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人刻薄起來不要命,三十年前魏明倫如此懟姚雪垠

文人一旦刻薄起來, 筆下字字都是刀子, 直戳對方心窩。 偉大如魯迅先生者, 他寫的《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也讓人不寒而慄。 三十年前,

有“巴蜀鬼才”之稱的魏明倫, 就寫過一篇《仿姚雪垠法, 致姚雪垠書》, 幾乎段段要命, 字字見血, 被人說是“罵人的九段高手”。

魏明倫因創作劇本《潘金蓮》而聲名鵲起, 是非常有名的劇作家, 後期寫雜文, 近些年來沒聽說有新作問世, 引起轟動的新聞也少了。

姚雪垠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 並獲得首屆茅盾文學獎, 但這部長篇巨著從發表起就有很多爭議, 姚雪垠已於1999年去世。

魏明倫寫《仿姚雪垠法, 致姚雪垠書》的時間是1988年7月, 距今已有三十年了。 魏和姚當年都是政協委員, 這年3月在一起開會。 “陽雪三月,

有幸識荊, 於全國政協會上同一小組參政。 窗外萬木復蘇, 室內眾議成林, 誰先生沉默寡言, 似有隱衷?出人則超然獨行, 小憩則大廳孤坐, 野鶴閑雲, 作哲人沉思狀。 在下揣度:哲人大辯若訥, 必有古道熱腸。 所思所慮者, 大抵是物價漲落、教育興衰、人口增減等等為民造福、為黨分憂之公事。 民間疾苦, 必將化為姚老筆底波瀾。 後生小子忝列新委員, 理應仿效老前輩大公無私楷模, 十分珍惜會議黃金時間, 圍繞老百姓迫切關懷的議題多添磚瓦。 否則尸位素餐, 開會不為民作主, 不如回家賣紅薯。 ”

接下來魏明倫筆鋒一轉:今日偶翻《文匯月刊》第六期, 拜讀姚老致該刊洋洋一萬五千言尺牘。 據先生自稱, 此系“利用”政協會議黃金時間精心製作。

原來姚老當時所思所慮與眾多委員所作所為不盡相同, 乃是謀算如何找劉再複打私人官司。

這一開頭, 就是極盡嘲諷之能事。

姚的《李自成》被人批評了, 他撰文反擊了, 而恰好魏的《潘金蓮》也曾被姚批評過, 於是魏就消防姚的做法, 上演了這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好戲。

姚雪垠生於1910年, 魏明倫生於1941年, 兩人差了三十多歲, 因為文學上的觀點不同, 使得他們在媒體面前如此劍拔弩張, 實在令人唏噓。 如果你站在魏的立場上, 會覺得他的這篇文字酣暢淋漓, 快意恩仇;但是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 還是會給人以下筆過重之感。 比如:“可笑者不是巴山小秀才, 皆笑堂堂老作家, 嘴巴不乾淨, 有失大將風度。 ”“大江流日夜, 代謝成古今, 後輩固然應當敬老, 老人亦當自愛。 ”“近讀沈從文歸真返樸寥寥數語遺囑, 不禁涕淚縱橫, 更悟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也!”這些話, 時隔三十年再讀, 魏明倫先生會不會也覺得自己當年太意氣用事了呢?

如今, 姚雪垠老已經去世多年, 魏明倫先生也已過了古稀之年, 這段文壇公案也會逐漸被人遺忘。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但是下筆之時,還是細細掂量為好。

這段文壇公案也會逐漸被人遺忘。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但是下筆之時,還是細細掂量為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