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資源|中國歷代工藝美術專著

《考工記》

《考工記》是春秋(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末年, 齊國官府工匠所記有關工藝的典籍, 它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工藝專著, 也稱《周禮考工記》。

全書共7100餘字, 記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30個工種的內容, 反映出當時中國所達到的科技及工藝水準。 此外, 《考工記》還有數學、地理學、力學、聲學、建築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總結。

《古玉圖譜》

《古玉圖譜》是中國宋代(西元960年—1279年)有關玉器工藝的專著,

龍大淵著。 此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玉器專著。 全書共100卷, 有圖700幅, 記載了南宋高宗時期(西元1127年—1163年)皇宮中所藏玉器。 內容分為國寶部、壓勝部、輿服部、文房部、薰燎部、飲食部、彝器部、音樂部、陳設部九部分。 書中所記古代玉器極為廣泛, 除禮儀典祭用的禮器外, 更多的是有關日常生活的實用品, 並配以附圖, 堪稱玉器工藝的巨著, 是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

《蜀錦譜》

元代(西元1271年—1368年)費著編。 全書不分卷, 敘述了中國西部四川古代錦院建立的歷史, 織錦的生產分工、產量及用途等, 並詳細描述了宋代成都轉運司錦院和茶馬司錦院所產織錦的各種花色、品種。 對於研究蜀錦的歷史和宋代蜀錦的裝飾花紋, 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髹飾錄》

明代(西元1368年—1644年)著名漆工黃成著。 全書分乾、坤兩集, 共18章, 186條。 內容包括制漆設備和工具、制漆要點、漆器裝飾方法、漆器胎骨等, 《髹飾錄》是一部總結中國古代髹漆工藝經驗的巨著。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為明代宋應星(西元1587年—1661年)所著, 成書於1637年。 這是一部有關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百科全書, 總結了當時中國各個生產領域的知識。 全書共18卷, 分別記述了種植、紡織、染色、糧食加工、熬鹽、制糖、陶瓷、冶鑄、車船製造、錘鍛、燒制灰硫、榨油、造紙、採礦、兵器、顏料、釀酒等多方面內容。 《天工開物》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 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 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繡譜》

《繡譜》是清代(西元1644年—1911年)丁佩所著的刺繡工藝專著。全書分為擇地、選樣、取材、辨色、工程、論品等六章,總結論述出刺繡工藝“齊、光、直、勻、薄、順、密”的七字要點。

《陶說》

清代朱琰著,初刻於乾隆三十九年(西元1774年),以後曾多次重刻,傳本較多。《陶說》以敘述景德鎮窯為重點,全書共分6卷。卷一“說今”,詳盡地敘述了清代前期景德鎮窯瓷器的面貌及種類;卷二“說古”,記述了宋代、明代的著名瓷窯以及清代琺瑯等窯的情況,並說明景德鎮窯均能對其進行仿造;卷三“說明”,作者依據文獻,對明代各時期的瓷窯分別予以論述;卷四至卷六均為“說器”,論述了唐代(西元618年—907年)以後歷代的各類瓷器作品。該書對研究中國陶瓷工藝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竹人錄》

清代金元鈺編著,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刊行,因為作者是上海嘉定人,所以該書只收錄了嘉定籍刻竹藝師。全書分上、下卷,收錄有明代朱鶴、朱纓、朱稚征、侯崤曾、秦一爵、沈大生,清代沈兼、沈爾望、王易、周乃始等人。

《絲繡筆記》

《繡譜》是清代(西元1644年—1911年)丁佩所著的刺繡工藝專著。全書分為擇地、選樣、取材、辨色、工程、論品等六章,總結論述出刺繡工藝“齊、光、直、勻、薄、順、密”的七字要點。

《陶說》

清代朱琰著,初刻於乾隆三十九年(西元1774年),以後曾多次重刻,傳本較多。《陶說》以敘述景德鎮窯為重點,全書共分6卷。卷一“說今”,詳盡地敘述了清代前期景德鎮窯瓷器的面貌及種類;卷二“說古”,記述了宋代、明代的著名瓷窯以及清代琺瑯等窯的情況,並說明景德鎮窯均能對其進行仿造;卷三“說明”,作者依據文獻,對明代各時期的瓷窯分別予以論述;卷四至卷六均為“說器”,論述了唐代(西元618年—907年)以後歷代的各類瓷器作品。該書對研究中國陶瓷工藝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竹人錄》

清代金元鈺編著,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刊行,因為作者是上海嘉定人,所以該書只收錄了嘉定籍刻竹藝師。全書分上、下卷,收錄有明代朱鶴、朱纓、朱稚征、侯崤曾、秦一爵、沈大生,清代沈兼、沈爾望、王易、周乃始等人。

《絲繡筆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