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經典少林易筋經行功法解析

 一、初月行功法

【秘譜】

初揉之時, 擇少年童子數人, 更番揉之。 一取力小, 揉推不重;一取少年血氣壯盛。

揉時解襟仰臥, 心下臍上, 適當其中, 按以一掌, 自右向左, 推而揉之。 徐徐往來, 勻勻勿亂, 掌勿離皮, 亦勿遊動, 是為合法。

當揉之時, 冥心內觀, 守中存想, 勿忘勿逐, 意不它馳, 則神悉皆附注一掌之下, 是為真正火候。 若守中純熟, 推揉勻靜, 正揉之際, 意不它往, 竟能熟睡, 更為得法, 勝於醒守也。

如此行特約略一時為不能定, 以大香二炷為則, 早、午與晚, 共行三次, 日以為常。 如少年火盛, 只宜早晚二次, 恐其火聚, 或致它虞。

行功既畢, 靜睡片時, 清醒而起, 不妨應酬可也。

【解析】

前面的一切準備停當後, 就可以正式進行易筋經的修煉了, 修煉之初以揉法開始。

通常在練習的時候, 要選10歲左右的兒童3~4人, 讓其輪番推揉。 為什麼要以兒童作揉功呢?第一是以其力小, 推揉的時候不易傷及肌肉筋膜, 而能達到恰到好處的效果;二是少年童子血氣旺盛之故。

注意:初揉選童是古傳練法, 不要照搬!自己想練此功, 那就自己下手, 既方便操作, 又易控制輕重。

揉的時候, 應將衣服解開或脫掉, 仰臥在床上, 令兒童上前以掌按在心口與肚臍之中間(即胃脘腹部地方), 自右向左, 推而揉之。 速度不快不慢, 不能太輕而脫離皮肉, 也不能太重而壓著骨頭, 也不能到處亂加推揉按摩,

這樣才符合要求。

進入正式揉的時候, 要排除雜念, 聚精會神, 神不外馳, 意守所揉, 專心練功;但也不能死守不放, 或者刻意加重、營造、追逐某種意念, 因此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反為所累。 做到這樣的要求, 精氣神自然附注在揉摩之掌下, 這才是合度的火候、真正的火候, 方算真正的練法。

如果這個狀態保持得好, 揉著揉著竟能熟睡, 就更為得法, 優於醒守。 揉的時間1次大約需1個時辰, 古時沒有鐘錶而無法定時間, 則以大香兩炷接連燒完為准。

揉功每天要在早、中、晚各做1次, 每天堅持。 如果青少年練習此功, 因為陽火旺盛, 只早、晚各練1次就行了。 如果練習過於頻繁, 很可能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來, 健身不成, 反致疾病。

揉功練習完畢之後, 可靜睡一會, 一醒即起, 不妨礙做事即可。

二、二月行功法

【秘譜】

初功一月, 氣已凝聚, 胃覺寬大, 其腹兩旁, 筋皆騰起, 各寬寸餘, 用力努之, 硬如木片, 是有驗也。

兩脅之間, 自心至臍, 軟而有陷, 此則是膜較深於筋, 掌揉不到, 不能騰也。 至於此時, 於前揉處一掌之旁, 各開一掌, 仍為前法, 徐徐揉之。 其中軟處, 用木杵深深搗之, 久則膜皆騰起, 浮至於皮, 與筋齊堅, 至全無軟陷, 始為全功。

此揉、搗之功, 亦准二香, 日行三次, 以為常則, 餘仍應酬。

【解析】

第一個月的初步功完成, 內氣已經充盈團聚, 自覺食欲很好, 消化能力增強, 腹部兩側有兩條筋韌騰起, 各有一寸多寬, 如果將腹部努努氣時, 這兩條筋便像木板一樣堅硬。 這就是初步效應的驗證了。

然而, 原來按掌的兩旁的脅間、自心窩到肚臍軟而有陷者, 低深於筋下, 這便是膜, 掌揉不到, 所以不能騰起。 在二月行功法中, 就要于原來所按一掌的兩旁同時下掌, 仍按前法徐徐揉摩。 其中最軟的地方, 還可以配合木杵深深搗之。

日久功深, 則膜自然都能騰起, 也向皮膚附著, 看得見, 摸得著, 與筋同樣堅實。 使上腹部沒有一處軟陷的地方, 這就達到了全功。

這一步的搗揉之功, 每次也是1個時辰, 可以兩炷香為標準(現在有時鐘, 不必用香), 每天仍按早、中、晚行功各1次, 天天行功, 寒暑不間, 長期堅持。

每次練功之後, 就可以做日常之事務, 兩不相誤。

三、三月行功法

【秘譜】

功滿兩月, 其間陷處, 至此略起, 乃用木槌, 輕輕打之。

兩旁所揉各寬一掌處, 都用木槌, 如法搗之。

又, 於其兩旁, 至兩肋梢, 各開一掌, 如法揉之。 亦准二香, 日行三次。

【解析】

做完兩個月的功後, 原所下陷之膜, 因為按掌揉搗之功的鍛煉, 到這時候都略為隆起了。 這時, 可以用木槌輕輕搗打。 兩側下掌的位置, 也都可以用木槌按上法搗打。

接下來, 再於兩掌所按兩側, 即接近兩肋處, 稍微再各開一掌, 按前述方法揉摩。 其他要求和要領與二月行功相同。

四、四月行功法

【秘譜】

功滿三月, 其中三掌, 皆用木槌打之;其外二掌, 先搗後打。 日行三次, 俱准二香。

功逾百日, 則氣滿筋堅, 膜亦騰起, 是為有驗。

【解析】

練功滿3個月後, 前所按三掌的部位皆用槌打, 後來所按的兩掌部位用槌先搗後打。 每次的時間和每天的次數跟前三段練法要求相同。 如此行功超過100天之後,內氣充滿,筋也堅實,膜也騰起,這說明練功有了效驗。

五、五至八月行功法

【秘譜】

功逾百日,心下兩旁至肋之梢,已用石袋打,而且揉矣。此處乃骨縫之交,內壯、外壯於此分界。

即于此時,不向外引,則其積氣,向骨縫中行矣。氣循打處,逐路而行,則自心口,打至於頸;又自肋梢,打至於肩。周而復始,不可倒行。

日行三次,其則六香,勿得間斷。如是百日,則氣充滿前懷,任脈充滿矣。

【解析】

功逾百日,就是功夫修煉了100天以上,4個月是120天,到了這個時候,心口下的兩旁與肋骨交接的自上到下整個部位,已經過石袋撲打和揉功操練。這些部位乃骨縫的交界處,內壯與外壯的功夫也以練法變化在此交界。

此時不要導引向外,那麼所積之氣就會向骨縫中行。氣是根據打的路線運行,所以應自心口、循中線打至脖頸處,再由此中心點分別沿肋梢打至肩。

一遍過後,再重來一遍,周而復始,不可倒打。每天3次,每次2小時,不得間斷。如此再行百餘日(4個月左右),則氣充滿前懷,任脈氣暢,功夫已有一半成功(按通常所指的任督二脈修煉為准分的)了。

六、九至十二月行功法

【秘譜】

功至二百日,前懷氣滿,任脈充盛,宜運入脊後,以充督脈。

從前之氣,已上肩頸。今自肩頸,照前打法,兼用揉法,上行至枕,中至夾背,下至尾閭,處處打之。周而復始,不可倒行。

脊旁軟處,以掌揉之;或用槌杵,隨便搗打。

日准六香,共行三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揉打周遍,用手遍搓。

如此百日,氣滿齊,後能無病,督脈充滿。

凡打一次,用手遍搓,令其均潤,無滯無礙。

【解析】

當行功過200天以後,前懷氣滿充盈,任脈通暢,這就要運功於後脊,以充督脈。以前的揉打到達肩頸,現在就自肩頸仍用前面的打法,並兼用揉法,繞至腦後,從枕部開始,沿脊椎下夾脊,直至尾閭,挨次撲打。打下去一遍,再從頭來,不許由下向上倒打。中線脊椎的打法一定要從上往下,而不能倒打。但脊椎之處的軟陷部位則可以隨便搗打。

背後的打法重在貫通督脈。每天也按早、中、晚3次進行,每次2~3小時。每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打完一遍後,就要用手搓一遍,如此再行100天,氣滿脊椎後,督脈即通暢,百病盡消。這裡要記住和掌握的要領是,每打完一遍必用手搓揉一遍,令其肌肉、皮膚、血脈勻潤,而無氣滯血淤等不良後果。

七、行功輕重法

【秘譜】

初行功時,以輕為主。尤宜童子,其力平也。

一月之後,其氣漸堅,須用有力者,漸漸加重,乃是合宜。切勿太重,或致動火;切勿遊移,或致傷皮。慎之!慎之!

【解析】

前四月的行功,必須遵循由輕至重漸次加力的方法。尤其是第一月更要以輕為主,最好請10余歲的兒童作為助手來揉摩,因為兒童力氣平和。注意,沒有條件者,自己練習即可。

一個月之後,內氣漸充而堅實盈滿,這時則可用稍大力量,漸次加重,方為合宜。但切勿太重,太重容易動火。火即神意,練功中神意亂動,被叫做走火。通常鍛煉內功外壯的功法中,均有一勢瀉火功法,其目的是不使全身氣血淤滯、皮膚肌肉僵硬,暢和經絡。

用木槌搗揉時,切勿使木槌在皮膚上遊移摩擦,應當直上直下,否則容易傷損皮膚。這一點,練習者千萬注意,謹慎行事!

八、行功淺深法

【秘譜】

初行功用揉,取其淺也。此漸加力,是因氣堅,而增其重,仍是淺也。次功用搗,取其深也。再次用之打,打外屬淺,搗內屬深。內外皆堅,方有得。

【解析】

開始行功用揉法,是取皮膚上下取淺。漸漸加力,是因為內氣逐步充實,可以承受,雖力稍重,仍是取淺。然後用搗,方算得深入。以後再用打。打雖然屬淺,但它有震動力,可以震動到皮膚深層。輕重漸進,揉、搗、打合用,使中宮由外到內逐步堅實,才算達到行功的目的。

如此行功超過100天之後,內氣充滿,筋也堅實,膜也騰起,這說明練功有了效驗。

五、五至八月行功法

【秘譜】

功逾百日,心下兩旁至肋之梢,已用石袋打,而且揉矣。此處乃骨縫之交,內壯、外壯於此分界。

即于此時,不向外引,則其積氣,向骨縫中行矣。氣循打處,逐路而行,則自心口,打至於頸;又自肋梢,打至於肩。周而復始,不可倒行。

日行三次,其則六香,勿得間斷。如是百日,則氣充滿前懷,任脈充滿矣。

【解析】

功逾百日,就是功夫修煉了100天以上,4個月是120天,到了這個時候,心口下的兩旁與肋骨交接的自上到下整個部位,已經過石袋撲打和揉功操練。這些部位乃骨縫的交界處,內壯與外壯的功夫也以練法變化在此交界。

此時不要導引向外,那麼所積之氣就會向骨縫中行。氣是根據打的路線運行,所以應自心口、循中線打至脖頸處,再由此中心點分別沿肋梢打至肩。

一遍過後,再重來一遍,周而復始,不可倒打。每天3次,每次2小時,不得間斷。如此再行百餘日(4個月左右),則氣充滿前懷,任脈氣暢,功夫已有一半成功(按通常所指的任督二脈修煉為准分的)了。

六、九至十二月行功法

【秘譜】

功至二百日,前懷氣滿,任脈充盛,宜運入脊後,以充督脈。

從前之氣,已上肩頸。今自肩頸,照前打法,兼用揉法,上行至枕,中至夾背,下至尾閭,處處打之。周而復始,不可倒行。

脊旁軟處,以掌揉之;或用槌杵,隨便搗打。

日准六香,共行三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揉打周遍,用手遍搓。

如此百日,氣滿齊,後能無病,督脈充滿。

凡打一次,用手遍搓,令其均潤,無滯無礙。

【解析】

當行功過200天以後,前懷氣滿充盈,任脈通暢,這就要運功於後脊,以充督脈。以前的揉打到達肩頸,現在就自肩頸仍用前面的打法,並兼用揉法,繞至腦後,從枕部開始,沿脊椎下夾脊,直至尾閭,挨次撲打。打下去一遍,再從頭來,不許由下向上倒打。中線脊椎的打法一定要從上往下,而不能倒打。但脊椎之處的軟陷部位則可以隨便搗打。

背後的打法重在貫通督脈。每天也按早、中、晚3次進行,每次2~3小時。每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打完一遍後,就要用手搓一遍,如此再行100天,氣滿脊椎後,督脈即通暢,百病盡消。這裡要記住和掌握的要領是,每打完一遍必用手搓揉一遍,令其肌肉、皮膚、血脈勻潤,而無氣滯血淤等不良後果。

七、行功輕重法

【秘譜】

初行功時,以輕為主。尤宜童子,其力平也。

一月之後,其氣漸堅,須用有力者,漸漸加重,乃是合宜。切勿太重,或致動火;切勿遊移,或致傷皮。慎之!慎之!

【解析】

前四月的行功,必須遵循由輕至重漸次加力的方法。尤其是第一月更要以輕為主,最好請10余歲的兒童作為助手來揉摩,因為兒童力氣平和。注意,沒有條件者,自己練習即可。

一個月之後,內氣漸充而堅實盈滿,這時則可用稍大力量,漸次加重,方為合宜。但切勿太重,太重容易動火。火即神意,練功中神意亂動,被叫做走火。通常鍛煉內功外壯的功法中,均有一勢瀉火功法,其目的是不使全身氣血淤滯、皮膚肌肉僵硬,暢和經絡。

用木槌搗揉時,切勿使木槌在皮膚上遊移摩擦,應當直上直下,否則容易傷損皮膚。這一點,練習者千萬注意,謹慎行事!

八、行功淺深法

【秘譜】

初行功用揉,取其淺也。此漸加力,是因氣堅,而增其重,仍是淺也。次功用搗,取其深也。再次用之打,打外屬淺,搗內屬深。內外皆堅,方有得。

【解析】

開始行功用揉法,是取皮膚上下取淺。漸漸加力,是因為內氣逐步充實,可以承受,雖力稍重,仍是取淺。然後用搗,方算得深入。以後再用打。打雖然屬淺,但它有震動力,可以震動到皮膚深層。輕重漸進,揉、搗、打合用,使中宮由外到內逐步堅實,才算達到行功的目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