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徐小平高喊“all in”的背後:真格的江湖該“動真格”了

在創投領域,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往往會被媒體貼上“異類”投資人的標籤:不做審計就為專案投錢, 推出一頁紙的Termsheet時常震驚四座的大膽言辭……

這是屬於徐小平的獨門秘笈, 他將熱血的人生導師和“冷血”的投資人兩個角色融到同一軀體裡, 借此築造了真格基金的護城河。 這也是徐小平可愛之處, 有了投資人的熱血才讓追逐利潤資本有了一些溫度。 但如今, 創投市場的激烈競爭讓冷與熱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好像越來越難以調和。

作為從中國天使投資蠻荒時期走出的著名投資人, 徐小平和真格基金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走過了20餘年的長路, 在創投領域日益專業化和規範化, 競爭也越發激烈的當下, 經過一輪優勝劣汰發展週期的中國創投行業已經到了一個停下來進行反思和昇華的時間節點, 思考一下, 創投行業該如何更好的在新時代中發揮作用。

或許真格的江湖已到該“動真格”的時候了!

夢想的反面

徐小平最近一次引發朋友圈轉發的演講, 是在4月初尋找中國創客第四季啟動峰會上做出的。 在這次演講中, 徐小平語重心長地告訴創業者應該肩負社會責任, 為社會創造價值,

真正的不忘初心。 在他看來, “最近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是因為它偏離了社會責任, 偏離了正確的價值觀, 最後走向了夢想的反面。 ”

這種選擇性放大與忽視背後的催化劑, 是徐小平難以掌控的人性自身的逐利因素, 甚至, 他的真格基金自己所投資的火幣、朵拉列印等公司也已經在發幣熱潮中泥足深陷, 或是成為“投票發幣”的規則制定者, 或是踩著點發起一個新的區塊鏈專案來發幣融資。 作為背後投資人與區塊鏈鼓吹者的徐小平在區塊鏈的火上澆了一桶油之後, 卻被突然躥起的大火燒了個措手不及, 成為很多人口中“沆瀣一氣的韭菜收割者”之一。

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徐小平有一種“害怕錯過”的焦慮。

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與徐小平保持了34年的友誼, 在王強的評價中, 屬猴的徐小平總是想嘗試新鮮事物, 希望自己能第一個感受到新的潮流, 如果真格基金錯過了什麼潮流, 徐小平就會顯得憂心忡忡。

還近乎蠻荒階段的區塊鏈技術被徐小平形容為“一場順之者昌, 逆之者亡的偉大技術革命”, 並將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來得更加兇猛徹底。 對年輕的創業者往往持有過高的評價和過度的寬容, 比如過度相信馬佳佳的行銷能力可以彌補產品層面的不足, 認為從小做生意的王凱歆具備創業基因。

江湖的變局

與這一系列失誤與“妄言”並行發生變化的, 是中國天使投資行業的競爭日漸激烈, 真格基金早期打下的地盤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早期投資機構蠶食。 中國青年天使會的一份報告顯示, 2017年投資3次以上的早期投資機構的數量是439家。 相比於此前超過四分之三的項目真格基金都是“首輪投資人”, 現在真格接觸的項目有將近一半都已經拿過一輪天使投資。 真格基金在早期階段的觸及面和影響力在減弱。

徐小平這樣描述過真格基金的優勢或者說特點:“創業者選誰作為他的投資合夥人,卻有很大的學問。錢和錢是不一樣的。其他人的錢是人民銀行印的,但真格的錢是真格印的——真格的錢有真格的印記。把沒有差異的資金做出差異化、獨特性出來,這是投資人的最高境界。我們要努力做中國對創業者最友善的投資人,創業者最認同的投資人,以及對創業者最有價值的投資人。”

“投得快、管得少”曾是幫助徐小平成為受創業者喜歡的天使投資人的秘訣。有輿論評價徐小平是養成了“拍腦袋決策、熱腦袋決策”的投資風格,“如果一個項目半小時內還沒讓徐老師頭腦發熱,就不要再找他了。”

現在看來,依靠直覺和“頭腦發熱”進行投資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最初缺少競爭的賣方市場中,真格基金和徐小平能借此吸引大量創業專案主動前來投靠,並且從中選出良品的概率會更大,因為早期創業者還沒有學會太多修飾自己、迎合投資人的手段。當整個天使投資環境轉變為競爭激烈的買方市場之後,習慣守株待兔的真格基金往往會被更為積極尋找專案的基金“截胡”。

而且,隨著這種策略的弊端在後期逐漸顯現,這把劍可能不但在幫助真格基金奠定品牌上越來越力不從心,還可能反過來砍傷了真格基金和徐小平原有的光環。

圈子的進階

在許多媒體的報導和旁人的觀察中,徐小平都更多是在扮演一位情懷滿滿的人生導師、創業輔導員的角色,而並非一個理性和注重利益的投資人。在知乎上,徐小平的認證帳號一共回答過34個問題,其中關於人生選擇的問題有9個,關於教育的問題有6個,創業相關的問題有3個,投資相關的問題有6個,與真格基金業務有關的問題只有3個。

這個在知乎上以俺自稱的投資人,把自己的形象打造成了一個熱血、莽撞、激情卻大智若愚的另類。他最常講的是夢想而非收益,會公開反思自己的失敗,也愛談論自己又如何衝動地投資了一家公司。但事實卻是,需要給LP回報的投資人與為年輕人夢想買單的慈善家之間有著根本的對立和衝突,畢竟,徐小平是不能奢求馬兒又要跑得快,又要吃草少的。

所以,執著于獲得萬倍回報的投資人徐小平內心的持續焦慮是難免的,因為過高的回報預期會極易導致投資人害怕錯過每一個風口,或被後來的投資機構超越。執著于成為人生導師的徐小平內心的持續焦慮也是難免的,因為要在信眾面前始終展示出身為導師的遠見和卓識實在是一件難事。或許正是這兩種焦慮融合為一的時候,徐小平喊出了“all in”區塊鏈,在整個行業內攪起了自己難以平息的軒然大波。

在這個時間點上,行業競爭激烈,資本市場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且徐小平的“套路”已經被眾多人所熟知,“披著投資人外衣的天使”這個旗號究竟還能幫助真格基金走多遠成了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同樣,這也是所有投資機構都需要回答的問題。現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當大量玩家的水準正在提高的時候,每個圈中人的三板斧是否也都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節點?

文丨李威

來源丨人民創投(WEIXINID:renminct)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有創投專案及消息也可與我們聯繫。

郵箱:capital@people.cn

真格基金在早期階段的觸及面和影響力在減弱。

徐小平這樣描述過真格基金的優勢或者說特點:“創業者選誰作為他的投資合夥人,卻有很大的學問。錢和錢是不一樣的。其他人的錢是人民銀行印的,但真格的錢是真格印的——真格的錢有真格的印記。把沒有差異的資金做出差異化、獨特性出來,這是投資人的最高境界。我們要努力做中國對創業者最友善的投資人,創業者最認同的投資人,以及對創業者最有價值的投資人。”

“投得快、管得少”曾是幫助徐小平成為受創業者喜歡的天使投資人的秘訣。有輿論評價徐小平是養成了“拍腦袋決策、熱腦袋決策”的投資風格,“如果一個項目半小時內還沒讓徐老師頭腦發熱,就不要再找他了。”

現在看來,依靠直覺和“頭腦發熱”進行投資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最初缺少競爭的賣方市場中,真格基金和徐小平能借此吸引大量創業專案主動前來投靠,並且從中選出良品的概率會更大,因為早期創業者還沒有學會太多修飾自己、迎合投資人的手段。當整個天使投資環境轉變為競爭激烈的買方市場之後,習慣守株待兔的真格基金往往會被更為積極尋找專案的基金“截胡”。

而且,隨著這種策略的弊端在後期逐漸顯現,這把劍可能不但在幫助真格基金奠定品牌上越來越力不從心,還可能反過來砍傷了真格基金和徐小平原有的光環。

圈子的進階

在許多媒體的報導和旁人的觀察中,徐小平都更多是在扮演一位情懷滿滿的人生導師、創業輔導員的角色,而並非一個理性和注重利益的投資人。在知乎上,徐小平的認證帳號一共回答過34個問題,其中關於人生選擇的問題有9個,關於教育的問題有6個,創業相關的問題有3個,投資相關的問題有6個,與真格基金業務有關的問題只有3個。

這個在知乎上以俺自稱的投資人,把自己的形象打造成了一個熱血、莽撞、激情卻大智若愚的另類。他最常講的是夢想而非收益,會公開反思自己的失敗,也愛談論自己又如何衝動地投資了一家公司。但事實卻是,需要給LP回報的投資人與為年輕人夢想買單的慈善家之間有著根本的對立和衝突,畢竟,徐小平是不能奢求馬兒又要跑得快,又要吃草少的。

所以,執著于獲得萬倍回報的投資人徐小平內心的持續焦慮是難免的,因為過高的回報預期會極易導致投資人害怕錯過每一個風口,或被後來的投資機構超越。執著于成為人生導師的徐小平內心的持續焦慮也是難免的,因為要在信眾面前始終展示出身為導師的遠見和卓識實在是一件難事。或許正是這兩種焦慮融合為一的時候,徐小平喊出了“all in”區塊鏈,在整個行業內攪起了自己難以平息的軒然大波。

在這個時間點上,行業競爭激烈,資本市場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且徐小平的“套路”已經被眾多人所熟知,“披著投資人外衣的天使”這個旗號究竟還能幫助真格基金走多遠成了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同樣,這也是所有投資機構都需要回答的問題。現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當大量玩家的水準正在提高的時候,每個圈中人的三板斧是否也都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節點?

文丨李威

來源丨人民創投(WEIXINID:renminct)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有創投專案及消息也可與我們聯繫。

郵箱:capital@people.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