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童年記憶!他的連環畫伴隨幾代人成長 重慶著名畫家陳和蓮病逝

陳和蓮

陳和蓮, 重慶市著名中國畫和連環畫畫家, 擅長水墨畫、人物畫, 他的連環畫作品《說唐》《聊齋》《三十六計》等曾是幾代人的童年記憶。

4月9日, 陳和蓮因肝癌辭世, “走的時候很安詳, 沒有痛苦”。 享年76歲。 昨天早上, 他在萬州出殯。

連環畫曾是幾代人集體回憶

陳和蓮的作品

連環畫(小人書)對當今的孩子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然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 卻是伴隨幾代青少年成長的課外讀物。 《三國演義》《水滸傳》《說唐》《聊齋》《鐵道遊擊隊》這些連環畫, 幾乎家喻戶曉, 不僅孩子們爭相傳閱, 連街邊一排排的小人書書攤上, 也不乏成年人手捧一本看得津津有味。

鮮有人知的是, 陳和蓮也是這批連環畫的作者之一。 1976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首次以“連環畫創作班”的形式, 抽調全川二十多位連環畫精英進行集體創作, 陳和蓮就在其中。 這批“創作班”的畫家中,

包括范曾、羅中立、馮遠這些畫壇領軍人物。

方寸之間繪就大千世界

陳和蓮的一些回憶文章, 還原了那次集體創作的一些細節。

文字腳本, 畫稿紙一切材料都由出版社統一提供, 每人桌面上擺放著文字腳本, 印有邊框的畫稿紙, 一杯茶水, 幾支鉛筆, 兩三支鉤線毛筆和一瓶墨汁。

千軍萬馬、大千世界的內容都要在方寸之間解決。 剛開始, 陳和蓮不習慣, “一看連環畫稿紙, 畫面22×18釐米這麼小, 平時畫大畫習慣了, 要畫這麼小, 一下子適應不過來。 ”

陳和蓮打趣說“畫連環畫的人是爛腦殼”, 因為文字腳本怎麼寫, 你就得怎麼畫。 無論古今中外、天上地下、人間地獄都是要在自己頭腦中尋找畫面, 然後在有限的畫框內完成。

連環畫雖然是通俗讀物,

對創作的要求卻很高。 一段文字一個畫面, 一個畫面一個構圖, 數十幅甚至數百幅一本連環畫, 構圖都不能重複雷同, 且形象造型特徵都要把握得當。 特別是古代題材作品要有時代感、生活氣息、不可張冠李戴。

由於畫幅較小, 鉛筆草圖必須精細, 毛筆鉤線必須穩准, 乾淨俐落, 半顆米大小的人頭也要眉眼具備, 刻畫到位。 陳和蓮常常是“畫完之後先用縮小鏡查看畫面整體效果, 再以放大鏡查看缺點, 不行, 還要挖補、刮塗進行修改”, 以考慮印刷後的畫面效果。

陳和蓮創作《尉遲恭全傳》, 著名畫家賀有直、馮遠評價道, “和蓮作品功底扎實, 創作嚴謹, 是一位很有潛力的畫家。 ”

當創作進行到一半的時候, 傳來權威消息, “川西將發生大地震,

而且震中就在崇慶縣, 預測震級為8-9級……”一時間全城人心惶惶, 創作班也大受影響。

出於安全和工作考慮, 出版社派專車將畫家們轉移到成都, 在府南河畔的“濱江賓館”繼續進行。 然而, 大家剛安頓就緒不久, 成都也鬧地震。 無奈之下, 出版社只好宣佈創作班解散, 各自帶著任務回家完成。

他的作品仍有發售

陳和蓮的作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代記憶”, 如今, 連環畫已淡出了人們視線。

不過, 《聊齋》《說唐》連環畫, 依然在一些線上書店銷售。 “一根根線條之間, 是秦瓊、尉遲恭、程咬金他們的英雄故事, 也是我們那個時候為數不多的文化生活。 ”連環畫迷陳先生認為, 這些書現在仍有發售, 有的不止是情懷, 還證明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小人書”(連環畫)的手稿, 也正在成為當代人爭相收藏的佳品。 幾年前, 一套上世紀60年代《三國演義》印刷品小人書在拍賣會上以數萬元人民幣成交。 一套數十幅、幾百幅一本的原稿, 由於藝術家知名度的提高可以拍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

練氣功健身,醉心于事業

陳和蓮老家在江津,因為工作和創作的緣故,後來舉家遷居萬州,育有兩個女兒。受他影響,小女兒也成了一名職業畫家,現居成都。

家人回憶,陳老的身體一直很好,有早起練氣功的習慣。妻子任運梅回憶,這種習慣“天天堅持,從未荒廢”。比起身體的鍛煉,陳老對畫畫更是筆耕不輟,大把的時間用在了創作上。

妻子打點陳老的生活起居,讓他可以專心畫畫。任運梅回憶,有一次她出門辦事,陳老要自己“整伙食”,煮了幾個雞蛋,結果是“水煮幹了,雞蛋飛到天花板上,灶火還燃起的”,而陳老在畫室作畫,渾然不覺,“聞到糊味,還以為是別家的呢”。

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連環畫,陳和蓮的《三峽風景百圖》也堪稱一絕,他曾一個人從奉節走到宜昌,從三峽走到湘西,邊走邊畫。10年堅持,造就了其畫獨特的藝術魅力,50多幅圖是前人從沒有畫過的。

在峽谷裡寫生時,陳和蓮曾遇到山洪,畫具、提包、凳子都被大水沖走,他拔腿就往高處跑,依然不忘護住畫。

去年12月,陳老身體不適,家人起先以為是感冒,求醫後卻發現是肝癌晚期。“我很崇拜他,家人也很捨不得他走……”這一消息,讓家人有些難以接受。

關於晚年,陳和蓮還有很多美妙的規劃,然而病魔無情,人生就此留下遺憾。

人物簡介

陳和蓮,1942年出生于重慶江津,著名中國畫和連環畫畫家,畢業于西南師範學院美術系(現西南大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生前為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教授。2007年,被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授予“中國藝術大家”稱號。

主要作品:《說唐》、《聊齋》、《中國戰爭畫卷》、《圖繪史記全集》、《三十六計》(連環畫),《清清溪水》、《農樂圖》、《教子圖》、《古老的山村》、《故鄉的姐妹》、《大明宮樂圖》(中國畫),《秋豔》、《玉輝初上》、《古老的山村》、《故鄉的姐妹》、《香茶慰遠客》(人物畫)、《中國風景名勝線描百圖》、《陳和蓮工筆人物畫》、《三峽民間美術精粹》(作品集及學術專著)。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旭

練氣功健身,醉心于事業

陳和蓮老家在江津,因為工作和創作的緣故,後來舉家遷居萬州,育有兩個女兒。受他影響,小女兒也成了一名職業畫家,現居成都。

家人回憶,陳老的身體一直很好,有早起練氣功的習慣。妻子任運梅回憶,這種習慣“天天堅持,從未荒廢”。比起身體的鍛煉,陳老對畫畫更是筆耕不輟,大把的時間用在了創作上。

妻子打點陳老的生活起居,讓他可以專心畫畫。任運梅回憶,有一次她出門辦事,陳老要自己“整伙食”,煮了幾個雞蛋,結果是“水煮幹了,雞蛋飛到天花板上,灶火還燃起的”,而陳老在畫室作畫,渾然不覺,“聞到糊味,還以為是別家的呢”。

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連環畫,陳和蓮的《三峽風景百圖》也堪稱一絕,他曾一個人從奉節走到宜昌,從三峽走到湘西,邊走邊畫。10年堅持,造就了其畫獨特的藝術魅力,50多幅圖是前人從沒有畫過的。

在峽谷裡寫生時,陳和蓮曾遇到山洪,畫具、提包、凳子都被大水沖走,他拔腿就往高處跑,依然不忘護住畫。

去年12月,陳老身體不適,家人起先以為是感冒,求醫後卻發現是肝癌晚期。“我很崇拜他,家人也很捨不得他走……”這一消息,讓家人有些難以接受。

關於晚年,陳和蓮還有很多美妙的規劃,然而病魔無情,人生就此留下遺憾。

人物簡介

陳和蓮,1942年出生于重慶江津,著名中國畫和連環畫畫家,畢業于西南師範學院美術系(現西南大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生前為重慶三峽學院美術學院教授。2007年,被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授予“中國藝術大家”稱號。

主要作品:《說唐》、《聊齋》、《中國戰爭畫卷》、《圖繪史記全集》、《三十六計》(連環畫),《清清溪水》、《農樂圖》、《教子圖》、《古老的山村》、《故鄉的姐妹》、《大明宮樂圖》(中國畫),《秋豔》、《玉輝初上》、《古老的山村》、《故鄉的姐妹》、《香茶慰遠客》(人物畫)、《中國風景名勝線描百圖》、《陳和蓮工筆人物畫》、《三峽民間美術精粹》(作品集及學術專著)。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