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包頭文化線上‖ 趙王城與汪古部的興衰

1927年5月, 中國和瑞士組成西北科學考察團, 34歲的黃文弼作為中方考古學家成員之一參加了這個考察團。 黃文弼聽說百靈廟東北35公里處有一座敖倫蘇木古城, 於是, 他帶著助手前往考察。

敖倫蘇木是蒙古語, 意為眾多的廟宇, 因這裡曾是元朝幾代趙王的都城, 因此, 又稱趙王城。 黃文弼與助手找到敖倫蘇木古城遺址, 發現了“王傅德風堂碑”。 碑上刻的是脫歡一家幾代人輔佐歷代趙王的輝煌歷史。 “王傅”是官職, 是王的老師;“德風”是道德風範, “堂”是屋子, “德風堂”是屋子的雅稱。

有元一代, 共14位趙王, 依次是一世趙武毅王孛要合, 二世趙忠襄王君不花, 三世趙忠烈王囊加台, 四世趙康禧王喬憐察, 五世趙武襄王愛不花, 六世趙王闊裡吉思(襲封高唐王, 死後諡號忠獻), 七世術忽難(先襲封高唐王, 轉封趙王, 再轉封鄃王), 八世術安, 九世阿魯禿, 十世馬劄罕, 十一世不魯納,

十二世懷都, 十三世八都帖木爾, 十四世汪古圖。

前六世趙王是死後追封的。

成吉思汗與汪古部的老首領阿剌兀思先結義, 後把三女兒阿剌海嫁給老首領。 老首領死後, 長子不顏昔班繼任不久被權臣殺害, 老首領的侄兒鎮國襲封, 此間, 阿剌海被封為監國公主。 鎮國死後, 老首領的幼子孛要合襲封。 按照北方遊牧民族收繼婚之俗, 阿剌海一生先後嫁給此四人, 這為汪古部首領家族流下了福蔭。

1234年, 蒙古滅金後, 大舉進攻南宋, 鎮國之子聶古台隨蒙古大軍在江淮一帶作戰殉國。 此後, 孛要合的長子君不花隨元憲宗蒙哥汗進攻南宋, 大軍在釣魚山受阻。 南宋軍隊堅壁清野, 蒙軍屢攻不下。 蒙軍繞山尋找突破口, 南宋軍兵躲在石壁後面辱駡蒙軍。

石壁旁邊有把大傘, 傘下坐著一個宋軍將領, 他以為蒙軍疲於奔命, 難以攻上釣魚山。

誰料, 君不花善長髮鞭箭。 鞭箭是一種手拋箭, 與流星箭相似, 發射時箭盛在銅溜子中, 手拋銅溜子, 箭順銅溜子甩出。 君不花的鞭箭拋到山頂, 蒙軍攀援而上, 攻下釣魚山。

釣魚山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東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交匯處, 釣魚城位於嘉陵江南岸山上。 釣魚山之戰, 君不花大顯神威。 然而, 攻釣魚城時, 蒙軍卻久攻不下。 蒙哥派人前去招降, 宋將殺了使者。 蒙哥分兵進攻釣魚城週邊, 使釣魚城孤立無援。

可是, 釣魚城及其周圍營寨的南宋軍據險而守, 蒙軍仍屢攻不克。 夏季到來, 蜀地炎熱, 疫症流行, 蒙軍士氣低落。 城內南宋軍民白天抵抗蒙軍進攻, 夜晚偷襲蒙軍營寨, 蒙軍無計可施。 七月, 蒙哥汗在督師攻城時負傷, 不久亡故, 蒙古大軍被迫撤退。

成吉思汗締造的蒙古帝國在繼承人上與中原及後來的元朝都不同, 中原清一色立太子, 老皇上死了太子繼位, 不管你是白癡還是缺心眼,

只要你是太子就行。 蒙古帝國則採用選舉制, 前任大汗生前可以提名接班人, 但必須經全蒙古的庫裡台大會討論通過。 成吉思汗生前想讓三子窩闊台繼位, 即便他是蒙古帝國的締造者, 也同樣沒有任免權, 窩闊台也要由庫裡台大會通過。

蒙哥汗賓天, 蒙古大汗換屆。 蒙哥一奶同胞4兄弟, 他是老大, 二弟忽必烈統治長城以南、長江以北, 兵精糧足;三弟旭烈兀打下了波斯地區, 建立了蒙古帝國的第四汗國伊利汗國;時年40周歲的四弟阿裡不哥留守帝國首都哈拉和林。 阿裡不哥的能力和水準怎樣, 史料沒有記載, 但蒙哥汗遠離國都攻打南宋, 能把偌大的蒙古帝國交給阿裡不哥, 這就說明了阿裡不哥的能力和水準。

蒙哥屍還草原,阿裡不哥作為看守政府元首發出“看守令”,請蒙古皇族赴帝國首都選舉國家最高領導人。術赤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四大汗國都來了,可忽必烈率領大軍到了開平(內蒙古多倫)就不走了,一駐就是三個月。

忽必烈手下有一大批中原儒臣,這些儒臣把蒙古皇室的選舉制度視為異端,極力排斥。在他們的慫恿下,1360年陰曆三月二十四,忽必烈組織了一個沒有四大汗國參加的庫裡台大會,對他本人進行等額選舉。等額選舉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忽必烈以零票反對、零票棄權、全票當選大汗。

忽必烈這種以“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取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做法,違反了蒙古帝國的根本大法,完全是另立中央,這也說明他對全國大選沒有信心。除了新興的伊利汗國含糊其辭之外,其它三大汗國都對忽必烈的行為予以嚴厲抨擊。陰曆四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阿裡不哥當選全蒙古的大汗。

一山難容二虎,一國豈能有二君?親兄弟也不行。阿裡不哥不承認忽必烈,忽必烈也不承認阿裡不哥。忽必烈與阿裡不哥打得不可開交,蒙古諸王諸部都面臨選邊站隊的問題。

汪古部漢化程度很高,堅定地站在忽必烈一方,1261年冬十一月,孛要合的次子愛不花參加了忽必烈與阿裡不哥在阿爾泰山地區的決戰,阿裡不哥戰敗投降。兩年後,莫名其妙地死了。

就在忽必烈與阿裡不哥決戰的關鍵時期,金朝投降到忽必烈旗下的漢將李璮(tǎn)在忽必烈的背後插了一刀,他起兵造了忽必烈的反。1262年,愛不花奉命從大西北調往山東,參加了圍攻李璮的濟南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愛不花立了大功。

忽必烈雖然打敗了親弟弟阿裡不哥,可是,四大汗國有三國不承認他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從此,忽必烈與三大汗國進行了長達30餘年的戰爭。忽必烈不但沒有征服三大汗國,就連第四汗國也離他而去,蒙古帝國所屬的四大汗國徹底分裂。

1277年(至元十四年),蒙哥汗的第四子昔裡吉率諸王與忽必烈的元軍戰於蒙古帝國都城哈拉和林等地,愛不花率汪古軍衝鋒在前,反擊昔裡吉。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蒙古帝國的宗王也不幹襲擊忽必烈的怯綠連河大營,忽必烈之子那木罕派兵迎敵,愛不花之子闊裡吉思隨元軍出戰,戰功顯赫。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將幾位反對他的宗王發配到汪古,命闊裡吉思看管,可見,忽必烈對闊裡吉思的信任。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闊裡吉思襲封高唐王。

1297年(大德元年),元成宗派宗王闊闊出和闊裡吉思駐守西部,防範察合台和窩闊台兩大汗國的進攻。闊裡吉思與窩闊台之孫海都戰于伯牙思之地,擒海都將士百餘人,闊裡吉思因功受賞。

次年,闊裡吉思與察合台5代孫篤哇作戰,這年冬天,篤哇對元朝嶺北行省發動突然襲擊,元軍損失慘重,闊裡吉思死戰不退被俘。篤哇“愛其才,欲降之”,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闊裡吉思,闊裡吉思因拒絕被殺。

闊裡吉思死時,他的兒子術安尚在年幼,闊裡吉思的弟弟術忽難襲封趙王。術安長大後,術忽難又把王位讓與術安。1310年(至大三年),術安奏請元武宗把父親闊裡吉思的屍體運回汪古部,將闊裡吉思的遺體與他的兩位夫人合葬于河北省沽源縣。

1328年(致和元年)七月,元泰定帝死於上都正藍旗。八月,權臣燕鐵木兒在大都北京發動政變,迎立元文宗,而上都則擁立太子即位,一國又現二主,蒙古諸王諸部再次面臨選邊站隊問題。

此時,君不花之孫馬劄罕為趙王,馬劄罕站錯了隊。馬劄罕領兵向大都的文宗進攻,結果兵敗被殺。馬劄罕之後的兩位趙王不魯納和懷都在朝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汪古部儼然成了後娘養的。

1351年(至正十一年)紅巾軍起義,1357年(至正十七年),劉福通分兵三路北伐。紅巾軍從大同向漠北進發時,汪古部內部發生兵變,趙王八都帖木兒僥倖逃脫。朱元璋建立明朝,明軍不斷北伐,汪古部屢遭戰火,末代趙王汪古圖降明。隨著明朝的強大,汪古部作為“降夷”,殘部全部遷到寧夏賀蘭山一帶,汪古部趙王離開了世世代代居住的趙王城。

1410年(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率兵北征。此時的汪古故地已是千里蕭條,人跡罕見,這座一度擁有10萬人口的趙王城幾乎找不到人了,只是徒有城垣。

十六世紀中期,北元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對趙王城進行了重新修繕,他把這座城當做避暑行宮。十七世紀30年代,北元蒙古末代大汗林丹要整合蒙古,抗擊皇太極。然而,蒙古各部各自為政,林丹汗征伐土默特時,在趙王城放了一把大火。據說,這場大火燒了一個多月,至此,趙王城化為廢墟。(胡刃)

蒙哥屍還草原,阿裡不哥作為看守政府元首發出“看守令”,請蒙古皇族赴帝國首都選舉國家最高領導人。術赤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四大汗國都來了,可忽必烈率領大軍到了開平(內蒙古多倫)就不走了,一駐就是三個月。

忽必烈手下有一大批中原儒臣,這些儒臣把蒙古皇室的選舉制度視為異端,極力排斥。在他們的慫恿下,1360年陰曆三月二十四,忽必烈組織了一個沒有四大汗國參加的庫裡台大會,對他本人進行等額選舉。等額選舉我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忽必烈以零票反對、零票棄權、全票當選大汗。

忽必烈這種以“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取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做法,違反了蒙古帝國的根本大法,完全是另立中央,這也說明他對全國大選沒有信心。除了新興的伊利汗國含糊其辭之外,其它三大汗國都對忽必烈的行為予以嚴厲抨擊。陰曆四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阿裡不哥當選全蒙古的大汗。

一山難容二虎,一國豈能有二君?親兄弟也不行。阿裡不哥不承認忽必烈,忽必烈也不承認阿裡不哥。忽必烈與阿裡不哥打得不可開交,蒙古諸王諸部都面臨選邊站隊的問題。

汪古部漢化程度很高,堅定地站在忽必烈一方,1261年冬十一月,孛要合的次子愛不花參加了忽必烈與阿裡不哥在阿爾泰山地區的決戰,阿裡不哥戰敗投降。兩年後,莫名其妙地死了。

就在忽必烈與阿裡不哥決戰的關鍵時期,金朝投降到忽必烈旗下的漢將李璮(tǎn)在忽必烈的背後插了一刀,他起兵造了忽必烈的反。1262年,愛不花奉命從大西北調往山東,參加了圍攻李璮的濟南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愛不花立了大功。

忽必烈雖然打敗了親弟弟阿裡不哥,可是,四大汗國有三國不承認他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從此,忽必烈與三大汗國進行了長達30餘年的戰爭。忽必烈不但沒有征服三大汗國,就連第四汗國也離他而去,蒙古帝國所屬的四大汗國徹底分裂。

1277年(至元十四年),蒙哥汗的第四子昔裡吉率諸王與忽必烈的元軍戰於蒙古帝國都城哈拉和林等地,愛不花率汪古軍衝鋒在前,反擊昔裡吉。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蒙古帝國的宗王也不幹襲擊忽必烈的怯綠連河大營,忽必烈之子那木罕派兵迎敵,愛不花之子闊裡吉思隨元軍出戰,戰功顯赫。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忽必烈將幾位反對他的宗王發配到汪古,命闊裡吉思看管,可見,忽必烈對闊裡吉思的信任。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闊裡吉思襲封高唐王。

1297年(大德元年),元成宗派宗王闊闊出和闊裡吉思駐守西部,防範察合台和窩闊台兩大汗國的進攻。闊裡吉思與窩闊台之孫海都戰于伯牙思之地,擒海都將士百餘人,闊裡吉思因功受賞。

次年,闊裡吉思與察合台5代孫篤哇作戰,這年冬天,篤哇對元朝嶺北行省發動突然襲擊,元軍損失慘重,闊裡吉思死戰不退被俘。篤哇“愛其才,欲降之”,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闊裡吉思,闊裡吉思因拒絕被殺。

闊裡吉思死時,他的兒子術安尚在年幼,闊裡吉思的弟弟術忽難襲封趙王。術安長大後,術忽難又把王位讓與術安。1310年(至大三年),術安奏請元武宗把父親闊裡吉思的屍體運回汪古部,將闊裡吉思的遺體與他的兩位夫人合葬于河北省沽源縣。

1328年(致和元年)七月,元泰定帝死於上都正藍旗。八月,權臣燕鐵木兒在大都北京發動政變,迎立元文宗,而上都則擁立太子即位,一國又現二主,蒙古諸王諸部再次面臨選邊站隊問題。

此時,君不花之孫馬劄罕為趙王,馬劄罕站錯了隊。馬劄罕領兵向大都的文宗進攻,結果兵敗被殺。馬劄罕之後的兩位趙王不魯納和懷都在朝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汪古部儼然成了後娘養的。

1351年(至正十一年)紅巾軍起義,1357年(至正十七年),劉福通分兵三路北伐。紅巾軍從大同向漠北進發時,汪古部內部發生兵變,趙王八都帖木兒僥倖逃脫。朱元璋建立明朝,明軍不斷北伐,汪古部屢遭戰火,末代趙王汪古圖降明。隨著明朝的強大,汪古部作為“降夷”,殘部全部遷到寧夏賀蘭山一帶,汪古部趙王離開了世世代代居住的趙王城。

1410年(永樂八年)明成祖朱棣率兵北征。此時的汪古故地已是千里蕭條,人跡罕見,這座一度擁有10萬人口的趙王城幾乎找不到人了,只是徒有城垣。

十六世紀中期,北元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對趙王城進行了重新修繕,他把這座城當做避暑行宮。十七世紀30年代,北元蒙古末代大汗林丹要整合蒙古,抗擊皇太極。然而,蒙古各部各自為政,林丹汗征伐土默特時,在趙王城放了一把大火。據說,這場大火燒了一個多月,至此,趙王城化為廢墟。(胡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