱讀公益活動中做出的重要貢獻及引領作用,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向李小鋒頒發了“讀書大使”榮譽證書並贈送賈平凹先生親筆簽名的《極花》。現場還播放了李小鋒藝術人生的專題片《秦腔伴我走世界》。在賈平凹大講堂上,著名秦腔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李小鋒作了《秦腔伴我走世界》的主題演講。

李小鋒講道:我是一個農村娃,母親是農民,父親是老師。小時候考上了臨潼劇團,就是臨潼的文藝訓練班。在臨潼文藝訓練班學了5年,沒有轉正!之後我才考到省藝校,那個時候叫戲曲學校。我在省藝校上午練功,下午和晚上文化課。因為有五年的基礎,所以到藝校後我在專業上比其他人有優勢,但是就是沒有好好學文化課,所以到省藝校就要好好學習文化課。我把每一位元老師講的內容都做好筆記,從政治到語文到歷史到古文課,非常詳細。文化課在戲校學了7年,那個時候讀書都是如饑似渴,一直到現在都讓我養成了一直讀書學習的習慣。

省藝校畢業之後,戲曲研究院要成立青年實驗劇團,那個時候我是順利渡過“變聲期”!我有個老師說:“功夫要練,但是先決條件是要有嗓子!”常言說“唱戲的嗓子,釘鞋的掌子。”我很感謝我的父母,給了我一個好嗓子,讓我能在唱戲這個行當能掙一碗飯吃!後來在演戲的過程中,使我印象很深的是我曾經在演戲的時候,把頭都勒出了血印,演戲是夏天能把人熱死,冬天能把人凍死!我心裡就一直想改行。臺上1分鐘台下10年功,確實太苦太累,想放棄,但是為什麼最後又堅持下來?冬天演戲的時候,有些戲迷願意在台下坐一天,夏天那麼炎熱的天,頂個紙一坐就是一天。看到這麼多戲迷這樣愛聽戲,我很感動,因為我也是農民的兒子。群眾需要戲,我覺得秦腔藝術就是陝西人心中的歌,就是陝西人的最愛。

賈平凹老師對秦腔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農民是世界上最勞苦的人,尤其是這塊平原上,生時落草在黃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黃土堆下;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當老牛木犁疙瘩繩,在田野已經累得筋疲力盡,農民立在犁溝裡大喊大叫來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關關節節的困乏便一盡兒滌蕩淨了。秦腔與他們,要和“西鳳”白酒, 長線辣子,大葉捲煙,牛肉泡饃一樣成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與那些年長的農民聊起來,他們想像的偉大的共產主義生活,首先便是這五大要素。”說的確實好,秦腔伴我們生老病死,戲伴人生,這就是我們的秦腔。

不是唱秦腔我走不到今天,因為秦腔我認識了這麼多教授、朋友、戲迷,因為秦腔我出訪了香港、臺灣、澳門,到了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挪威、瑞典和芬蘭。到芬蘭我們演了秦腔《西湖遺恨》,演完後我作為“主要演員”接受了當地媒體的採訪,我還問他們:“你們看懂了沒?”他們說:“看懂了呀,你們這個戲和美國電影《人鬼情未了》意思差不多嘛!”一下子說透了人鬼相戀,我很感動。回來後在《三秦都市報》發表了《藝術無國界》的文章,後來還寫了一篇《一曲秦聲醉千湖》。因為芬蘭國家很小,但是那個國家有一千多個湖。

國家強調“四個自信”,最重要的是“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和靈魂!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騰飛,我們的民族文化卻被擠在了“疙瘩角”,這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搞成這樣的。我們在德國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專場演出秦《鍾馗與小鬼》,演出結束後,所有的德國朋友站起來鼓掌十幾分鐘,沒有人離場。我當時非常感動,為什麼會請秦腔去表演呢,他們覺得秦腔是中華戲曲藝術的鼻祖,大秦之腔的寫意表演美學特點,是獨一無二。

我覺得當今社會,傳播和傳承一樣的重要,我們帶學生學戲,這是在不斷的傳承戲曲藝術,這是內行的事情。而傳播是需要有觀的,如果只有演員沒有觀眾這是沒有辦法傳播的。而演員和觀眾在一起結合才叫一場完美的演出。今天大家冒著大雪能來在這裡,這都是因為對秦腔的無比熱愛才來到這裡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應該讓秦腔在新的時代光芒的綻放,讓我們的民族戲曲藝術更有底氣,堅定文化自信,啟動我們的文化資源,扎實的推進文化建設。讓我們陝西,讓我們的秦腔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出好聲音!

在活動中,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優秀青年演員張雅琴帶來秦腔《祝福》並與李小鋒搭檔演繹秦腔《彩樓記》和《花亭相會》,為大家展現秦腔的魅力。

在五方對話環節,李小鋒、焦垣生、趙小剛、王雅娟、梁星亮圍繞“秦腔的歷史文化”展開了對話交流。

焦垣生說道:我覺得李小鋒先生是秦腔界少見的、有遠見卓識的藝術家。他是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畢業。師從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先生,在秦腔界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能進中國戲曲研究生班,說明他有遠見。另外,他參加“伶人王中王”的比賽,我一直喜歡李小鋒先生的秦腔藝術,但是他去參加那個比賽,我一開始想,這次擂臺賽天時地利人和,對咱秦腔都不利,我心裡就捏著一把汗,但是李小鋒去了以後,拿出了他的代表作《白逼宮》《打柴勸弟》《周仁回府》《劈山救母》等劇碼!我覺得觀眾的打分和掌聲比評委的意見更客觀,一聽觀眾掌聲和打分,不是第一高,就是第二高,最後他獲得了“伶人之王”的稱號。所以,我覺得他讀研究生有遠見,而且現在全國巡演,把秦腔傳播到了全國,傳播到了世界,他也有這個自信。

梁星亮說道:我和小鋒的交往應該是亦師亦友,我是他的老師,但是他也是我學習的榜樣,幾十年,秦腔把我們連接在一起。近幾年來聽過他的三次報告,今天是第三次。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他的創新精神,創新秦腔,小鋒的五大個折子戲和幾本大戲我幾乎都看了,包括秦腔電影《周仁回府》等。就從服裝穿戴上來說:任哲中老師演的周仁穿的是黑袍子,李愛琴老師穿的是紅袍子,而李小鋒改穿成藍袍子,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這就是風格不同,表演手法與眾不同,李小鋒有一股勇於創新的精神;第二,他的人文精神,他把唐詩改成秦腔,十分好聽。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唐詩讓小鋒改成秦腔;第三,他的赤子精神,他愛父母,他為什麼要排演劈山救母?這背後的故事,就是他要用劈山救母這齣戲懷念他早逝的母親,他是從骨子裡愛他的母親,愛秦腔藝術的。他說:我演秦腔既有責任,也有義務,更多的是義務。我感覺小鋒是一本書,他的精神值得學習,我期待小鋒的秦腔走的更精,更准,更美,為建設秦腔做貢獻,讓咱秦腔在全國戲曲界的地位更高。

趙小剛說道:第一,讀書。我們國家現在提倡的是一個書香社會,我們陝西是一個文化大省,大家都在努力地響應一個號召,追趕和超越。我們現在應該在更廣闊的位置下理解“讀書”的意思,不僅僅是面對書本讀的就是書,我們其實聽戲,欣賞名家來說戲也是一種讀書,我們說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走到哪裡都有學問,像今天從小鋒老師講的這些前前後後的故事、這些道理,我們能夠悟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社會發展的一種進程,我想這是我們在書本上很難讀的到的。第二,精神。小鋒老師身上體現的是一種他的拼搏精神,就是他赤子的精神,努力的精神,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精神,有這個精神他才能夠從小立志,要把秦腔唱響,唱到陝西和西北,唱到全中國,唱到全世界。第三,自信。小鋒老師剛才說到,我們四個自信當中,最主要的就是文化自信,如果沒有一種文化的自信,我們這個民族就坍塌了。我們現在為什麼發展速度那麼快,因為我們正在弘揚我們自己的一種精神,我們發揚我們民族的一種凝聚力,關注我們這種民族的精神,小鋒老師把這種東西通過他自己的一種努力,一種獨特的形式傳到世界,實際上讓世界上的人看到中國人的一種自信。

王雅娟說道:看了李小鋒老師的秦腔表演,尤其是上次看他演的那個周仁回府,讓我感動得淚水嘩嘩的流!從他哪精彩的演出中我能看到李老師的那種敬業精神,我覺得也就是我學習的榜樣。還有,就是那一年龔琳娜從北京專程來到西安跟李小鋒老師學秦腔,令我十分驚訝!我就在想:李小鋒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竟然沒有發現這個資源和他的價值!我和龔琳娜一起去李小鋒老師家,李小鋒老師給我們講秦腔的唱念、化妝、服飾以及秦腔的美學思想,非常非常的讓人感動,後來我就請李小鋒老師來我們學校專門做了一節講座,他的唱念做打以及全部的肢體語言,其實戲曲和音樂是一樣的,所有功夫在李老師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五方對話結束後,李小鋒現場為大家演唱秦腔《秦韻唐詩》和歌曲《我的家鄉在陝西》。

活動最後,李小鋒、焦垣生、趙小剛、王雅娟、梁星亮、張雅琴等嘉賓在禧福祥·西鳳酒珍藏版上簽名留念。

最後,李小鋒先生向賈平凹文化藝術研究院和陝西禧福祥集團贈送個人著作《藝海鋒光》和新版秦腔名句碟片《周仁回府》《劈山救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