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何尋找一位適合自己的太極拳老師?

要學太極拳, 先要選一位好老師。 好老師會帶著你一步一步走進太極殿堂。

學習太極拳, 學練以內功為主的傳統太極拳一定要選個好老師, 有老師傳道、授業、解惑, 這是學好功夫的前提和保證。 怎樣找到好老師呢?

這就需要學拳前多走、多看、多問, 多比較, 找到一位真正懂拳理, 又有真才實學的明師, 最好是文武雙全的老師。 這樣, 你就不會走彎路, 學成真功就有希望。

好老師是明白太極拳道理, 身上又能“說話。 ”能言傳又能身教。 不管在哪裡打拳, 能遇到這樣的好老師是你的福氣。 面對一位好老師, 就像是路遇美女, 會讓你眼前一亮, 這個老師肯定與你有緣。

一位真正的好老師, 我認為應具備下面幾項條件:

1首先是明理的老師:

明什麼理呢?明哲學之理, 古代陰陽學說是太極拳創立重要的樸素的理論基礎, 學練太極拳, 就要懂陰陽, 明虛實。 道家理論、佛家理論都應該懂一些,

這對太極拳高層修煉“虛”、“無”、“空”會有莫大幫助。 明拳理, 就要明王宗嶽《太極拳論》和武禹襄等先賢的重要經典論述。 這些論述是太極拳修煉重要的行為規範和理論指南, 必須要記住、弄懂、悟透, 做到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 同時還要明科學之理, 懂得五行與經絡學說;還要明方圓之哩, 明力學原理等等。 理論上明白, 才能稱的上明師。

2第二要有真功夫:

能做到內“三合”、 外“三合”, 各項身法要領標準、到位, 中正安舒, 不偏不倚;能拆招、拆架, 並熟練運用太極招法, 有引進落空之妙;有較高的太極內功, 掌握太極拳奧妙;能懂勁、聽勁、會喂勁;能熟練運用推手藝術, 粘粘連隨, 巧妙運化;能化打合一, 克敵制勝。

3第三要能講出來:

老師理論和功夫再好, 要是茶壺裡的餃子, 倒不出來那也沒有用。 好老師既要能言傳又要能身教。

4第四要胸懷坦蕩:

好的太極拳老師應該心胸寬廣, 不藏私, 不貪財, 不為名利所累。 當發現悟性高的學生接近或超過自己水準時, 要捨得割愛, 及時推薦給自己的老師, 推薦給水準更高的明師, 或讓其另找高明, 以免誤人前程。

找個好老師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慎重選擇。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尊師重道, 好好學拳!

什麼教學方式都比不上言傳身教:

太極拳是身體力行的技藝, 語言、文字、圖像都無法確切地記錄身體力行的感覺, 經過體悟身知的老師, 圖譜影像等載體無法把這個過程反應出來。 視頻講解、文字解說、3D圖片講解做得再好也不能超越言傳身教, 所以說, 言傳身教是傳授太極拳最好的教學方式。

有些動作和練法要領, 單看老師示範講解還是不夠清楚的。 學練太極拳的如何具體運作, 用語言來描述表達, 其準確性的難度是很大的, 某些細節內容會有語言不盡達意,

故有“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之說。

辯證的說, 書本中文字、圖片講解形式的缺點是平面和靜止, 無法表現太極拳的立體和動態;視頻影像形式則沒有文字、圖片形式的缺點, 老師向學生講解練法和要領, 自學者是在旁聽旁看, 其實, 沒有老師在旁邊校正動作, 是圖片和影像形式自學時的共同缺點。

言傳身教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面對面的零距離接觸, 學生有什麼樣的拳病, 老師看了發現問題, 就能及時糾正。 這是以視頻講解、文字解說、3D圖片講解為主的自學方式做不到的。

拳圈有“拜師如投胎”的經驗之談, 其實細心瞭解和認識欲拜之師也好, 我們一旦確認了老師, 我們就應該首先尊師、敬師。

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韓愈在《師說》中道:“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也。”由此可見“師”之作用和“師”之重要。

一個人即使再聰明,若無明白的老師的傳授也是難得其門而入的。即使聰明絕頂,也不如有明白的老師點撥來的快捷。人,皆是學而知之,未有生而知之。古今聖賢莫不如是。明白的老師就是一門技藝的守門人,也是引路人。

當老師誠心誠意的領著,我們也要真心實意的跟著。學練太極拳的首要條件是有真才實學的明師指導,在明師的培養指引下邁入太極拳之門內,使你練對方向,少走彎路,這樣的明師值得太極拳愛好者追隨和學習。

我國傳統文化上把學問知識分為“道”、“經”、“術”三個層次,可見“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

“道”是最高的學問,是事物的普遍規律,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真理”;“經”是對“道”的闡述;“術”是實踐“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學派都把“道”作為最大的學問,最終的追求目標。

“尊師重道”中的“重”是看重、重視、敬重的意思,“道”是方向、是途徑,是關於世界本原和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韓愈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尊師與重道是一體的,是統一的。正所謂“為學莫重于尊師”,世出世間任何技藝的學習都要從尊師開始,習練太極拳更是如此。

尊師是一種態度,不僅對老師,對任何人都要保持誠敬之心,這反映了我們個人的道德涵養。只有尊敬師父,才能真正接受師父的教誨,和老師順暢的溝通資訊,功夫才能逐漸進步。

楊澄浦宗師曰:“重拳重老師,真傳自得之;輕拳輕老師,無須枉費力。”太極拳名家董英傑說:“學者當尊師重道。厚敬師傅,感動師傅,則為師者必盡心教導。”況且,太極拳在悟,有些是在非言語所能表,只有與老師心心相印,才能如法的習修。

有位前輩說:“一個人不懂得尊師重道,就沒有資格獲得真理的感應。” 在佛教徒中威望很高的印光大師對此指明:“一分誠敬,獲一分利益;十分誠敬,獲十分利益。”

有些人還未搞清楚老師所授之法或是輕信他人的偏見看法、不實之言,沒向老師溝通請教或不作辯證分析就否定師父的傳授練法,我認為這樣是既不尊師又不重道的浮躁表現。

還有,要牢記老師的教導,想著老師練拳的形態,神意,味道。技藝的傳承不僅僅是形式,還要有拳味的痕跡。有位老練家說:“讓明白人一看不僅知道練的是什麼,對不對,還能看得出是誰的徒弟!如能做到這樣,功夫肯定會有長進,技藝肯定會有提高,這也是體現了較好的尊師重道。”

林墨根先生說:尊師,就是要勤學苦練,師父對你授法傳功,你就得好好地研練,如果你不刻苦練功習拳,那你就是不尊敬老師;重道,就是遵守本門師訓和守住練功習拳的法門,把太極拳功夫練出來。

所以,把拳認真的練,練好了,就是另一種尊師重道的實際體現。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也。”由此可見“師”之作用和“師”之重要。

一個人即使再聰明,若無明白的老師的傳授也是難得其門而入的。即使聰明絕頂,也不如有明白的老師點撥來的快捷。人,皆是學而知之,未有生而知之。古今聖賢莫不如是。明白的老師就是一門技藝的守門人,也是引路人。

當老師誠心誠意的領著,我們也要真心實意的跟著。學練太極拳的首要條件是有真才實學的明師指導,在明師的培養指引下邁入太極拳之門內,使你練對方向,少走彎路,這樣的明師值得太極拳愛好者追隨和學習。

我國傳統文化上把學問知識分為“道”、“經”、“術”三個層次,可見“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

“道”是最高的學問,是事物的普遍規律,用現在的話講就是“真理”;“經”是對“道”的闡述;“術”是實踐“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學派都把“道”作為最大的學問,最終的追求目標。

“尊師重道”中的“重”是看重、重視、敬重的意思,“道”是方向、是途徑,是關於世界本原和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韓愈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尊師與重道是一體的,是統一的。正所謂“為學莫重于尊師”,世出世間任何技藝的學習都要從尊師開始,習練太極拳更是如此。

尊師是一種態度,不僅對老師,對任何人都要保持誠敬之心,這反映了我們個人的道德涵養。只有尊敬師父,才能真正接受師父的教誨,和老師順暢的溝通資訊,功夫才能逐漸進步。

楊澄浦宗師曰:“重拳重老師,真傳自得之;輕拳輕老師,無須枉費力。”太極拳名家董英傑說:“學者當尊師重道。厚敬師傅,感動師傅,則為師者必盡心教導。”況且,太極拳在悟,有些是在非言語所能表,只有與老師心心相印,才能如法的習修。

有位前輩說:“一個人不懂得尊師重道,就沒有資格獲得真理的感應。” 在佛教徒中威望很高的印光大師對此指明:“一分誠敬,獲一分利益;十分誠敬,獲十分利益。”

有些人還未搞清楚老師所授之法或是輕信他人的偏見看法、不實之言,沒向老師溝通請教或不作辯證分析就否定師父的傳授練法,我認為這樣是既不尊師又不重道的浮躁表現。

還有,要牢記老師的教導,想著老師練拳的形態,神意,味道。技藝的傳承不僅僅是形式,還要有拳味的痕跡。有位老練家說:“讓明白人一看不僅知道練的是什麼,對不對,還能看得出是誰的徒弟!如能做到這樣,功夫肯定會有長進,技藝肯定會有提高,這也是體現了較好的尊師重道。”

林墨根先生說:尊師,就是要勤學苦練,師父對你授法傳功,你就得好好地研練,如果你不刻苦練功習拳,那你就是不尊敬老師;重道,就是遵守本門師訓和守住練功習拳的法門,把太極拳功夫練出來。

所以,把拳認真的練,練好了,就是另一種尊師重道的實際體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