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此地無銀三百兩,下一句又如何解釋?

對於這句話我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 如果從字面意思理解的話就是比喻一個人做了一件錯事, 而他不知悔改想要把這件事情隱瞞, 可又自作聰明最終還是暴露了的意思。

但是這僅是我們現在字面意思的理解, 其實在古籍書載之中並沒有這一句話。 只有“此處無金三十兩”之類的相關記載, 比如在元代的《禪宗頌古聯珠通集》中有一句

:“此地無金二兩, 俗人酤酒三升”。 當然在關於這句話還有一個歷史傳說, 也是編纂而告誡世人的一個故事。

大概是一個叫做張三的人有很多錢, 藏了很多地方始終打不到自己的心理安全, 最後藏在一個地方並且在此處寫上了“此地無銀三百兩”。 後來被一個叫做叫王二的發現了, 偷走了銀子並且寫下了一句“隔壁王二不曾偷”的句子, 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哲理也很我上面說的差不多。


所以說“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下句就是“隔壁王二不曾偷”, 也算是兩個人自作聰明糊塗蛋的所為吧!

不過在後來也有人根據此做對聯, 比如“此地無銀三百兩, 人間有愛四時花”, 或者“此地無銀三百兩, 隔壁王二不曾偷。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徒常熟天下荒。 ”

總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告誡世人莫做小人也不要自作聰明, 人在做天在看, 世事無常人心難測之意。 被我們所熟知的原因也是因為當今社會也有許多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 這句成語很多時候也被人簡化成為了“此地無銀”聰明的人或許能夠反應過來, 不聰明的人恐怕遲遲不懂。


對於王二的做法也是非常讓人感到可笑的, 如果說他偷了銀子又沒有留下字條其結局也許會發生大的轉折。 而這個王二卻心聲小聰明, 為了欲蓋玉章卻無形之中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坑, 最終還是活埋了自己。

依我之見, 做人要實在,

不要戲弄他人, 也不要執迷不悟。 古人留下的告誡不僅要聽, 還要去反思自己, 不要自認為萬事大吉, 事發後卻害了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