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閃耀文化榮光 彰顯城市氣質

□本報記者 潘來奎 孟祥風

劉文研

暮春四月,濰坊喜事連連,第35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第八屆中國畫節、第十一屆文展會接踵而至。 海內外賓朋齊聚鳶都,不僅欣賞到如詩如畫的美麗,也深刻感受到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文化因城市而興,城市因文化而名。 文化彰顯了一座城市昨天的輝煌,今天的繁榮,明天的希望。 濰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在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進程中,我市堅持文化為魂,著力激發精神文化新動能,著力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標定文化新座標,再塑文化新輝煌。

保護創新並行

讓文化活起來

對於文化遺產來說,繼承是最好的保護,發展是最深刻的弘揚。

打造文化名市,首先要把文化資源挖掘好、梳理好、整理好。 去年以來,我市共整理挖掘特有文化資源480項,梳理編輯形成20萬字的文化資料,確定了“九名”初選名單。 寒亭楊家埠年畫作坊、安丘庵上石坊等十余處文保單位完成修繕保護,坊子德日建築群、昌邑姜泊民居群等十余處國省保單位修繕加快施工。 組織開展了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評選,審核單位82處。

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我市還推進文化遺產合理適度利用,研發更好的文創產品,真正讓文化“活”起來。 今年春節期間,一系列十笏園文化街區文創產品剛一亮相,便受到廣大遊客的熱捧。

這些文創產品包括塗鴉年畫、鄭板橋茶壺、滑鼠墊、杯墊、抱枕、笏板書簽、十笏印記等,其中不少商品都讓人眼前一亮。 以塗鴉年畫為例,通過與濰縣木版年畫傳承人張運祥合作,將傳統的年畫製作成給孩子們玩兒的手造年畫,可以自由塗色,使小朋友們也能接觸到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十笏園文化街區文創產品負責人張新星表示,從2月16日廟會開始,每天都有3000多名觀眾來展區參觀,大家對這次的文創產品都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紛紛表示,以前的十笏園只能看,現在還能“帶回家”,文創產品很有內涵而且實用。

文化遺產一旦拂去歷史的塵埃,融入現代生活,就會重新煥發生機。 我市堅持文物保護與文物利用、城鄉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四個統籌協調”,繼續組織實施鄉村記憶工程、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積極推進文物與旅遊、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

目前,我市形成十笏園文化街區和青州非遺產品展示中心兩大省級創意集市主陣地,搭建文化創意產品體驗、展示和消費平臺。 “在青州非遺文化產品展示區3100米的古街上,文化創意店鋪有100多家,古街兩側古玩字畫、博物館、風箏店以及非遺文化創意產品、特色小吃等傳統文化元素完美地融入到景區中,讓古街顯得格外熱鬧,而傳統文化也可以借景區傳承下去。 ”青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馬愛娟說。

滿足群眾需求

讓文化動起來

文化繁榮發展,不能唱獨角戲,只有紮根群眾才能茁壯成長。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而要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多元的文化生活,文化必須“動”起來。

為了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我市已連續舉辦兩屆市民文化節。 人民廣場、文化街區、社區大舞臺上,傳統秧歌、非遺展示、京劇……一場場展示、演出為市民帶來文化的饕餮盛宴。

據瞭解,第二屆市民文化節期間,共計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2000餘場,參與活動群眾達50多萬人次,真正成為了“市民的節日、百姓的舞臺”。

市民文化節是我市惠民文化活動的縮影。 近年來,我市公共文化設施繼續上檔升級,全市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達成率達到94%。

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進一步深化,去年市圖書館年進館人數突破120萬人次,各級文化館舉辦公益性培訓班8000多課時,各級博物館舉辦展示展覽活動200多個,服務群眾300多萬人次。 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實施更接地氣,去年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7.4萬多場,“一村一年一場戲”6000多場,對1983個農家書屋進行了圖書更新。

除了提供免費公共文化服務,我市還創新方式方法,吸引更多人參與到文化消費中來。 去年,我市成功舉辦了首屆文化惠民消費季,通過十大特色板塊支撐、線上線下聯動消費、市縣鎮村協同推進,策劃組織主題活動200多項,不僅滿足了老中青不同年齡階段消費群體的需要,而且把國粹京劇、歷史名勝、非遺傳習、圖書電影、數字動漫等不同類別、不同年代的文化產品涵蓋在內,真正實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去年的文化惠民消費季給很多商家帶來了新的生機,今年剛剛開始報名,已經有200余家文化產品供應商報名參加,比去年同期多了100多家。”市文廣新局文化產業科孫曉飛說。

打造節會品牌

讓文化聚起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而文化品牌就是激發城市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升城市軟實力和吸引力的具體抓手。對於濰坊來說,濰坊國際風箏會、中國畫節和文展會經多年培育發展,成為展現濰坊文化的一塊塊金字招牌,也是一張張熠熠生輝的城市名片。

濰坊國際風箏會自1984年開始,至今已連續舉辦了34屆,成為當前國際上規模最大的群眾性風箏賽事。從2008年開始,我市已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畫節、十屆文展會,節會規模和檔次不斷提升,每屆都有新突破,每年都有新亮點。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強”到“名”,中國畫節和文展會助力我市文化產業正逐漸上升到支柱產業的地位,為實現高效、高質的文化供給不斷提供全新的需求。

國際化程度高是今年風箏會的一大亮點。本屆風箏會的43項活動有13項有國外或境外嘉賓參與。其中,世界風箏錦標賽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支風箏隊報名參加,半程馬拉松和武術邀請賽都有世界著名運動員參加,來自5個國家的5支民間藝術隊舉行國際民間藝術交流巡演。今年的中國畫節展區,將緊扣時代主題,在保持其公益性的基礎上,強調學術性、專業性和引領性,彰顯“走進新時代 翰墨頌中華”的主題思想,通過五大各具特色的展區,展出8000餘幅精品畫作,藉以全面展示中國民族文化的精粹。

今年文展會民間藝術博覽會展區則突出“高”“大”“全”的特點。展出層次“高”,本屆民間藝術博覽會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作為主辦單位,且中國民間文藝界最高獎“山花獎”在濰坊評選,使整個展會檔次提升為國家級別;整體設計風格“大”氣,整個展區佈局充分體現了民間、民俗、民藝的特色;參展地區多、門類“全”,展會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50多個藝術門類的民間藝術家參展。一帶一路精品展,將集中展示來自歐洲地中海沿岸及非洲、亞洲近2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旅遊、藝術品、家居用品、飲食、特色文化用品等。

讓濰坊擁抱世界,讓世界瞭解濰坊。風箏會、中國畫節和文展會開啟了文化交流之窗,搭建合作平臺,展示產業魅力,讓濰坊的文化之名“羽化成蝶”,也為文化名市建設開啟了更為高遠的未來。

講好濰坊故事

讓文化走出去

好酒也怕巷子深,文化何嘗不是如此。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就在於其開放性和交往性,任何封閉的文化都會因吸收不到更多的營養、感受不到更多的壓力和競爭,而逐漸喪失活力與動力。

核雕是濰坊傳統文化的代表,但以前多是在本地小圈子裡交流,孤芳自賞。近年來,濰坊核雕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2017年3月18日,濰坊核雕藝術全國巡展在深圳寶安區群眾文化藝術館成功舉辦,社會反響熱烈,中宣部、省文化廳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同年6月10日,“天工核雕·匠心百年”濰坊核雕藝術全國巡展在成都市國際非遺博覽園五洲情館亮相;同年9月份,濰坊核雕晉京展出又取得巨大的社會反響。“在北京恭王府展出時,濰坊核雕受到很多市民的喜愛,原定半個月的展期最後拖成了一個半月。”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我市在文化展覽、書畫、影視、戲劇等領域,越來越多的文化精品開始“走出去”,以各自的方式講述濰坊故事,弘揚濰坊文化,成為外界瞭解濰坊的視窗。

今年1月31日,由濰坊藝術劇院傾情打造的大型新編歷史呂劇《板橋縣令》在濰洲劇場迎來首演,並順利通過國家藝術基金專家組驗收。“剛剛通過驗收的《板橋縣令》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它充分挖掘和創造喜劇表演的藝術手段和技巧,借古喻今,用呂劇的藝術形式訴說‘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愛民之聲,受到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評價。”濰坊藝術劇院總經理尹文軍說,“首演當天整個劇場座無虛席,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巡演,走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呂劇、瞭解濰坊。”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這是文化名市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繁榮濰坊文化的必然選擇。今年,我市將繼續推動文化開放發展,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設計包裝濰坊特色優勢文化項目,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辦好北京恭王府博物館濰水文化大展,策劃辦好紅木嵌銀、濰坊年畫專案全國巡展等重大文化活動,講好濰坊故事,傳播濰坊好聲音。

“去年的文化惠民消費季給很多商家帶來了新的生機,今年剛剛開始報名,已經有200余家文化產品供應商報名參加,比去年同期多了100多家。”市文廣新局文化產業科孫曉飛說。

打造節會品牌

讓文化聚起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而文化品牌就是激發城市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升城市軟實力和吸引力的具體抓手。對於濰坊來說,濰坊國際風箏會、中國畫節和文展會經多年培育發展,成為展現濰坊文化的一塊塊金字招牌,也是一張張熠熠生輝的城市名片。

濰坊國際風箏會自1984年開始,至今已連續舉辦了34屆,成為當前國際上規模最大的群眾性風箏賽事。從2008年開始,我市已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畫節、十屆文展會,節會規模和檔次不斷提升,每屆都有新突破,每年都有新亮點。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強”到“名”,中國畫節和文展會助力我市文化產業正逐漸上升到支柱產業的地位,為實現高效、高質的文化供給不斷提供全新的需求。

國際化程度高是今年風箏會的一大亮點。本屆風箏會的43項活動有13項有國外或境外嘉賓參與。其中,世界風箏錦標賽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多支風箏隊報名參加,半程馬拉松和武術邀請賽都有世界著名運動員參加,來自5個國家的5支民間藝術隊舉行國際民間藝術交流巡演。今年的中國畫節展區,將緊扣時代主題,在保持其公益性的基礎上,強調學術性、專業性和引領性,彰顯“走進新時代 翰墨頌中華”的主題思想,通過五大各具特色的展區,展出8000餘幅精品畫作,藉以全面展示中國民族文化的精粹。

今年文展會民間藝術博覽會展區則突出“高”“大”“全”的特點。展出層次“高”,本屆民間藝術博覽會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作為主辦單位,且中國民間文藝界最高獎“山花獎”在濰坊評選,使整個展會檔次提升為國家級別;整體設計風格“大”氣,整個展區佈局充分體現了民間、民俗、民藝的特色;參展地區多、門類“全”,展會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50多個藝術門類的民間藝術家參展。一帶一路精品展,將集中展示來自歐洲地中海沿岸及非洲、亞洲近2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旅遊、藝術品、家居用品、飲食、特色文化用品等。

讓濰坊擁抱世界,讓世界瞭解濰坊。風箏會、中國畫節和文展會開啟了文化交流之窗,搭建合作平臺,展示產業魅力,讓濰坊的文化之名“羽化成蝶”,也為文化名市建設開啟了更為高遠的未來。

講好濰坊故事

讓文化走出去

好酒也怕巷子深,文化何嘗不是如此。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就在於其開放性和交往性,任何封閉的文化都會因吸收不到更多的營養、感受不到更多的壓力和競爭,而逐漸喪失活力與動力。

核雕是濰坊傳統文化的代表,但以前多是在本地小圈子裡交流,孤芳自賞。近年來,濰坊核雕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2017年3月18日,濰坊核雕藝術全國巡展在深圳寶安區群眾文化藝術館成功舉辦,社會反響熱烈,中宣部、省文化廳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同年6月10日,“天工核雕·匠心百年”濰坊核雕藝術全國巡展在成都市國際非遺博覽園五洲情館亮相;同年9月份,濰坊核雕晉京展出又取得巨大的社會反響。“在北京恭王府展出時,濰坊核雕受到很多市民的喜愛,原定半個月的展期最後拖成了一個半月。”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我市在文化展覽、書畫、影視、戲劇等領域,越來越多的文化精品開始“走出去”,以各自的方式講述濰坊故事,弘揚濰坊文化,成為外界瞭解濰坊的視窗。

今年1月31日,由濰坊藝術劇院傾情打造的大型新編歷史呂劇《板橋縣令》在濰洲劇場迎來首演,並順利通過國家藝術基金專家組驗收。“剛剛通過驗收的《板橋縣令》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它充分挖掘和創造喜劇表演的藝術手段和技巧,借古喻今,用呂劇的藝術形式訴說‘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愛民之聲,受到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評價。”濰坊藝術劇院總經理尹文軍說,“首演當天整個劇場座無虛席,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巡演,走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呂劇、瞭解濰坊。”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這是文化名市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繁榮濰坊文化的必然選擇。今年,我市將繼續推動文化開放發展,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設計包裝濰坊特色優勢文化項目,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活動,辦好北京恭王府博物館濰水文化大展,策劃辦好紅木嵌銀、濰坊年畫專案全國巡展等重大文化活動,講好濰坊故事,傳播濰坊好聲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