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向上金服CEO袁成龍:建議金融監管“寬進嚴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恒 杜濤 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監管一次次展開, 行業內部格局也在一步步洗牌。 互金行業似乎已經從野蠻生長,

進入了精耕細作階段。

金融業的監管和開放無疑是兩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在金融開放方面, 博鼇亞洲論壇上, 中國宣佈將大幅放寬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市場准入。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4月11日召開的分論壇上具體闡述了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與細節。

金融監管方面, 監管層最近的一次大動作是“29號文”, 明確資產管理屬於特許經營業務, 須納入金融監管;未經許可, 依託互聯網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的行為, 須立即停止。

這份要求未經許可發售資管產品的存量業務最遲於2018年6月底前壓縮至零, 被喻為是互聯網資管的“終結性檔”, 也體現了監管層金融監管不會放鬆, 嚴防金融體系發生系統風險的一貫原則。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4月8日接受經濟觀察網在內的媒體採訪時,

對中國的金融開放和監管闡明了自己的看法。 吳曉求認為, 從政策設計來看, 中國的金融將從機構、人民幣、市場三方面, 一步步走向深度開放。 而資產管理新規, 也理解了現在的風險正在由過去的機構風險過渡到市場風險, 也就是說過渡到透明度風險, 這就要求對資產新規和管理新規非常重要的就是加強資訊披露。

向上金服CEO袁成龍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也認為, 29號文的規定對行業來說有利於界定邊界, 促進互聯網金融的未來健康發展。

實際上, 互金行業發展至今已經歷了金融的互聯網管道化, 正處於金融的科技化階段。

這個行業同時也經歷了P2P、眾籌、互聯網信託、互聯網資管等細分領域的監管。

根據市場規則, 從嚴監管多多少少會對行業創新產生影響。 袁成龍認為, 金融監管是市場需要的, 但是特別呼籲能有相關的配套措施, 能夠放鬆准入門檻。

創新與監管

袁成龍告訴經濟觀察網, 從創新的角度來說, 他希望市場的准入門檻能夠降低, 市場主體進入後, 應該接受更嚴格的監管。 也就是說, 審批的門檻可以適度放開, 但是經營階段, 高標準是應該的。

“准入門檻和經營階段的監管其實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在公司的業務經營上面從嚴監管, 就可以把口子放開一點, 因為本質上監管的是後面, 不是前面。 這是兩種不同的監管思路和方法。

大家一直提到股票的註冊制還是審核制, 也是一樣的道理, 比如美國的股票IPO上市就是屬於註冊制。 ”袁成龍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加快金融的開放程度, 長期來看金融行業的開放是大勢所趨。

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鼇也強調, 在擴大金融業開放的同時加強金融監管, 要重視防範金融風險, 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科技對金融行業的滲透, 使得金融業的業態發生巨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集中體現在金融體系的調整, 也表現在監管層在不斷關注市場監管。

吳曉求和袁成龍持近似觀點。 他認為, 監管要有利於中國金融的創新, 中國金融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 監管不能扼殺創新, 要在創新中完善監管。

“金融監管最核心的職責消滅不了風險, 但是可以讓風險衰減, 通過集中指標和障礙可以消滅, 金融最核心要控制風險蔓延, 讓系統性風險不要變化全球金融危機, 實際上它做的是有效性的判斷。 ”

袁成龍建議,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最好能夠“寬進嚴管”。 監管的配套措施需要給創新留一個出口, 讓更多新鮮的血液進來參與市場, 參與互金業務。 當然不管是新進來的, 還是後進來的, 都要被納入監管體系, 自身業務行為接受監督管理。

未來的金融

金融行業的變化改變了人們的支付方式、理財方式, 甚至可以說生活方式。 這一切除了因為傳統金融機構的管道轉變, 恐怕還要歸結于互聯網金融的出現。

袁成龍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說, 本質上講科技正在改變金融行業的格局,而不是互聯網金融改變了行業格局。第一次工業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以英國為首的國家通過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第二次工業革命叫資訊技術革命,以美國為主的資訊技術又改變了世界。

袁成龍認為,新的技術所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不僅是對一個行業,它對全世界所有行業都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未來的金融是什麼樣子?袁成龍4月11日在博鼇亞洲論壇作為嘉賓主持了“金融的未來:改變,還是被改變”的分論壇。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認為發展金融市場防範風險這是永恆的話題。“對一些金融創新,我們既要容忍它,但是也要給它一定的觀察空間,同時也要防止它過渡的創新或者是注意創新不當,甚至還有一些偽創新,這都要特別注意。”

在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看來,目前銀行遇到最重要的挑戰是兩個“脫媒”,一是直接融資的興起帶來的擠壓;二是技術性的脫媒。眾安保險CEO陳勁認為,金融科技對未來金融的影響剛剛開始,這種影響不僅僅是對中國的,是對全球的。

袁成龍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說,未來金融會形成四個新的標誌,分別是新融合,科技與金融會融合的更好;新穩定,監管科技的運用會讓行業呈現出一種新穩定的態勢;新體驗,金融消費者的體驗會越來越便捷、快速,選擇越來越多;新生態,金融消費者在新生態裡面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他們享受的便利性越來越多,而且所覆蓋的範圍會越來越廣。

本質上講科技正在改變金融行業的格局,而不是互聯網金融改變了行業格局。第一次工業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以英國為首的國家通過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霸主;第二次工業革命叫資訊技術革命,以美國為主的資訊技術又改變了世界。

袁成龍認為,新的技術所帶來的革命性的變化,不僅是對一個行業,它對全世界所有行業都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未來的金融是什麼樣子?袁成龍4月11日在博鼇亞洲論壇作為嘉賓主持了“金融的未來:改變,還是被改變”的分論壇。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認為發展金融市場防範風險這是永恆的話題。“對一些金融創新,我們既要容忍它,但是也要給它一定的觀察空間,同時也要防止它過渡的創新或者是注意創新不當,甚至還有一些偽創新,這都要特別注意。”

在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看來,目前銀行遇到最重要的挑戰是兩個“脫媒”,一是直接融資的興起帶來的擠壓;二是技術性的脫媒。眾安保險CEO陳勁認為,金融科技對未來金融的影響剛剛開始,這種影響不僅僅是對中國的,是對全球的。

袁成龍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時說,未來金融會形成四個新的標誌,分別是新融合,科技與金融會融合的更好;新穩定,監管科技的運用會讓行業呈現出一種新穩定的態勢;新體驗,金融消費者的體驗會越來越便捷、快速,選擇越來越多;新生態,金融消費者在新生態裡面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他們享受的便利性越來越多,而且所覆蓋的範圍會越來越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