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解讀新一代福克斯設計: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這一代福克斯的設計, 很可能會成為它重現昔日銷量輝煌路上的絆腳石。

文|袁夢泉

福特正式發佈第四代福克斯之後, 收到的評價褒貶不一。

主要的爭議點集中在其整體設計和造型辨識度上, 許多人認為新福克斯身上出現了太多日系和韓系車型的設計特徵, 失去歐洲味道, 累覺不愛。 雖然這一代福克斯在研發之初參考了許多美國和中國消費者的喜好, 譬如加長了軸距以增加了內部乘坐空間, 但從消費者對福克斯車系的印象來看, 它仍舊被視為一輛歐洲車, 而且歷代車型也經由歐洲福特來主導開發, 所以從新一代福克斯的歐版車型上, 也許我們更能看到其造型設計的出發點。

新一代福克斯主要變化:

● 軸距加長53mm,

車身長度增加了18mm, 高度降低了15mm

● 整備品質減重88kg, 其中底盤減重33kg

● 基於新平臺打造, 使用全新動力總成, 汽油版車型搭載了三缸1.0T與1.5T發動機

外界批評新福克斯在設計上缺乏新意, 一個主要表現是:它採用的家族式前臉和現款車型並沒有太明顯的區分度, 傻傻分不清楚, 新車雖然增加了視覺效果和辨識度都算不錯的LED燈組是個加分項, 但不足以成為亮點, 而且和富豪的雷神之錘大燈也有相似的既視感。

和中國地區不同, 福克斯在崇尚駕駛的歐洲市場提供了多種風格化車型設計, 用以劃分內部產品陣容, 並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喜好。 包括運動化的ST-Line、風格偏豪華的Titanium版本、注重駕駛性能的Active跨界車型以及奢華版的Vignale車型,

而確定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車型則只有ST-Line版和Titanium版。

在幾個不同的車型版本中, 設計師選擇的區分思路是在格柵和保險杠區域通過細節來展現調性的不同, 比如Titanium版車型前臉的型面非常平滑, 沒有多與線條, 而前格柵使用的是橫幅式鍍鉻飾條來進行裝飾, 增加橫向視覺效果和車頭寬度, 看著也比較穩重, 霧燈的形狀更是純良無害, 顯然是針對家庭用戶為主。

Titanium版本

而主打運動的ST-Line版本車款的車身高度要低10mm左右, 車頭採用的是運動感較強的黑色蜂窩狀格柵, 霧燈區域的造型相比Titanium版要誇張得多, 這些造型方式比較特徵化, 但其實都是比較常規的手段, 新鮮感依然欠奉。

ST-Line版本

至於處於高配序列車型(Vignale),從外觀來看依然是格柵的變化為主,蜂窩狀格柵設計更為複雜、精緻,材質也褪去了ST-line版本透露出的那種塑膠感,轉而以鍍鉻來呈現,而車頭下部還增加了一條長長的鍍鉻裝飾條。

Vignale版本

如果說福克斯的車頭還能玩出一點花來,其側面視覺顯然就單調了許多,兩廂、三廂、旅行車版本在側面的鈑金工藝和線條刻畫上大同小異:腰線的刻畫被分為兩段,一部分從翼子板出發,一分部分從C柱出發,在B柱位置同時消失,試圖營造出一種動感、流動的效果,而C柱部分採用了類似寶馬霍氏拐角的設計,為後排乘員留出頭部空間的同時,目的也是為了增添運動感。

但整體看下來,福克斯的這個側面設計只能算無功無過,要想兼顧家用和運動的車型總是很難在兩種風格間找到平衡。它的尾部設計算是為福特挽回了一些分數,後保險杠部分的立體線條顯示出了一點“我們沒有向無聊家用設計妥協,還是考慮過空氣動力學喲”的意思,但福特聲稱福克斯這個尾部是同級別最有運動感的設計就有點過火了。

特別是在旅行車版本上,車窗輪廓線(DLO)讓福克斯的C柱看起來非常單薄、脆弱,總結起來就是視覺強度不足。這無疑是個有待商榷的設計,即便這樣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給後座增加更多的採光性,但後窗位置與C柱連接處的那個黑色塑膠鰭片如果採用與車身同色的塗裝,視覺效果都不至於如此不令人放心。

至於新福克斯的內飾,比起現款有進步,但依然很有限,在換裝了大面積軟性和亮色材質之後,新福克斯的內部看起來要簡潔、寬闊了許多。一個亮點是旋鈕式換擋裝置的使用,令中央通道看起來很平整,高級感不錯,不過有一個小毛病是旋鈕換擋鍵和前排的杯架靠得太近,在實際使用場景中,杯架內放置水杯的情況下,駕駛者使用起來可能會不太順手。

懸浮式中控觸控式螢幕是整個內飾的重點,不過沒有太多亮點可言,市面上從低到高很多級別的車型都選用了這種中控屏佈局,有氾濫之勢。福克斯的8寸觸控式螢幕內置了SYNC 3系統,支援Carplay和安卓系統,顯示效果細膩,並且福特首次在歐版地區銷售的車型上配備了HUD抬頭顯示功能。

小結:

總體來講,這一代福克斯在設計上的無聊,或者說失敗,很可能會成為它重現昔日銷量輝煌路上的絆腳石。它的外觀型面處理缺乏靈感,基本比例控制雖然到位,但糟糕的C柱摧毀了整車的美感,連主賣歐洲市場的旅行版產品,看上去也不夠誘人。

而福克斯的內部除了縱向乘坐空間增加之外,設計上的亮點也委實有限,設計師在打造這款新車時明顯顧慮了太多不同地區消費者喜好因素而顯得有些畏首畏尾,對於追求個性化和定制化的年輕人來說,食之可惜棄之無味,若沒有強勢的操控特性來填補賣相劣勢的話,這一代福克斯也許很難在車型PK中戰勝對手。

ST-Line版本

至於處於高配序列車型(Vignale),從外觀來看依然是格柵的變化為主,蜂窩狀格柵設計更為複雜、精緻,材質也褪去了ST-line版本透露出的那種塑膠感,轉而以鍍鉻來呈現,而車頭下部還增加了一條長長的鍍鉻裝飾條。

Vignale版本

如果說福克斯的車頭還能玩出一點花來,其側面視覺顯然就單調了許多,兩廂、三廂、旅行車版本在側面的鈑金工藝和線條刻畫上大同小異:腰線的刻畫被分為兩段,一部分從翼子板出發,一分部分從C柱出發,在B柱位置同時消失,試圖營造出一種動感、流動的效果,而C柱部分採用了類似寶馬霍氏拐角的設計,為後排乘員留出頭部空間的同時,目的也是為了增添運動感。

但整體看下來,福克斯的這個側面設計只能算無功無過,要想兼顧家用和運動的車型總是很難在兩種風格間找到平衡。它的尾部設計算是為福特挽回了一些分數,後保險杠部分的立體線條顯示出了一點“我們沒有向無聊家用設計妥協,還是考慮過空氣動力學喲”的意思,但福特聲稱福克斯這個尾部是同級別最有運動感的設計就有點過火了。

特別是在旅行車版本上,車窗輪廓線(DLO)讓福克斯的C柱看起來非常單薄、脆弱,總結起來就是視覺強度不足。這無疑是個有待商榷的設計,即便這樣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給後座增加更多的採光性,但後窗位置與C柱連接處的那個黑色塑膠鰭片如果採用與車身同色的塗裝,視覺效果都不至於如此不令人放心。

至於新福克斯的內飾,比起現款有進步,但依然很有限,在換裝了大面積軟性和亮色材質之後,新福克斯的內部看起來要簡潔、寬闊了許多。一個亮點是旋鈕式換擋裝置的使用,令中央通道看起來很平整,高級感不錯,不過有一個小毛病是旋鈕換擋鍵和前排的杯架靠得太近,在實際使用場景中,杯架內放置水杯的情況下,駕駛者使用起來可能會不太順手。

懸浮式中控觸控式螢幕是整個內飾的重點,不過沒有太多亮點可言,市面上從低到高很多級別的車型都選用了這種中控屏佈局,有氾濫之勢。福克斯的8寸觸控式螢幕內置了SYNC 3系統,支援Carplay和安卓系統,顯示效果細膩,並且福特首次在歐版地區銷售的車型上配備了HUD抬頭顯示功能。

小結:

總體來講,這一代福克斯在設計上的無聊,或者說失敗,很可能會成為它重現昔日銷量輝煌路上的絆腳石。它的外觀型面處理缺乏靈感,基本比例控制雖然到位,但糟糕的C柱摧毀了整車的美感,連主賣歐洲市場的旅行版產品,看上去也不夠誘人。

而福克斯的內部除了縱向乘坐空間增加之外,設計上的亮點也委實有限,設計師在打造這款新車時明顯顧慮了太多不同地區消費者喜好因素而顯得有些畏首畏尾,對於追求個性化和定制化的年輕人來說,食之可惜棄之無味,若沒有強勢的操控特性來填補賣相劣勢的話,這一代福克斯也許很難在車型PK中戰勝對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