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棗莊】張永順:"融需融智"牽線搭橋 開啟"智慧環保"新模式

山東益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永順

益源環保的樣品分析室

益源環保工作人員介紹設備操作流程

“弘揚企業家精神, 聚力高品質發展”系列報導

張永順:"融需融智"牽線搭橋 開啟"智慧環保"新模式

記者 張喬陽

“勇不如智, 智不如謀, 謀不如勢”, 山東益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源環保”)總經理張永順將這句話發揮到極致,

在他的帶領下, 益源環保順應新時代要求, 緊跟趨勢, 以“全過程、全時段、全方位”的環保管家服務, 打造“科技環保、智慧環保”新模式。

“融需融智”搭建技術眾籌平臺

山東益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4月, 註冊資本1060余萬元, 員工近200人, 是一家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自動連續監測(水、氣)系統線上智慧運維、環保監測系統集成、環保政策解讀、環保核查、環保驗收、環境應急預案編制、環保工程建設、環保技術研發等內容的高新技術企業。

張永順說, 在綜合了污水、大氣、土壤等環保領域的大資料後, 他們知道企業、環保部門的需求, 也知道最新的環保科研成果,

在以前這兩方的“窗戶”還沒有捅開, 他們各自煩擾:我有需求卻不知道如何解決;我有成果卻不知道用於哪裡。 “我們現在做的‘融需融智’, 就是將這些進行整合搭建技術眾籌, 解決雙方的難點問題。 ”張永順說, 人才不一定為我所用, 引智才是主體。

通過這樣的“融需互動”, 張永順服務全國近千家企業, 精准分析用戶需求, 實現定向科研。

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煙氣與環境空氣線上監測設備遠端全流程校準系統”主要用於環境空氣和煙氣的線上監測設備全流程質控, 實現了遠端全流程校準和抗人為干擾監測, 提高了工業廢氣排放的監管力度, 對保護空氣環境起到不可替代作用。 “智慧COD消解儀(氯氣校正法)”主要用於氯離子含量<50000mg/L的高氯廢水中COD的測定,

解決傳統高氯消解裝置能源消耗高、需專人看守等問題, 產品更是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同時, 張永順主導形成了以“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為核心, 天津大學、中國礦大、西北大學等高校和環保技術領先的公司為鏈條的“技術眾籌”生態圈。 通過“技術眾籌”, 集成更多的高端碎片化智慧, 利用社會“泛智慧”和先進完善的監測分析平臺, 針對環境治理難題開展聯合攻關。

環保管家服務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張永順說, 他們自主研發的“環保線上監測智慧運維”大資料技術被評為省經信委大資料優秀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 並推薦到國家工信部。

而這正是基於益源環保近十年的運營技術服務的基礎資料積累, 融合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環境水質、空氣品質預報預警、污染源排放過程監控、工業園區環境風險預警與應急、環保科學研究等提供資料支援,進而建立精准的環保資料模型,實現“科技環保、智慧環保”。

而有了這一項堅實的資料支撐,益源環保也在積極發展治理環境污染的新商業模式,即“環保管家服務”,在環保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運維、環保政策諮詢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業務上融會貫通,提供一站式的環保服務。

通過搭建技術眾籌平臺,環保管家服務,去年,益源環保實現銷售收入7000萬元,同比增長30%多,今年預計將增長50%。張永順信心十足地說,他們就是要去“栽樹”,吸納更多的人才、技術、資料,“聚萬千活水于一渠”,借勢而上,全面發展。

面對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張永順說,益源環保將繼續堅持“需求驅動”“技術眾籌”的發展模式,融合大資料、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更高層次上整合資源,針對具體的環保問題,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實現對環保污染治理的精細化、專業化,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

相關連結:

張輝:21歲扛起華潤重擔 17年努力成就紙企翹楚

書卷氣也能打好上市硬仗 于延武為豐源繪製新藍圖

108天能幹什麼?北玻電力總經理胡平給出這樣的答案

劉強:一線工人到企業舵手 引領50年老牌工廠華麗轉型

融合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環境水質、空氣品質預報預警、污染源排放過程監控、工業園區環境風險預警與應急、環保科學研究等提供資料支援,進而建立精准的環保資料模型,實現“科技環保、智慧環保”。

而有了這一項堅實的資料支撐,益源環保也在積極發展治理環境污染的新商業模式,即“環保管家服務”,在環保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運維、環保政策諮詢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業務上融會貫通,提供一站式的環保服務。

通過搭建技術眾籌平臺,環保管家服務,去年,益源環保實現銷售收入7000萬元,同比增長30%多,今年預計將增長50%。張永順信心十足地說,他們就是要去“栽樹”,吸納更多的人才、技術、資料,“聚萬千活水于一渠”,借勢而上,全面發展。

面對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張永順說,益源環保將繼續堅持“需求驅動”“技術眾籌”的發展模式,融合大資料、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更高層次上整合資源,針對具體的環保問題,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實現對環保污染治理的精細化、專業化,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

相關連結:

張輝:21歲扛起華潤重擔 17年努力成就紙企翹楚

書卷氣也能打好上市硬仗 于延武為豐源繪製新藍圖

108天能幹什麼?北玻電力總經理胡平給出這樣的答案

劉強:一線工人到企業舵手 引領50年老牌工廠華麗轉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