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樓市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出現了

樓市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出現了

作者:齊俊傑看財經

這麼多年來, 大家已經養成一個習慣, 現在有閒錢就放在貨幣基金裡, 不存活期, 也不存定期, 道理很簡單, 因為活期幾乎沒利息, 而定期的利率也才1.5%-2.25%, 定存5年也才2.75-3.3%, 相對於貨幣基金動輒4%的收益率根本沒法比, 更何況定存5年和隨時T+2到賬, 這流動性的體驗完全不一樣。 所以大家當然是更多的選擇流動性又好, 又安全, 利息還高的貨幣基金。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 就是因為利率雙軌, 一方面是央行控制的基準利率, 另一方面是由銀行和市場交易行為形成的市場利率, 由於金融收縮, 市場利率在前兩年一路上升, 餘額寶收益率最明顯, 從不到2%, 一路上升到4%以上, 而基準利率卻趴著沒動, 所以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銀行的攬儲壓力越來越大。 銀行們已經自發自願的上浮了存款利率, 有的銀行已經上浮到了最高限50%,

但仍然是不解渴。

在2013年開始, 我們就逐漸放開利率市場化, 但是為了保護銀行, 在貸款端放的比較大, 基本已經實現了市場化, 也就是說現在你去銀行貸款, 銀行已經完全可以自主決定貸款利率, 而在存款端, 怕銀行惡意競爭, 造成金融危機, 所以在存款端基本還是限制的, 到了2015年, 存款端也開始鬆動, 但你還是要按照基準利率來, 上浮的幅度, 也是1.1倍-1.5倍, 不能再多了, 所以現在一年期基準利率是1.5%, 那麼最高的也就是2.25%。 但這顯然在市場利率面前, 仍然是沒有競爭力的。

到最近, 先是博鼇央行新行長易綱吹風, 說中國正在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消除利率雙軌制, 之後又有消息說, 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機構成員召開會議, 討論關於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 另外, 還有外媒報導, 央行很可能會允許商業銀行適當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 按銀行的規模分批進行。 這就意味著市場存款利率的可能會大幅度的提高。 如果真的存款利率限制放開,

按照銀行現在的饑渴程度, 很可能會將存款利率上調到市場利率的位置, 也就是說至少上調1個百分點, 其作用很可能相當於4次加息。

銀行如果開始了利率競賽, 這就意味著他們會爭取最高的利息吸引儲蓄, 也會以最低的利息爭取貸款,

現在他攬不上存款, 所以迫於存貸比的資金壓力想貸款也沒有錢, 到時候他可以3%攬存, 6%放貸, 而另一家銀行如果想搶走生意, 甚至可以4%攬存, 5%放貸。 只要他覺得有錢可賺, 就會一邊高成本攬存一邊低成本放貸。 所以其實這是有利於往實體經濟注入資金的方式。

其實銀行原來就是這麼幹的, 只是通過了影子銀行, 他看到了好項目, 不是去攬存, 而是發高息理財, 然後再放貸, 之後央行和銀監會讓表外資產回到表內, 嚴格監管之後, 銀行就不不能這麼任性了, 所以一些項目他因為沒有錢, 所以也只能不做了, 這也就一度造成了市場缺錢, 利率上升。 而如果要能繼續利率市場化, 這些項目應該說還是有利潤的。

至於影響,主要分情況來看,首先,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房地產,原來銀行搞表外影子銀行,通過銀信通道等業務將錢大量的借給了房地產開發商,然後變相支援了炒房,之後銀監會的強力監管,讓這些通道基本都被堵住了。但銀行迫于業績壓力,他又沒有更多的資金,也不能多貸款,於是只好選擇利差大的項目,而房地產由於抵押物充足,符合銀行的風控要求,所以仍然是首選,如果利率市場化了,銀行可以以量補價,雖然很多貸款利差不多,但是他可以通過多貸款的方式,取得量上面的收益。相當於給了他一個賺錢的其他路子,這樣他就不用總在房地產上動腦筋了,當然這就要求我們的監管必須同時到位,以前是走表外影子銀行,監管不知道,現在所有項目都在表內了,對於房地產項目的審批必須要嚴格控制才行。如果監管不力,那麼銀行反而會將更多的錢,留給利潤更大的房地產企業。那樣反而加劇了資產泡沫。如果我們能踐行房住不炒,繼續從金融端嚴控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那麼也就意味著把銀行推向了實體經濟的懷抱。房地產高負債企業將在後面十分困難。所以利率市場化後,銀行有錢了,而監管的任務也就更重了。這裡有個標誌,如果再看見地王遍地開花,那就是監管放水了,說明樓市即將迎來新一輪暴漲,相反如果開發商陸續開始出現資金鏈緊張,甩賣資產,那麼就是監管到位了。

其次對債市股市的影響,凡事總有過程,利率市場化剛開始的時候,可能由於銀行的大幅上調存款基準利率的行為,讓市場流動性緊張,反向還推動市場利率提高。對於債市和股市來說在初期肯定是不利的,而在初期波動之後,會隨著更多貸款的發放,逐漸降低資金的饑渴,有利於平抑銀行間拆借利率,以及企業融資成本,所以大概率會出現一個市場利率先漲後跌的情況,而對於債市和股市,可能也會有短期抑制而中長期利好的作用。

至於影響,主要分情況來看,首先,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房地產,原來銀行搞表外影子銀行,通過銀信通道等業務將錢大量的借給了房地產開發商,然後變相支援了炒房,之後銀監會的強力監管,讓這些通道基本都被堵住了。但銀行迫于業績壓力,他又沒有更多的資金,也不能多貸款,於是只好選擇利差大的項目,而房地產由於抵押物充足,符合銀行的風控要求,所以仍然是首選,如果利率市場化了,銀行可以以量補價,雖然很多貸款利差不多,但是他可以通過多貸款的方式,取得量上面的收益。相當於給了他一個賺錢的其他路子,這樣他就不用總在房地產上動腦筋了,當然這就要求我們的監管必須同時到位,以前是走表外影子銀行,監管不知道,現在所有項目都在表內了,對於房地產項目的審批必須要嚴格控制才行。如果監管不力,那麼銀行反而會將更多的錢,留給利潤更大的房地產企業。那樣反而加劇了資產泡沫。如果我們能踐行房住不炒,繼續從金融端嚴控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那麼也就意味著把銀行推向了實體經濟的懷抱。房地產高負債企業將在後面十分困難。所以利率市場化後,銀行有錢了,而監管的任務也就更重了。這裡有個標誌,如果再看見地王遍地開花,那就是監管放水了,說明樓市即將迎來新一輪暴漲,相反如果開發商陸續開始出現資金鏈緊張,甩賣資產,那麼就是監管到位了。

其次對債市股市的影響,凡事總有過程,利率市場化剛開始的時候,可能由於銀行的大幅上調存款基準利率的行為,讓市場流動性緊張,反向還推動市場利率提高。對於債市和股市來說在初期肯定是不利的,而在初期波動之後,會隨著更多貸款的發放,逐漸降低資金的饑渴,有利於平抑銀行間拆借利率,以及企業融資成本,所以大概率會出現一個市場利率先漲後跌的情況,而對於債市和股市,可能也會有短期抑制而中長期利好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