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道家昆侖派南極門秘功-八大神龍掌 練一練有“返老還童”之功效

八大神龍掌是道家昆侖派南極門秘功-龍形柔身術硬氣功之入門功法, 為原山東省國術館館長路文瑞先生所承傳, 經訪道院名家方臻完善。 此功吸收了古今眾家養生、技擊、防身之精華, 以古典中醫理論為指導, 具有修心強體, 調意增力諸效。

八大神龍掌是道家昆侖派南極門的一種強壯氣化硬功修練法, 是內功及拍打功的基礎功。

八大神龍掌是道家昆侖派南極門的一種強壯氣化硬功修練法, 是內功及拍打功的基礎功。 修練時, 每一掌法所運用意念不同, 所產生的功效也不同。 本功法以柔為主;柔則力鋼,

出自然而然應用合理。 八大神龍掌屬強壯功法, 主要是使身體先氣通血順, 開經通脈, 以達到改變筋骨與臟腑之間的素質, 強健體魄, 充實內力, 平心通氣血, 消除人體內產生疾病的薄弱環節的發生, 動靜相兼, 性情並修, 平衡情操性格, 使肌體內精力向上充沛飽滿, 提高智慧, 激發智慧, 增強免疫功能。 內練一口氣, 外練筋骨皮。 使身體裡外渾然一體, 先硬為主, 本門講求先硬後軟, 從體質上得到根本改變, 再向柔韌過度, 經長時間修煉, 達到有意無意之間, 出自然之本能, 應用合理發揮人體本能之功力, 隨心所欲, 應用得心如意。 經修練, 可出現硬氣功之本領。 並對疾病的產生可起到預防和醫治作用, 使人體從器質上產生生理變化,
體質增強, 達到柔和、神明。

第一掌 神龍磨盤掌

此掌具有三層修煉方法, 修煉時, 選一平靜寬闊之場地。

預備式

松靜自然站立, 兩腳與肩同寬, 兩臂自然下垂體側, 目前視, 似視非視, 舌抵上齶, 靜心平息, 身心歸一, 排除七情六欲的干擾, 精神、氣質、神態合一, 進入氣功態。

㈠命功修煉法:

起式:進入功態後, 將意念轉入兩腳心湧泉穴片刻, 意想兩腳心湧泉穴, 以鼻吸氣, 引湧泉穴氣沿小腿上行到血海穴, 兩膝同時內扣, 兩血海穴相貼, 夾膝扣襠, 呈扣步狀後, 同時呼氣, 意想周身毛孔擴張外放, 打開周身經脈末梢與毛孔第二呼吸器。

注:兩膝相扣, 從此不得分開, 似打一堅固的地基。

略停片刻, 兩手從體側自然上抬, 高於肩平, 曲肘翻掌,

手心向前, 兩手虎口撐圓相對, 此式為神龍磨盤掌站樁功定式。

作用:活氣活血, 通經達脈, 對內分泌、腎上腺, 前列腺、體虛衰弱等疾病療效較高。

㈡性功修煉法:

在上站樁基礎上, 閉目, 意想兩手虎口之間似有一面圓鏡, 通過兩肩之間天眼穴(印堂穴), 閉目向前看兩手肩這面圓鏡, 兩手距眼前約1尺2寸遠, 聚氣凝神, 迴光返照外視, 洞察天地間與已身的感應, 用自身微觀宇宙(周身毛孔), 來感悟天地間宏觀宇宙的微妙變化, 透發出龍之淩虛騰空、靈敏變幻靜聽之能。 並返觀內視, 返觀內聽, 通過兩手間之圓鏡, 內照返視五行相生之走向:腎-膀胱-肝-心-脾-肺-腎。 腸胃走向: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血液迴圈走向:由心臟沿人體兩臂外側動脈血管左右分開,到手沿裡側靜脈血管回環到心,由心臟向下到下丹田,

左右分開到兩腿外側動脈血管向下, 經腳裡側回環靜脈血管, 向上迴圈到心臟。 並體察周身骨骼。 內聽腸胃的蠕動聲, 心臟的跳動聲, 血液迴圈的流動聲, 誘發人體潛能與特異功能。 以道法自然, 君無欲, 道自來之理, 不可追求妄想。 “常有欲以觀其竅, 常無欲以觀其妙。 ”此式與站樁式相同, 唯閉其和意不相同。

作用:保精活血, 修神集思, 誘發人體特異功能。

㈢硬氣功煉法:

接上站樁式姿式不變, 將意念轉入下丹田, 意想下丹田處, 吸氣, 由下丹田處吸氣收腹到命門穴, 引氣沿脊柱上行到大椎穴, 左右分開到兩臂、兩手, 兩臂同時撐圓, 內氣充盈, 似氣管打起, 呈環狀, 上身整體膨脹,

力達兩手, 閉氣。 左腳向前磨盤前行一步, 移動時, 兩腳不得離開地面, 身體前行, 不得抬腳跟或以肩、胯等帶身, 移動時似磨盤轉動或移麻袋, 兩手似開大閘般。 以內氣充盈, 在精、氣、神合一, 意念的支配下, 內氣摧動形體集體移動, 培養和調動思想與形體的統一性, 也是修煉整勁之法。

當腳向前移動一步後, 呼氣, 肘下垂, 姿式仍與站樁式同, 向前移動半步或一步均可, 聚集勁移動多少算多少, 不可追求步子的大小。

當精、氣、神合一, 再次進入氣功態時, 以心領氣, 接上吸氣路線, 從下丹田吸氣一直到手, 以左腳不動, 腳跟為軸, 右腳前行, 身體向前磨盤一步, 呼氣站樁, 當又一次進入功態, 有動意時, 再磨盤向左前行一步、一步一個腳印的, 左右反復慢慢身體移動,耐心前行,每組以50步左右,收功休息片刻,繼續行動,如一次可行進500步時,功強力足,開磚劈石在於一旦。

收功:

兩膝仍相扣,兩手落下,在下丹田前做歸元手印,片刻,兩手左右分開,吸氣上捧,到頭頂後翻掌下按呼氣,兩膝左右分開,身體貼直,搓手,搓臉收功。

注:最好煉完一組後,閉目養心淋浴片刻,使體內臟腑與氣血得到補充與恢復為佳。

作用與要求:

次掌可強筋壯骨,氣血內臟充盈。吸氣路線的作用:下丹田為氣海穴,在腸胃之間,故吸氣收腹對腸胃、五臟等起到內裡按摩伸展的作用,名門穴在兩腎之間,是真陰真陽之所在,脊柱兩旁為人體腎俞穴,所對應五臟六腑,故可氣在五臟六腑,達到前病後治,強腎活腰,充實內力,改變筋骨與臟腑之間的素質,增強免疫功能與體質,保命煉形,祛病強身。

兩膝相扣後收功再分開,吸氣後,閉氣凝神前行,擰身時不得中途沉氣,形成定式後呼氣,姿式始終是樁功式,每前行一步時,心有走之意,再吸氣、閉氣,前行。

第二掌 神龍大力掌

此掌與前一掌相同,分三層練法。

預備式

松靜自然站立,周身放鬆入靜,左腿在前,右腿在後,兩臂自然下垂在體側,呼吸自然,舌抵上齶,清心平息,進入功態。

㈠命功修煉法

接上式,片刻,將意念轉入兩腳心湧泉穴,吸氣沿湧泉穴引氣向上到兩膝血海穴,兩膝同時相扣,呈三體式扣步狀,左腳前,右腳後,重心在後腿。兩手從體側自然上抬到胸前,翻掌向前,指向上,兩虎口相對,兩膝內扣夾緊,從此不得分開,兩腳呈三體式,形成三角形的穩定性,呈站樁定式。意想兩手前有一大鐵球,兩手撐圓推住,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呼吸自然,形成命功站樁式。

㈡性功練法

接上式站樁功,閉目,意想兩手間似一面圓鏡,用天眼穴觀之圓鏡。意想世間一切事物均小,自身特別高大,通過眼前這面圓鏡,看穿世間一切事物,內視五臟六腑,站在第三者或空中來看和處理問題,“旁觀者清”,是打開天眼穴之法。

㈢硬氣功練法

接上三體式站樁功,將意念轉到下丹田處,吸氣由下丹田進氣,引氣收腹到命門穴,沿脊柱上升到大椎穴,左右分開使內氣充盈兩手,閉氣,前腳不動,將身體重心移到前腳,後腳不離地面,沿地面平面弧形向前進一步,呈左三體式後,同時兩手吐掌呼氣吐力,眼視前方天地交合之處,發內力吐掌於此。每當意到時,再吸氣、收掌、閉氣、轉重心、移後腳劃弧上步、吐掌吐盡。修煉時,不可操之過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修煉,時間加汗水即功到自然成。

作用於要求:

作用均于前神龍磨盤掌相同。要求行步時腳掌不得離地,吸氣時兩掌拉回,呼氣時吐掌吐力,重心移到前腳後,後腳劃弧前行。以引丹田氣強腰充臂力達兩手,久而久之,氣充血盈,形體鋼堅。

收功:

收功與第一掌相同。

左右反復慢慢身體移動,耐心前行,每組以50步左右,收功休息片刻,繼續行動,如一次可行進500步時,功強力足,開磚劈石在於一旦。

收功:

兩膝仍相扣,兩手落下,在下丹田前做歸元手印,片刻,兩手左右分開,吸氣上捧,到頭頂後翻掌下按呼氣,兩膝左右分開,身體貼直,搓手,搓臉收功。

注:最好煉完一組後,閉目養心淋浴片刻,使體內臟腑與氣血得到補充與恢復為佳。

作用與要求:

次掌可強筋壯骨,氣血內臟充盈。吸氣路線的作用:下丹田為氣海穴,在腸胃之間,故吸氣收腹對腸胃、五臟等起到內裡按摩伸展的作用,名門穴在兩腎之間,是真陰真陽之所在,脊柱兩旁為人體腎俞穴,所對應五臟六腑,故可氣在五臟六腑,達到前病後治,強腎活腰,充實內力,改變筋骨與臟腑之間的素質,增強免疫功能與體質,保命煉形,祛病強身。

兩膝相扣後收功再分開,吸氣後,閉氣凝神前行,擰身時不得中途沉氣,形成定式後呼氣,姿式始終是樁功式,每前行一步時,心有走之意,再吸氣、閉氣,前行。

第二掌 神龍大力掌

此掌與前一掌相同,分三層練法。

預備式

松靜自然站立,周身放鬆入靜,左腿在前,右腿在後,兩臂自然下垂在體側,呼吸自然,舌抵上齶,清心平息,進入功態。

㈠命功修煉法

接上式,片刻,將意念轉入兩腳心湧泉穴,吸氣沿湧泉穴引氣向上到兩膝血海穴,兩膝同時相扣,呈三體式扣步狀,左腳前,右腳後,重心在後腿。兩手從體側自然上抬到胸前,翻掌向前,指向上,兩虎口相對,兩膝內扣夾緊,從此不得分開,兩腳呈三體式,形成三角形的穩定性,呈站樁定式。意想兩手前有一大鐵球,兩手撐圓推住,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呼吸自然,形成命功站樁式。

㈡性功練法

接上式站樁功,閉目,意想兩手間似一面圓鏡,用天眼穴觀之圓鏡。意想世間一切事物均小,自身特別高大,通過眼前這面圓鏡,看穿世間一切事物,內視五臟六腑,站在第三者或空中來看和處理問題,“旁觀者清”,是打開天眼穴之法。

㈢硬氣功練法

接上三體式站樁功,將意念轉到下丹田處,吸氣由下丹田進氣,引氣收腹到命門穴,沿脊柱上升到大椎穴,左右分開使內氣充盈兩手,閉氣,前腳不動,將身體重心移到前腳,後腳不離地面,沿地面平面弧形向前進一步,呈左三體式後,同時兩手吐掌呼氣吐力,眼視前方天地交合之處,發內力吐掌於此。每當意到時,再吸氣、收掌、閉氣、轉重心、移後腳劃弧上步、吐掌吐盡。修煉時,不可操之過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修煉,時間加汗水即功到自然成。

作用於要求:

作用均于前神龍磨盤掌相同。要求行步時腳掌不得離地,吸氣時兩掌拉回,呼氣時吐掌吐力,重心移到前腳後,後腳劃弧前行。以引丹田氣強腰充臂力達兩手,久而久之,氣充血盈,形體鋼堅。

收功:

收功與第一掌相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