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太極拳實戰的根本—發勁!

言必稱三, 手必成圈。 是江湖的一句老話。 意思是做人要謙遜, 要本分。 武人有武人的文化。 圈是雙手環抱, 作揖為禮。 言必稱三是, 武者的自謙, 有多大本事兒, 出門也要和氣。 也有說是上拜天, 下敬地, 人居其三, 對天地要有敬畏之心。 自古文無第一, 武無第二。 以前, 有功夫的人, 互相都知道對方的實力。 不用大動干戈, 摸摸手就知道對方長沒長功。 一旦國家有難, 民族危亡之際, 武人往往沒了顧忌, 真刀真槍的幹。 抵禦外辱, 武人下手絕不留情, 都是不死不休。 有功夫的人, 憑的是一股勇力和一手好勁。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陳正雷老師

拳好不好使, 在於勁管不管用。 好勁一定能發力。 發力是驗證拳架的不二法門。 反過來說, 練拳要想用上, 必須發力。 如果不能, 就叫啞拳, 也叫啞火。 實戰將大打折扣, 毫無攻擊力可言。 不要以為太極拳實戰都是引化, 這是一種錯覺。

對戰中, 不停的發力, 一般人是阻止不了的。 發力在於立丹田, 激發腎水, 狀態亢奮, 從而產生了勇力。 為什麼人氣極了, 渾身都哆嗦?這就是身體亢奮到了極點, 叫應激反正。 但練武的知道怎麼使用控制, 這股先天能量。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

普通人都不會發力, 發力要單獨拿出來訓練, 各個角度, 各種方式都要練, 最後形成自然勃發。 光憑拳頭發力還不夠, 老話講, 挨著何處何處擊。 意思是, 只要碰到哪裡, 都必須會發力, 才算好手。 太極拳有兩大發力方式, 一個是長勁, 長時間發力, 間距較遠, 打擊節奏快, 是明勁的巔峰。 一個是短勁, 短距離之內, 猝然激發, 強度大, 穿透力強, 是暗勁的基礎。 發長勁要用掄法。 發短勁要使捶法。 拳要掄出勁來, 就得松膀子, 崩丹田, 緊張著掄不出來。 別以為練拳時沉肩墜肘, 實戰也是, 這是極端危險的想法。 要肩肘活似車輪才叫掄, 訣竅是渾身不間斷的開合。 能持續掄一分鐘才算好手, 形如潑水, 透著強悍, 蹭上就傷。 捶勁短而隱秘。 捶勁就是攮勁,

攮不是紮, 紮的間距稍長, 貼著身子入勁叫攮, 是暗地裡的勁。 攮勁是螺旋入勁, 勁如果攮進去了, 就一散一大片, 是滲透勁。 老話講, 不掄不成拳, 不攮不叫捶。 兩個勁不同, 一長一短, 但都叫發力。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朱帥老師

練拳之人, 要專于精修發力,

要發各種不同的勁。 在習武這條路上, 沒有適可而止的事兒。 在下一站等你的, 都是在意你的人。 練意出勇氣, 打拳靠發力。 拳要練出來一股子興旺勁, 說明練對了, 這是先天動力。 有了動力, 就練發力, 一切則順理成章。 在生死關頭, 不會練拳的人, 也會瞬間勃發出驚心動魄的感染力, 何況是練家子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