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豆粕後市基本面將佔據主導作用

上周, 中美貿易摩擦炒作降溫, 使得前期漲幅過大的國內豆粕價格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落。 後期國內豆粕市場供給充足, 不支持粕價大幅上漲, 預計其將以基本面為引導承壓運行。 近期國內油脂油料市場行情主要受中美貿易的不確定性影響, 已經脫離供需基本面, 在中美雙方就貿易摩擦達成一致前, 市場情緒高亢, 波動幅度也將加大。 從大豆供需基本面看, 在南美大幅減產的背景下, 全球供需格局已經偏緊, 如果美國大豆播種或者生長期天氣出現問題, 可能推動價格再次上漲。

庫存壓力漸增基本面利空豆粕市場

自4月4日中國擬對進口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的消息發出後, 國內豆粕價格大幅上漲, 漲幅達150~200元/噸。 10日博鼇亞洲論壇消息稱, 我國將主動擴大進口、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市場認為, 貿易戰和解可能性加大, 加之國內豆粕庫存止降回升, 部分油廠豆粕脹庫, 豆粕現貨價格出現50元/噸左右的跌幅。 上周, 國內華北地區43%蛋白豆粕市場報價3300~3500元/噸, 較前一周普遍上漲100~120元/噸;華北地區報價為3350~3500元/噸, 華東地區報價為3350~3450元/噸, 華南地區報價為3300~3400元/噸。

監測顯示, 前一周國內大豆壓榨量為151萬噸, 雖然僅較此前一周回升3萬噸, 但因3月份國內大豆壓榨量達740萬噸, 遠高於2月份的425.5萬噸, 較去年同期增長6.7%, 加之下游生豬養殖虧損幅度已經超過250元/頭,

養殖企業採購積極性較低, 國內油廠豆粕庫存回升。 截至上週末, 國內主要油廠豆粕庫存為82.6萬噸, 較此前一周增長6.76%, 較去年同期增長23.17%。 根據船期監測, 進口大豆到港量將持續增加, 預計4、5月份分別為880萬噸和950萬噸, 4月中下旬到港量更為集中, 原料供給較為充足。 目前大豆壓榨利潤普遍在150元/噸以上, 刺激油廠開工生產, 但考慮到部分油廠豆粕脹庫, 抑制開工率的回升幅度, 預計本周油廠大豆壓榨量為160萬噸左右。

當前豬糧比價已經跌至5.3, 位於警戒線5.5以下, 短期生豬供應量依然較大, 豬價反彈乏力, 持續虧損可能導致育肥豬數量減少, 且減少配方中的豆粕用量, 對遠期豆粕消費需求帶來不利影響。

在需求增幅有限的情況下, 預計豆粕庫存將繼續小幅回升, 國內豆粕供給壓力也將逐漸顯現。 綜合分析, 4月下旬國內豆粕供給較為充足, 不支持豆粕價格大幅上漲, 預計國內豆粕價格以基本面指引承壓運行, 但在中美貿易形勢波譎雲詭之際, 豆粕價格波動幅度也將隨之擴大。

南美減產改變全球大豆供應格局

我國決定擬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關稅的消息公佈後, 美國CBOT大豆期價大幅走低, 但之後阿根廷少量採購美國大豆, 使得美豆需求預期看好, 加上中美可能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預期, CBOT大豆期價再度反彈。 短期內中美貿易爭端仍然是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 隨後的美豆播種情況也值得關注。

美國農業部4月份供需報告預計, 2017/2018年度阿根廷大豆產量為4000萬噸, 較上月預估下調700萬噸, 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的4266萬噸;阿根廷布宜諾賽勒斯穀物交易所(BAGE)預計, 阿根廷大豆產量僅3800萬噸, 低於之前預測的3950萬噸, 較上年產量低1950萬噸。 截至4月6日, 阿根廷大豆已經收穫15%, 從已收割情況看, 單產遠低於上年水準。 阿根廷北部種植區域單產預計為42.7蒲式耳/英畝, 低於上年的57.8蒲式耳/英畝, 科爾多瓦北部中心地帶單產為27.2蒲式耳/英畝, 去年為54蒲式耳/英畝, 恩特里里烏斯省單產預測為17.4蒲式耳/英畝, 去年為41.4蒲式耳/英畝, 阿根廷大豆減產已經無可挽回, 對全球大豆供應格局產生較大影響。

農業分析機構AgRural公司預計, 2017/2018年度巴西大豆產量有望達到創紀錄的1.19億噸,

美國農業部最新預計為1.15億噸, 較上月上調200萬噸, 巴西農業部下屬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預計, 2017/2018年度大豆產量預計為1.1496億噸, 高於3月份預測的1.1302億噸。 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仍然是左右市場情緒的關鍵, 但僅就當前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來看, 在南美大豆減產1700萬~2000萬噸的背景下, 全球大豆供需已經從寬鬆轉向偏緊, 美國大豆價格底部也相應得到抬升, 預計短期內CBOT大豆期價仍將在1000美分/蒲以上運行。

若打貿易戰將損害美國豆農利益

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為9553萬噸, 其中自美國進口3286萬噸, 占34%;自巴西進口5093萬噸, 占53%;自阿根廷進口658萬噸, 占7%;自烏拉圭、加拿大、俄羅斯、烏克蘭等其他國家進口516萬噸, 占6%。 2017/2018年度全球大豆貿易量預計為1.5億噸, 美國出口量為5620萬噸,占比約37.4%,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量為7730萬噸,占比超過50%。如果中國對進口自美國的大豆加征25%的關稅,將導致我國大豆進口需求全部轉向非美地區,主要以南美為主。2017/2018年度南美地區預計能夠提供8000萬噸的大豆出口量,與國內需求相比還有近2000萬噸缺口,這將通過增加進口菜籽和菜粕,增加國內油料生產,釋放儲備庫存等方式來彌補。另外,飼料企業在高價豆粕面前可能會下調飼料配方中的豆粕用量,進而調減需求。經過測算,飼料配方中豆粕用量每下調1個百分點,可減少豆粕消費350萬噸,折合450萬噸大豆。而過去20年國內飼料配方中的蛋白添加比例上調了約5個百分點。因此,需求端的調整可能很好地保障國內供需平衡。

長期來看,如果中國只對自美國進口的大豆增加徵收25%的關稅,將使得非美地區的大豆進口更具優勢,可能會刺激南美、黑海地區增加大豆種植面積,以更好供應中國市場。過去的18年,中國大豆進口增幅占全球貿易增幅的85%,也就是說,中國消費增幅貢獻了全球增幅的絕大部分。如果中國與美國沒有直接的貿易關係,那麼,巴西等國家就可能優先考慮增加面積,來滿足整個中國的需求,美國則無法享受到中國需求增加對全球貿易帶來的紅利。

2017/2018年度中國大豆進口增幅放緩

國家糧油資訊中心4月10日最新發佈的《油脂油料市場供需狀況月報》預計,2017/2018年度我國蛋白粕生產量為9413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71萬噸;進口量預計為144萬噸,較上年度增加20萬噸。該年度蛋白粕飼用消費量預計為9145萬噸,較上年度增加438萬噸,增幅為5%,遠低於上年度的10%。一方面棉粕、DDGS等雜粕供應增加,豆粕替代量減少;另一方面,生豬養殖開始虧損,飼料配方中下調蛋白比例也壓制消費。目前,已經有中小企業下調飼料配方中的豆粕比例,這將對下半年度豆粕消費需求增幅產生衝擊。但同時,由於生豬存欄量較高及養殖行業工業化水準的提高,繼續推動飼料消費需求。2017年,由於種植大豆的比較收益好於玉米,且國家增加大豆種植者補貼力度,擴大大豆、玉米輪作試點範圍,大豆播種面積恢復至2012年水準。預計2017年我國大豆總產量達到1455萬噸,同比增長12.5%。

從蛋白需求倒推我國大豆壓榨量預計為9560萬噸,較上年增長4.3%,扣除國產大豆壓榨量,需壓榨進口大豆9380萬噸,才能滿足國內蛋白消費需求。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我國累計進口大豆3799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275萬噸。根據船期監測,預估今年3月份我國大豆到港550萬噸,4~5月份到港1850萬噸。目前,進口大豆買貨主要集中在5~6月船期,三季度到港量還不確定,但從目前國內需求看,可能要低於上年同期水準,預計2017/2018年度我國需進口大豆9600萬噸,較上年度增長2.6%,增幅遠低於上年的13.2%。有關中美貿易摩擦的炒作,使得國內豆粕價格大幅走高,而生豬養殖利潤大幅下滑,飼料配方的調整已經發生。如果中美真的出現貿易戰,飼料企業可能繼續下調豆粕添加比例,以壓縮國內需求來面對挑戰,大豆進口量有可能出現下調。

美國出口量為5620萬噸,占比約37.4%,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量為7730萬噸,占比超過50%。如果中國對進口自美國的大豆加征25%的關稅,將導致我國大豆進口需求全部轉向非美地區,主要以南美為主。2017/2018年度南美地區預計能夠提供8000萬噸的大豆出口量,與國內需求相比還有近2000萬噸缺口,這將通過增加進口菜籽和菜粕,增加國內油料生產,釋放儲備庫存等方式來彌補。另外,飼料企業在高價豆粕面前可能會下調飼料配方中的豆粕用量,進而調減需求。經過測算,飼料配方中豆粕用量每下調1個百分點,可減少豆粕消費350萬噸,折合450萬噸大豆。而過去20年國內飼料配方中的蛋白添加比例上調了約5個百分點。因此,需求端的調整可能很好地保障國內供需平衡。

長期來看,如果中國只對自美國進口的大豆增加徵收25%的關稅,將使得非美地區的大豆進口更具優勢,可能會刺激南美、黑海地區增加大豆種植面積,以更好供應中國市場。過去的18年,中國大豆進口增幅占全球貿易增幅的85%,也就是說,中國消費增幅貢獻了全球增幅的絕大部分。如果中國與美國沒有直接的貿易關係,那麼,巴西等國家就可能優先考慮增加面積,來滿足整個中國的需求,美國則無法享受到中國需求增加對全球貿易帶來的紅利。

2017/2018年度中國大豆進口增幅放緩

國家糧油資訊中心4月10日最新發佈的《油脂油料市場供需狀況月報》預計,2017/2018年度我國蛋白粕生產量為9413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71萬噸;進口量預計為144萬噸,較上年度增加20萬噸。該年度蛋白粕飼用消費量預計為9145萬噸,較上年度增加438萬噸,增幅為5%,遠低於上年度的10%。一方面棉粕、DDGS等雜粕供應增加,豆粕替代量減少;另一方面,生豬養殖開始虧損,飼料配方中下調蛋白比例也壓制消費。目前,已經有中小企業下調飼料配方中的豆粕比例,這將對下半年度豆粕消費需求增幅產生衝擊。但同時,由於生豬存欄量較高及養殖行業工業化水準的提高,繼續推動飼料消費需求。2017年,由於種植大豆的比較收益好於玉米,且國家增加大豆種植者補貼力度,擴大大豆、玉米輪作試點範圍,大豆播種面積恢復至2012年水準。預計2017年我國大豆總產量達到1455萬噸,同比增長12.5%。

從蛋白需求倒推我國大豆壓榨量預計為9560萬噸,較上年增長4.3%,扣除國產大豆壓榨量,需壓榨進口大豆9380萬噸,才能滿足國內蛋白消費需求。去年10月至今年2月,我國累計進口大豆3799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275萬噸。根據船期監測,預估今年3月份我國大豆到港550萬噸,4~5月份到港1850萬噸。目前,進口大豆買貨主要集中在5~6月船期,三季度到港量還不確定,但從目前國內需求看,可能要低於上年同期水準,預計2017/2018年度我國需進口大豆9600萬噸,較上年度增長2.6%,增幅遠低於上年的13.2%。有關中美貿易摩擦的炒作,使得國內豆粕價格大幅走高,而生豬養殖利潤大幅下滑,飼料配方的調整已經發生。如果中美真的出現貿易戰,飼料企業可能繼續下調豆粕添加比例,以壓縮國內需求來面對挑戰,大豆進口量有可能出現下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