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醫藥板塊大幅回檔 風險還是機會

市場普遍認為今年是醫藥股的投資大年, 然而近期醫藥生物板塊出現大幅調整, 跌幅居前。 究竟該如何看待此次醫藥板塊大跌?這背後蘊含的是風險還是機會?機構間對此仍有一定分歧。 當下, 部分機構認為, 在目前不確定性上升中, 資金一般傾向回避漲幅較大的股票;而部分機構則認為, 藥企景氣向上的邏輯未改, 後市仍將有所表現。

板塊大幅回檔

在對醫藥生物板塊一致預期提升的背景下, 2月中旬以來, 板塊迎來了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 截至上週五回檔前, 自2月階段觸底後, 生物醫藥板塊的漲幅達到了16.72%。

而即便是在盤面全線回檔的週一板塊仍出現了一定漲幅。 不過昨日板塊2.54%的跌幅正使得投資者針對板塊的一致性預期有所減弱。

從資金面來看, 昨日的回檔中, 行業主力資金“全線盡墨”, 而淨流出金額居前的除了電腦和電子外, 醫藥生物板塊以28.86億元的淨流出金額位列第三, 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昨日板塊的回檔與資金淨流出之間存在著直接關係。 而與此前的強勢相較, 兩廂對照, 形成鮮明反差。 其實, 針對板塊, 早在上周被視作“聰明錢”的北向資金對其持倉有所分化, 受到減持的大多是階段漲幅較大個股。 科倫藥業、健康元、新和成、浙江醫藥、通化東寶、同仁堂、人福醫藥、上海醫藥、美年健康、恒瑞醫藥等個股北上資金持倉市值縮減較大。

其中恒瑞醫藥持倉市值減少金額最大, 達到13.53億元。

自2月中旬走強以來, 板塊上漲動能來自兩方面。 其一, 2016年-2017年醫藥板塊連續兩年大幅跑輸滬深300指數, 調整充分, 估值端具備優勢;其二, 2017年行業增速已經明顯觸底回升, 且新的變革不斷出現, 賦予了醫藥股更為充足、更為樂觀的成長預期。 板塊受到看好正是來自於技術面和基本面的雙重支撐。 例如一季度淨利潤預增40%至60%的雙鷺藥業, 在業績預告發佈後旋即高開漲停, 即便是在近期盤面的回檔中, 雙鷺藥業也並未出現大幅下殺。

業內人士指出, 當前板塊雖出現一定回檔, 但基本面向上的趨勢其實並未改變。 當前行業增速保持在10%-15%, 且具備較強的持續性,

上市公司尤其龍頭企業的業績整體好於行業, 估值仍處於合理水準, 除個別優質龍頭股估值有所溢價外, 大部分個股的估值對應2018年業績市盈率水準在20-30倍左右, 橫向對比依然具備一定估值優勢。 此外, 隨著醫藥行業逐步從醫保紅利的整體驅動轉向創新品種市場驅動, “藥品創新”也正成為醫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由此來看, 板塊向上邏輯並未發生根本動搖。

資金看好醫藥股

Wind資料顯示, 截至昨日, 在已披露年報的145家醫藥上市公司。 17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 包括上述17家在內的30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50%。 29家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 淨利潤同比下降超過50%的有5家。 由此來看, 板塊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提升。

而2018年1-2月醫藥工業收入累計4029.30億元, 同比增長18.30%, 利潤總額累計512.00億元, 同比增長37.30%, 利潤端高出收入端19.00個百分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 投資者對於板塊一季報的資料仍充滿期待。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 當前市場對於醫藥板塊一季度的業績預期雖較一個月前有所拔高, 但總體仍在合理範圍。 一方面, 針對板塊, 相對增速和估值方面, 投資者顯然對增速更看重;另一方面, 對增長的來源市場容忍度正在上升, 比如對會計變更、並表、基數等非持續性增長市場也有階段性認同。 這都是市場針對醫藥板塊整體風險偏好提升的表徵。

在多重利好的加持之下, 醫藥生物板塊也日益受到來自基金、券商等機構的關注。 今年以來, 在機構參與調研和佈局的板塊中,

醫藥生物板塊最受青睞。 Wind資料顯示, 3月以來, 共有417家上市公司接待了機構的調研。 被調研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機械設備、化工、醫藥生物、電腦等行業, 多家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上榜。 其中, 華測檢測和泰康生物被機構調研次數分別為4次, 而華東醫藥參與調研機構家數更是達168家, 高居被調研上市公司的榜首。

除了機構調研和佈局醫藥股外, 對醫藥生物板塊持續關注的還有“國家隊”。 通過對部分醫藥板塊個股年報資料的梳理, 不難發現, 醫藥生物板塊其實早就受到“國家隊”資金的青睞。 2017年第四季度, 包括社保、證金在內逐步對生物醫藥板塊內個股進行加倉。 資料顯示, 在已披露132的家醫藥生物公司中, 不少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社保、證金等機構身影。其中,在業績穩定增長的背景下,分紅闊綽的雲南白藥,去年第四季度,證金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至2.56%,位居第六大股東。

從機構、資金堅定看好醫藥股的態度來看,仍頗有幾分“英雄所見略同”的味道。

短調創造佈局機會

市場人士指出,在近期的分化回檔成長股的走勢無疑更受市場關注。事實上,從節後藍籌股與成長股此消彼長的表現來看,A股存量博弈的局面並未因近期成長股的走強而得到明顯改觀。更進一步來說,由於博弈難度的加大,對於前期漲幅較大甚至股價嚴重透支估值的高位股固然不可繼續貿然追高。不過,在盤面情緒見底的當下,後市繼續呈現齊漲共跌的可能性不大,後市結構性分化仍將延續。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醫藥生物板塊的行情,機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分歧,不過,當前多數機構仍表示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後市。

東吳證券表示,當前投資者面臨的一個較大困惑在於,當前選股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不過,通過近期和投資者的交流,認同成長風格的投資者越來越多。此外,儘管春季躁動期間電腦、醫藥和軍工等成長板塊已經收穫較多漲幅,但機構持倉並不高,有鑑於此,中期成長股受益於籌碼均衡將有相對優勢。

中泰證券指出,當前醫藥板塊的回檔是自3月份以來關注過高引起的正常階段性調整。醫藥行業是一個基本面快速增長,穩健向好的行業。宏觀資料來看,2015年醫藥工業收入、利潤增速見底,2016年、2017年持續回升。預計2018年醫藥工業收入、利潤增速有望繼續回升,板塊基本面持續向好。行業內部結構性變化明確,各項政策的支援和變化都有利於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創新藥、仿製藥、醫療服務、藥店、疫苗等龍頭公司基本面均很好。堅定看好基於基本面持續向好下的長期行情以及短期的調整帶來佈局機會。

不少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了社保、證金等機構身影。其中,在業績穩定增長的背景下,分紅闊綽的雲南白藥,去年第四季度,證金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至2.56%,位居第六大股東。

從機構、資金堅定看好醫藥股的態度來看,仍頗有幾分“英雄所見略同”的味道。

短調創造佈局機會

市場人士指出,在近期的分化回檔成長股的走勢無疑更受市場關注。事實上,從節後藍籌股與成長股此消彼長的表現來看,A股存量博弈的局面並未因近期成長股的走強而得到明顯改觀。更進一步來說,由於博弈難度的加大,對於前期漲幅較大甚至股價嚴重透支估值的高位股固然不可繼續貿然追高。不過,在盤面情緒見底的當下,後市繼續呈現齊漲共跌的可能性不大,後市結構性分化仍將延續。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醫藥生物板塊的行情,機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分歧,不過,當前多數機構仍表示看好醫藥生物板塊的後市。

東吳證券表示,當前投資者面臨的一個較大困惑在於,當前選股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不過,通過近期和投資者的交流,認同成長風格的投資者越來越多。此外,儘管春季躁動期間電腦、醫藥和軍工等成長板塊已經收穫較多漲幅,但機構持倉並不高,有鑑於此,中期成長股受益於籌碼均衡將有相對優勢。

中泰證券指出,當前醫藥板塊的回檔是自3月份以來關注過高引起的正常階段性調整。醫藥行業是一個基本面快速增長,穩健向好的行業。宏觀資料來看,2015年醫藥工業收入、利潤增速見底,2016年、2017年持續回升。預計2018年醫藥工業收入、利潤增速有望繼續回升,板塊基本面持續向好。行業內部結構性變化明確,各項政策的支援和變化都有利於實力強的龍頭企業,創新藥、仿製藥、醫療服務、藥店、疫苗等龍頭公司基本面均很好。堅定看好基於基本面持續向好下的長期行情以及短期的調整帶來佈局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