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企業盈利能力改善放緩——12月工業企業利潤資料點評

主要觀點

12月工業利潤增速繼續下滑, 但同期工業收入增速較為平穩, 且各類工業產品產量資料下修的現象不再普遍, 僅水泥、硫酸等少數產品產量下修幅度增強。

這意味著利潤弱與環保嚴的聯繫在下降。 1月5日統計局在其工業統計知識答疑中指出“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除了年度更新企業名錄庫外, 每個月也會進行名錄庫的更新, 對符合標準的新建企業及時納入名錄庫中”。 從而近期工業資料“異常”修正的情況, 也可能與統計資料“擠水分”有關。

排除掉統計因素, 工業資料還有以下幾個資訊值得關注:

第一, 工業利潤高位回落有多重原因。 2017年, 工業收入、利潤增速均好於2016年, 反映供給側改革帶來行業逐步出清與效益整體改善。 但是4季度, 工業利潤出現邊際走弱跡象, 原因包括:1)低基數效應不可持續;2)價格貢獻明顯走弱;3)利潤高增與利潤率改善有關,

也受商品漲價、減稅降費等支持, 這本身取決於政策持續性;4)環保限產與統計修正也給工業資料形成了干擾。 此外, 工業利潤高增中, 呈現出較為依賴上中游行業與國有企業的結構性特徵, 本身是改革政策作用的結果。 而終端需求仍在逐步探底, 這就加大了利潤持續高增長的困難。

第二, 工業收入中, 價格貢獻繼續減弱。 2017年, 工業增加值基本平穩, 但PPI增速沖高回落, 在此情況下工業收入增速由高位走弱, 說明漲價因素的支撐正在減弱。 往後看, 2018年PPI翹尾因素將降低約2個百分點, 這對於工業收入中的價格貢獻會進一步形成約束。

第三, 工業利潤中, 盈利能力改善放緩。 全年而言, 工業主營利潤率先降後升, 整體較2016年改善,

主要是改革帶來的漲價與傳導效應。 但也需要注意, 盈利能力的進一步改善受到兩個因素的約束:一是環保督查力度近期有所加大, 使得12月油氣煤價格的環比漲幅較為顯著, 從而生產運營成本增加可能會短期壓縮工業利潤率;二是供給側限產力度可能退坡, 使得上游原材料供求改善的邊際幅度下降, 從而限制上游行業盈利能力的改善空間。

第四, 中游與國企是工業利潤的主要支撐。 2017年, 中游行業利潤增速由底部持續上升, 而上游行業利潤增速高位回落, 下游行業利潤增速4季度走弱, 說明供給側限產退坡與需求繼續探底的過程中, 中游行業成為工業利潤的主要支撐。 而國企利潤增速持續大幅高於其他各個企業類型,

且上升速度也更快, 說明供給側改革過程中, 國有企業處在相對有利的市場地位。

獲取完整報告, 請發送郵件至:

sales@cebm.com.cn

財新智庫莫尼塔, 系財新智庫旗下的獨立投資研究與商業諮詢公司, 專注“宏觀政策”、“市場策略”、“草根調研”與“海外研究”四大板塊, 服務國內外金融機構與企業客戶。 歡迎洽談合作!

重磅!頂級宏觀投研團隊莫尼塔強勢登陸大宗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