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鳳凰山寺祭軒轅

三月三日是春天道教的一個盛會, 許多道教宮觀都要舉辦隆重的廟會。 在祖脈文化尋夢微信群群主武利兵的提議下, 有緣先生(汪木生)積極回應,

做好了場地和物質準備, 吳隴鑫先生撰寫了《戊戌年三月三日成縣首祭軒轅黃帝文》, 並攜夫人從徽縣趕來參加祭祀, 眾多熱心的群友從四面八方趕來, 在古鳳凰山寺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祭祀活動。 鳳凰山寺又名大雲寺、睡佛寺, 是成縣一處著名的宗教場所, 儒釋道並存。 章越琴先生考證, 中國有許多鳳凰之地, 而載入《水經注圖》的惟有成縣的鳳凰台。 鳳凰, 為中央;台, 孔子《禮記》:“台, 行天子禮的地方。 ”鳳凰台就是中央之地, 黃帝都所在地, 又叫鳳城, 是上古中古定帝都的北斗定位之地。 《水經注圖》中標注的鳳凰台, 就在今成縣城東南5公里的鳳凰山。

如今的鳳凰山上, 仍然能夠清晰地看到刻著一巨大的“中”字。 伏羲之前, 是母系社會, 為鳳圖騰;伏羲時期是龍圖騰。 而甲骨文的“中”字在演化中一直未變, 這個字就成為華夏上古中古中央之地的物證, 是中國“中”字的誕生地, 也是黃帝中央的物證。

這個“中”字, 以物證的形式告訴後人, 古代華夏中國首都鳳羽旌旗就插在中字上,

這裡就是鳳羽旌旗高高飄揚的華夏中央古帝都之地。

章越琴先生綜合這幾條資訊, 認為曆(井星)、參星和南斗相會在今成縣, 五行中地屬中土的南斗和中央鳳凰台也在成縣。 黃帝都城的中央之地就在今成縣城東南5公里處的鳳凰台。

把成縣首祭軒轅之

處, 選擇在鳳凰山寺, 據有深遠的意義, 祭祀活動安排莊嚴、緊湊, 由吳隴鑫先生主持, 首先鳴放了禮炮, 吳隴鑫宣讀了祭文, 汪木生先生誦了讚頌軒轅黃帝的經文, 並行了祭禮, 最後, 武利兵先生表達了對祖脈文化研究的期許。

曾經的睡佛寺, 有熱情樸實的郭會長, 嘮嘮叨叨的老任, 是我在紅塵中一處精神的家園, 如今物是人非, 郭會長業已逝去, 老任不知所蹤, 有白雲蒼狗之概。

將武利兵先生今天在微信群中對祖脈文化研究階段性總節茲錄於後, 以示紀念。

成縣首屆軒轅大祭在諸位與會人員的積極參與和所有祖脈尋夢人的高度關注下取得了圓滿成功。

這是成縣祖脈文化研究取得的另一項里程碑性的成果,

它具有重要的歷史性意義。

進入2018年以來, 對祖脈文化研究成果的推廣可謂捷報頻傳, 喜訊不斷。

2月份, 先是成縣旅遊局在高峰局長的推動下, 把祖脈文化在春節期間首次以官方廣告形式公開推向社會。 從此成縣祖脈文化研究成果不再是一個已有幾十年民間地下的話題。

3月份, 隴南機場通航後, 在有關領導有力推動下, 祖脈文化首次在青島市得到推介。 祖脈文化第一次開始走出成縣。

4月份, 祖脈文化首次登上政府主辦的旅遊發展論壇。 論壇上北京旅遊規劃專家王立生院長首次提出把祖脈文化作為我縣未來旅遊開發主題和靈魂的策劃思路。 他同時把成縣祖脈文化帶進了北京。 祖脈文化開始走近經濟發展。

4月18號,在蘭州李雄飛主席的大力推動和協調下,成縣祖脈文化在當日《甘肅經濟日報》頭版頭條進行了大篇幅專題報導。成縣祖脈文化首次進入平面媒體報導。

同日也是三月三,祖脈尋夢群和祖脈促進會一起提議群友在成縣中字山進行了首次“軒轅大典”,並取的圓滿成功。這是成縣祖脈文化得到民間回應的第一次祭祖活動。

同時,我們祖脈尋夢人群在快速地不斷壯大,好多由起初的逆反和質疑,潛水觀望,到現在的積極參與和自發地各盡其能,力推祖脈,這是一變化過程其實是一個求證求實的過程,是一個質的變化過程。

在這過程中,群裡面湧現出一批新的促進力量,如鐔佐龍,通過自己的《頭條》把成縣 祖脈文化有關的新成果和動態資訊不斷發向網路;李偉峰通過《隴南金點子》平面媒體免費對相關資訊進行傳播;還有趙斌院長,王東祥會長等,他們都為祖脈撰寫了大篇幅的專題文章。

還有好多在幕後為促進成縣祖脈文化默默發力的先行者們,他們是原動力,是最可愛的人。

更有二百多全國各地不同領域的群友們,你們都是成縣祖脈文化的動力和未來。祖脈文化最近所取得的一系列進展和成績都與大家共同的努力和關注分不開的,功勞帳裡有你們的一份。

路雖遙行則必至,事雖難作則必成,成縣祖脈聖地一定能夠成功,大家一起繼續努力。

我們已經走在通向祭祖聖地的路上。

成縣加油!

4月18號,在蘭州李雄飛主席的大力推動和協調下,成縣祖脈文化在當日《甘肅經濟日報》頭版頭條進行了大篇幅專題報導。成縣祖脈文化首次進入平面媒體報導。

同日也是三月三,祖脈尋夢群和祖脈促進會一起提議群友在成縣中字山進行了首次“軒轅大典”,並取的圓滿成功。這是成縣祖脈文化得到民間回應的第一次祭祖活動。

同時,我們祖脈尋夢人群在快速地不斷壯大,好多由起初的逆反和質疑,潛水觀望,到現在的積極參與和自發地各盡其能,力推祖脈,這是一變化過程其實是一個求證求實的過程,是一個質的變化過程。

在這過程中,群裡面湧現出一批新的促進力量,如鐔佐龍,通過自己的《頭條》把成縣 祖脈文化有關的新成果和動態資訊不斷發向網路;李偉峰通過《隴南金點子》平面媒體免費對相關資訊進行傳播;還有趙斌院長,王東祥會長等,他們都為祖脈撰寫了大篇幅的專題文章。

還有好多在幕後為促進成縣祖脈文化默默發力的先行者們,他們是原動力,是最可愛的人。

更有二百多全國各地不同領域的群友們,你們都是成縣祖脈文化的動力和未來。祖脈文化最近所取得的一系列進展和成績都與大家共同的努力和關注分不開的,功勞帳裡有你們的一份。

路雖遙行則必至,事雖難作則必成,成縣祖脈聖地一定能夠成功,大家一起繼續努力。

我們已經走在通向祭祖聖地的路上。

成縣加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