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產剝離致營收降逾七成 民生控股謀轉型尋新利潤增長點

4月12日, 民生控股召開2017年度股東大會, 公司各位高管悉數出席了本次會議, 各項議案也得以順利通過。

在股東大會交流環節, 《證券日報》記者就廣大投資者比較關注“如何規避投資風險, 保障收益”的問題進行了提問, 公司總經理陳家華表示, 公司在投資方面非常謹慎, 並且有非常嚴格的風控制度。

營收下降不影響公司運營

2017年對於民生控股來說是“特殊的一年”:公司全年實現淨利潤2721.38萬元, 同比增幅超六成, 但由於2016年剝離了民生財富管理公司, 2017年公司僅實現營業收入7141.84萬元, 同比下降78.32%, 規模創出歷年來新低。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 去年民生控股的典當和保險經紀業務的營業收入合計為7134.6萬元, 占營業總收入比重為99.9%。 而在當前典當和保險經紀這兩大主營業務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 民生控股未來如何保障業績的持續改善便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對於業績的此番表現, 陳家華表示:“此前置出的民生財富營收規模比較大, 獨立出去不在報表中, 所以營收規模大幅下降也很正常。 公司保險加典當去年營業收入7000多萬元, 按照證監會的管理條例, 這個收入規模保證一個上市公司的最低規模要求是沒問題的。 另外, 公司未來發展態勢是穩定逐步向好的, 未來公司營收規模也會逐漸增加, 雖然保險和典當都屬於類金融服務業,

不會像銀行、信託、證券等這些行業容易出現較大規模收入, 浮動也不會很大, 但這足以支撐上市公司的運作。 ”

投資收益成公司業績關鍵點

2017年報顯示, 民生控股僅證券投資資產規模便達3.5億元左右, 投資收益也成為影響公司淨利潤的關鍵因素。 在股東大會上, 對於《證券日報》記者提出公司在當前金融監管環境趨嚴、市場波動比較頻繁的情況下, 如何規避投資風險保障投資收益穩定增長的問題, 陳家華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記者注意到, 民生控股原主營業務為商品零售, 從2014年開始致力於業務轉型, 通過不斷實施重大資產重組, 收購民生典當、民生保險等金融資產, 逐漸向金融服務類業務發力。 不過轉型之路並不順暢,

目前民生控股主營只剩下典當和保險經紀業務, 顯然公司轉型尚未到位, 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也勢在必行。

眾所周知, 民生控股大股東泛海控股集團旗下產業資源豐富, 作為其第二大上市平臺, 大股東的支持力度將直接關係著公司的未來轉型。 陳家華認為從2014年到現在, 民生控股就沒有停止過重組的工作, 大股東及董事會一直為最大化發揮上市公司的價值而努力。 然而由於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重組、借殼等事宜的監管趨嚴, 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東和公司團隊的努力, 導致到現在為止沒有達到預期結果。 但即便如此, 民生控股想要做強做大沒有大股東的支持是不可想像的, 未來獲得大股東多方面的支持,

包括專案資源支持是完全可能的, 走內部重組路線是沒有問題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