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部能在中國上映的R級電影,必看

昨天, 由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科幻電影《湮滅》上映了。

電影畫面絕美, 就像一場裝置藝術, 這畫風在科幻片裡都少見。

電影不僅畫面美, 就連尺度都是大的出奇。

為此, 這部R級電影在中國上映前因為涉及血腥、驚悚畫面被規定兒童需在家長陪同下觀看。

比起《異形:契約》這種在中國上映狂刪6分鐘的科幻片, 中國觀眾能在電影院觀看《湮滅》算是一件幸事。

除了攝影、尺度令人咋舌, 本片最厲害的地方還是在於它的故事設定。

本片根據傑夫·范德米爾所著的小說《遺落的南境·湮滅》改編而成, 這本小說在2014年打敗《三體》斬獲“星雲獎”。 這樣的故事原型, 自然非同凡響。

電影講述了生物學家莉娜在丈夫接受神秘任務神秘失蹤後, 長期陷入悲痛, 一天丈夫忽然歸來但身體異樣, 為了找尋真相她決定進入一塊被“閃光”籠罩的未知區域。

其實本片故事框架類似《異形》,

一支科考小組進入未知領域, 去未知領域探險。

和《異形》相同, 本片具有強烈的女權意識, 但是和前者不同, 本片是真正的娘子軍, 在探險過程中未出現一名男性, 完全以女性為主導的科幻片, 這也是少見。

但說到底, 電影的主旋律還是愛情, 這和《降臨》講親情其實沒什麼區別。

為了調查丈夫失蹤真相,莉娜前往未知領域,哪怕是搭上自己的性命,她也要找到真想,究其原因還是對丈夫難以克制的愛和愧疚,因為莉娜曾經婚內出軌。

用她自己的話講就是:我欠他的。

只是故事結局令人震驚,當莉娜發現自己的丈夫可能是外星人時,她依然坦然接受並回以擁抱。

電影的外觀是一個宏大的科幻設定,但事實上講述的是一個愛情變質、反思、再到珍愛的故事。這充滿想像力的故事著實迷人。

愛情才是主旋律

去年大火的科幻片《降臨》是從語言學角度探索外星球領域,而《湮滅》的女主角也是一位大學教授,只不過她是搞生物的。

在《湮滅》中一種神秘的能量從黑水國家公園裡傳出,被稱為閃光。

現在閃光正在緩慢擴散,威脅人類生命。當科考隊進入這片未知領域卻發現X理論:在這裡

所有物種的DNA都會被折射,外星人可以複製成人類的樣子。

那些有去無回的考察人員,多多少少都遭此劫難,這其中就包括女主角莉娜,所以最終電影又走向了哲學層面:自我、本我、真我。

所謂“湮滅”指的就是,只有舊事物湮滅,才有新事物誕生。

很多人表示《湮滅》是部燒腦大片,但說了這麼多,其實這部燒腦片就是個愛情電影。

電影開頭是非常羅曼蒂克式的,比如小夫妻日常打鬧。

丈夫失蹤的一年內,莉娜長夜難眠,封閉自己,甚至拒絕交友聚餐。

回到家中,諾大的房間空無一人,她不斷粉刷牆壁,打掃衛生,只為掩蓋內心的孤獨。

電影中反復出現莉娜撫摸項鍊的鏡頭,項鍊上面印著老公的照片,在莉娜進入未知領域時她也隨身攜帶了這條項鍊。

這聽上去是多麼淒美的愛情故事,但世上哪有這麼完美的愛情,完美的愛總帶著一點不忠。

莉娜在老公出任務期間,因為迫于寂寞和同事偷情,莉娜懷疑丈夫知道了自己出軌的醜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短暫婚外情中,女性表現地更為果斷,莉娜並不像其他女性那樣在婚外情中表現的被動,軟弱。

當她明白這樣做不對時,她迅速抽離出來。而選擇娜塔莉演繹這樣的角色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而她的老公在接到神秘任務時,沒有任何解釋就消失了。

兩個人對於彼此都有一種愧疚感,這也推動故事發展的源動力。

所以,當考察隊隊員被怪獸吃掉後,隊員們早已人心渙散,當大家嚷著回去的時候,莉娜依然“忽悠”隊員們向前走,其實就是自己有私心。

這份私心包含對丈夫的愛與愧疚。

相對應,丈夫在遭遇外星人複製後,選擇用磷彈“自殺”,摧毀母體,在自殺前最後一句話是尋找莉娜。顯然,丈夫對老婆依然念念不忘。

這樣的設計已經夠虐了,導演又在結局玩了個大招(開放式結局)。

從未知領域活著回來的莉娜,望著病房內的丈夫,她遲疑了,這到底是正常人?還是外星人?

此刻,考驗愛情的已經不是貧窮、疾病,而是對方到底是不是人類?他可能只是個怪物。

但莉娜的眼神依然充滿愛意,她撫摸、擁抱對方就像往常一樣。看到這樣的愛情,蟬主真是找到了久違的感動。

就像另一部燒腦大片《盜夢空間》用了好幾層夢境,和華麗的場景顛覆想像,可是骨子裡還是淒美愛情故事啊。

《盜夢空間》裡的丈夫一直對死去妻子心存愧疚

《盜夢空間》裡的小李子為了成為完美造夢師,拉家帶口,結果最後把自己老婆搭進去了。影片結尾也是開放式的,那個旋轉的陀螺和《湮滅》的結局意義相同。

為什麼這些科幻片導演都喜歡這麼表現愛情?我想是看上去高級。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愛情故事都過於俗套了,利用科幻設定,可以重組時間甚至是空間,這種遺憾感會更重。

奇情「怪獸片」

有人說本片就是嗑藥版的《普羅米修士》,看著瘮人。還有人說《湮滅》就是科幻後搖。

《湮滅》雖然是科幻電影,但是又融合了奇幻、恐怖元素。

再加上魅力非凡的畫面,觀賞度很高。這令人坐立不安,又目不轉睛。

所以,美國《綜藝》雜誌評價本片——

影片有恐怖瞬間,但同時也有美到極致的場景。

奇幻方面出現了五彩斑斕的“閃光”,雖然明知危險但還是令人嚮往,蟬主第一次看到這個場景時就禁不住讚美了。

還有那融合植物基因的手臂,就像夢幻般的紋身一樣“爬滿”手臂。

電影中出現的人形樹,亦真亦幻,恍若夢境一般。

山崩地裂前的火樹銀花。

長滿梅花的鹿,真美。

此情此景,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以及“魯濱遜漂流記”有些類似,當然這是恐怖版愛麗絲。

這就是《湮滅》獨特的“末世美學”。

這份詭譎怪異的病態美,也有幾分塔可夫斯基(蘇聯電影大師)《潛行者》的味道。

在恐怖元素設計上,導演加強了對畸形怪獸細節的描寫。

那些鱷魚、人形樹、可以吸食人聲的熊,看著奇異驚悚,但確實想像力非凡。

熊不僅吃人還可以吸食人聲,這個想法還真...奇特。

想像一下鱷魚不經意間出現在身後,吃人的熊會存留死人的聲音...想想就後怕。

還有前文提到的小鹿,是在恐怖片中融入了迷幻小清新的元素。

而電影越到最後約看得人高潮迭起,進入未知領域的場景分分鐘看得汗毛豎起。

不過,最可怕的是影片結尾相擁的夫妻,都在基因變異的輻射中發生了一些改變,他們好似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

看到這,電影的高度陡然上升。

這是人類世界的又一次輪回,事實證明,婚姻中產生的縫隙會在任何人種中發生,這是人類繁衍後代都無法回避的現實。

不過在《湮滅》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希望,所以電影最後還是回歸“愛”的主題,這也是美國電影一以貫之的思想。

這和《降臨》講親情其實沒什麼區別。

為了調查丈夫失蹤真相,莉娜前往未知領域,哪怕是搭上自己的性命,她也要找到真想,究其原因還是對丈夫難以克制的愛和愧疚,因為莉娜曾經婚內出軌。

用她自己的話講就是:我欠他的。

只是故事結局令人震驚,當莉娜發現自己的丈夫可能是外星人時,她依然坦然接受並回以擁抱。

電影的外觀是一個宏大的科幻設定,但事實上講述的是一個愛情變質、反思、再到珍愛的故事。這充滿想像力的故事著實迷人。

愛情才是主旋律

去年大火的科幻片《降臨》是從語言學角度探索外星球領域,而《湮滅》的女主角也是一位大學教授,只不過她是搞生物的。

在《湮滅》中一種神秘的能量從黑水國家公園裡傳出,被稱為閃光。

現在閃光正在緩慢擴散,威脅人類生命。當科考隊進入這片未知領域卻發現X理論:在這裡

所有物種的DNA都會被折射,外星人可以複製成人類的樣子。

那些有去無回的考察人員,多多少少都遭此劫難,這其中就包括女主角莉娜,所以最終電影又走向了哲學層面:自我、本我、真我。

所謂“湮滅”指的就是,只有舊事物湮滅,才有新事物誕生。

很多人表示《湮滅》是部燒腦大片,但說了這麼多,其實這部燒腦片就是個愛情電影。

電影開頭是非常羅曼蒂克式的,比如小夫妻日常打鬧。

丈夫失蹤的一年內,莉娜長夜難眠,封閉自己,甚至拒絕交友聚餐。

回到家中,諾大的房間空無一人,她不斷粉刷牆壁,打掃衛生,只為掩蓋內心的孤獨。

電影中反復出現莉娜撫摸項鍊的鏡頭,項鍊上面印著老公的照片,在莉娜進入未知領域時她也隨身攜帶了這條項鍊。

這聽上去是多麼淒美的愛情故事,但世上哪有這麼完美的愛情,完美的愛總帶著一點不忠。

莉娜在老公出任務期間,因為迫于寂寞和同事偷情,莉娜懷疑丈夫知道了自己出軌的醜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短暫婚外情中,女性表現地更為果斷,莉娜並不像其他女性那樣在婚外情中表現的被動,軟弱。

當她明白這樣做不對時,她迅速抽離出來。而選擇娜塔莉演繹這樣的角色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而她的老公在接到神秘任務時,沒有任何解釋就消失了。

兩個人對於彼此都有一種愧疚感,這也推動故事發展的源動力。

所以,當考察隊隊員被怪獸吃掉後,隊員們早已人心渙散,當大家嚷著回去的時候,莉娜依然“忽悠”隊員們向前走,其實就是自己有私心。

這份私心包含對丈夫的愛與愧疚。

相對應,丈夫在遭遇外星人複製後,選擇用磷彈“自殺”,摧毀母體,在自殺前最後一句話是尋找莉娜。顯然,丈夫對老婆依然念念不忘。

這樣的設計已經夠虐了,導演又在結局玩了個大招(開放式結局)。

從未知領域活著回來的莉娜,望著病房內的丈夫,她遲疑了,這到底是正常人?還是外星人?

此刻,考驗愛情的已經不是貧窮、疾病,而是對方到底是不是人類?他可能只是個怪物。

但莉娜的眼神依然充滿愛意,她撫摸、擁抱對方就像往常一樣。看到這樣的愛情,蟬主真是找到了久違的感動。

就像另一部燒腦大片《盜夢空間》用了好幾層夢境,和華麗的場景顛覆想像,可是骨子裡還是淒美愛情故事啊。

《盜夢空間》裡的丈夫一直對死去妻子心存愧疚

《盜夢空間》裡的小李子為了成為完美造夢師,拉家帶口,結果最後把自己老婆搭進去了。影片結尾也是開放式的,那個旋轉的陀螺和《湮滅》的結局意義相同。

為什麼這些科幻片導演都喜歡這麼表現愛情?我想是看上去高級。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愛情故事都過於俗套了,利用科幻設定,可以重組時間甚至是空間,這種遺憾感會更重。

奇情「怪獸片」

有人說本片就是嗑藥版的《普羅米修士》,看著瘮人。還有人說《湮滅》就是科幻後搖。

《湮滅》雖然是科幻電影,但是又融合了奇幻、恐怖元素。

再加上魅力非凡的畫面,觀賞度很高。這令人坐立不安,又目不轉睛。

所以,美國《綜藝》雜誌評價本片——

影片有恐怖瞬間,但同時也有美到極致的場景。

奇幻方面出現了五彩斑斕的“閃光”,雖然明知危險但還是令人嚮往,蟬主第一次看到這個場景時就禁不住讚美了。

還有那融合植物基因的手臂,就像夢幻般的紋身一樣“爬滿”手臂。

電影中出現的人形樹,亦真亦幻,恍若夢境一般。

山崩地裂前的火樹銀花。

長滿梅花的鹿,真美。

此情此景,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以及“魯濱遜漂流記”有些類似,當然這是恐怖版愛麗絲。

這就是《湮滅》獨特的“末世美學”。

這份詭譎怪異的病態美,也有幾分塔可夫斯基(蘇聯電影大師)《潛行者》的味道。

在恐怖元素設計上,導演加強了對畸形怪獸細節的描寫。

那些鱷魚、人形樹、可以吸食人聲的熊,看著奇異驚悚,但確實想像力非凡。

熊不僅吃人還可以吸食人聲,這個想法還真...奇特。

想像一下鱷魚不經意間出現在身後,吃人的熊會存留死人的聲音...想想就後怕。

還有前文提到的小鹿,是在恐怖片中融入了迷幻小清新的元素。

而電影越到最後約看得人高潮迭起,進入未知領域的場景分分鐘看得汗毛豎起。

不過,最可怕的是影片結尾相擁的夫妻,都在基因變異的輻射中發生了一些改變,他們好似新世界的亞當和夏娃。

看到這,電影的高度陡然上升。

這是人類世界的又一次輪回,事實證明,婚姻中產生的縫隙會在任何人種中發生,這是人類繁衍後代都無法回避的現實。

不過在《湮滅》中我們似乎看到了希望,所以電影最後還是回歸“愛”的主題,這也是美國電影一以貫之的思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