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防不勝防:原始股權、低價租車、“高新技術”……新能源汽車與新騙局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火爆, 以及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出現, 騙局也在概念的包裝下誕生。 在這樣一個“發燒”的時代, 不管是對個人還是企業, 或者是資本, 乃至我們的監管機構、地方政府, 都應該更為冷靜。

作者:王國信

近期, 老家一位許久不聯繫的朋友向我諮詢了一個“投資問題”。 在這個西南地區的小縣城裡, 有人開始兜售以新能源汽車和車聯網技術為旗號的“投資”。 其模式比較簡單, 也是繳納入會費成為會員, 同時發展其他會員獲取提成。 這種模式讓我立即想到了“傳銷”, 在對這家註冊在廣州的企業進行了仔細的摸底之後, 幾乎可以確認這就是一個“傳銷”的升級版。 但令我吃驚的是, 新能源汽車和汽車智慧網聯技術, 竟然成為了新騙局的旗號。

然而這並不是個例——新能源汽車最終還是沒能成為一方淨土, 在這個長長的產業鏈條上, 已經出現“各式各樣”的騙局,

並且還見諸於公開報導上。 如果我們把騙局的概念放的比較寬泛, 那麼其中最為典型的是, 前幾年震驚全國的企業騙補——在長達幾年的時間中, 動輒幾億元、幾十億元的資金被“竊國者”裝進私囊, 但好在國家通過及時地調查挽救了損失。 而在另一方面, “新能源汽車”上湧動著的投資機會和可憧憬的前景, 也成為了一些騙子設計新局的“最好的土壤”, 它打著實業的旗號, 變換出了多種防不勝防的“陷阱”。

在最近一年的公開報導中, 這樣的案例已經為數不少。 比如“中領航科”新能源汽車原始股騙局, 這個號稱實現了“充電6小時能跑500公里”技術突破的公司, 在全國各地售賣“ 一美元一股”的原始股, 但最後被證明是一家騙子公司。

這樣的騙局其實遠不止一個, 近年來,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也成為騙子們盯上的“溫床”。

與此類似的還有“國宏汽車騙局”, 這是一個傳統傳銷的“升級版”。 與傳統限制人身自由的傳銷不同, 該傳銷組織以投資新能源汽車、鎳碳電池為名,

打著私募、眾籌的旗號, 發展下線會員, 而私募、眾籌均是當下投資新模式, 極具迷惑性。 同時, 新能源汽車也處於發展初期, 目前公司成立數量多, 投資頻繁, 掩蓋了自身“騙局”的本質, 讓不少人血本無歸。

打著原始股的旗號, 以新能源汽車作為幌子, 在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這種騙局。 在山東、河南、四川、廣州等地都出現過。 一些公司甚至連產品都沒有, 拿著正規汽車企業生產的產品換掉車標等, 就做成“誘餌”進行欺騙。 在搜尋引擎中隨意以“新能源汽車、原始股”等作為關鍵字, 就能看到不少案例。 實際上, 如果仔細觀察, 這些騙局有著很多共性。

比如, 騙子們深知沒有實體的騙局已經很難騙到新人, 其往往以偽科學作為幌子,

宣傳其在核心技術上超前的突破, 甚至往往大幅超越當下的最先進水準。 他們會塑造一個嶄新的概念, 並圍繞著這個概念進行深加工, 吸引不知情的人投資, 一些高級的手段甚至能吸引到外行的專業投資人。

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案例。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火爆, 以及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出現,騙局也在概念的包裝下誕生。在浙江寧波,一家名為“米粒投資”的公司,就以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欺騙了頗多人士,這家曾經玩轉P2P借貸的企業,在國家大力管控該業務之後,“轉戰”新能源汽車租賃,以完全低於市場價的“超值實惠”方案吸引了不少用戶,騙取押金,但最終人去樓空,被寧波公安機關以“非法集資”通緝。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手段都是已經被揭穿的騙局,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長長的鏈條上,還有不少待揭穿的“局中局”,他們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存在。比較讓人感慨的是,近期看到一家曾被稱之為“PPT造車始祖”的公司,居然獲得了百億元的投資,讓人大跌眼鏡。一個沒有任何技術,甚至只有一個模型的團隊,怎麼能獲得這麼多投資呢?一些有著政府背景的資金甚至也加入其中。

這些投資人真的這麼傻?我看未必。他們難道真的以為這百億元的投資能夠催生出獨角獸?那為什麼不選一個擁有技術,更靠譜的團隊。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個更大的騙局,他們鼓吹了一個泡沫,並用這個泡沫吹大另一個泡沫,並從中漁利。這是新時代騙局的典型特徵,甚至即便投資者知道自己受騙了,但同時他們又期望有更多的人受騙,從而收回自己的投資。

我們應該注意到,除了概念和技術的“新包裝”,現在的騙局在升級與其他返利傳銷相比,在炒作能力等方面確實很有特點。以往傳銷炒作包裝的手法主要是,公益、公關、媒體造勢,還有明星代言捧場,而如今的傳銷炒作概念,未來的炒作方式更會花樣迭出,一大批“創新性手法”把欺騙性整整提高了一個數量級,這也是騙術的“創新的力量”。這讓普通人很難辨別清楚。

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目前有超過300個汽車專案,後繼者似乎還是源源不斷,而除了整車項目,還有出行領域的租賃、共用,還有零部件等關鍵技術的製造,新的企業在不斷地產生,熱錢在不斷地湧入。在這樣一個“發燒”的時代,不管是對個人還是企業,或者是資本,乃至我們的監管機構、地方政府,都應該更為冷靜。對於個人來說,投資失敗毀掉的可能是一個家庭,後果極其嚴重,而對企業、政府們,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 END—

以及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出現,騙局也在概念的包裝下誕生。在浙江寧波,一家名為“米粒投資”的公司,就以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欺騙了頗多人士,這家曾經玩轉P2P借貸的企業,在國家大力管控該業務之後,“轉戰”新能源汽車租賃,以完全低於市場價的“超值實惠”方案吸引了不少用戶,騙取押金,但最終人去樓空,被寧波公安機關以“非法集資”通緝。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手段都是已經被揭穿的騙局,在新能源汽車這個長長的鏈條上,還有不少待揭穿的“局中局”,他們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存在。比較讓人感慨的是,近期看到一家曾被稱之為“PPT造車始祖”的公司,居然獲得了百億元的投資,讓人大跌眼鏡。一個沒有任何技術,甚至只有一個模型的團隊,怎麼能獲得這麼多投資呢?一些有著政府背景的資金甚至也加入其中。

這些投資人真的這麼傻?我看未必。他們難道真的以為這百億元的投資能夠催生出獨角獸?那為什麼不選一個擁有技術,更靠譜的團隊。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個更大的騙局,他們鼓吹了一個泡沫,並用這個泡沫吹大另一個泡沫,並從中漁利。這是新時代騙局的典型特徵,甚至即便投資者知道自己受騙了,但同時他們又期望有更多的人受騙,從而收回自己的投資。

我們應該注意到,除了概念和技術的“新包裝”,現在的騙局在升級與其他返利傳銷相比,在炒作能力等方面確實很有特點。以往傳銷炒作包裝的手法主要是,公益、公關、媒體造勢,還有明星代言捧場,而如今的傳銷炒作概念,未來的炒作方式更會花樣迭出,一大批“創新性手法”把欺騙性整整提高了一個數量級,這也是騙術的“創新的力量”。這讓普通人很難辨別清楚。

更進一步來說,中國目前有超過300個汽車專案,後繼者似乎還是源源不斷,而除了整車項目,還有出行領域的租賃、共用,還有零部件等關鍵技術的製造,新的企業在不斷地產生,熱錢在不斷地湧入。在這樣一個“發燒”的時代,不管是對個人還是企業,或者是資本,乃至我們的監管機構、地方政府,都應該更為冷靜。對於個人來說,投資失敗毀掉的可能是一個家庭,後果極其嚴重,而對企業、政府們,則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