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驛道+”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中國南粵古驛道第二屆文化創意大賽發佈會

2018年, 廣東省政府將以打造全省11條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和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為著力點,

進一步推動古驛道的修復與活化利用。 (4月17日《南方日報》)

古驛道, 即古代陸地交通主通道。 不管是官方修建的還是民間修建的, 不管是用於軍事的還是用於經濟的,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價值。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遺跡、遺物, 包括古驛道, 都打著時代的烙印, 是那個年代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科學技術水準的見證, 具有歷史價值、審美價值、科學價值, 也是古代生活的實證和中華文化的載體。 徜徉古驛道, 你就能夠穿越歷史, 仿佛聽到悠遠的駝鈴, 仿佛看見穿行的馬幫……

去年9月上旬, 河源市文物普查工作人員在和平縣與連平縣境內意外發現一條長約66公里的粵贛古驛道, 引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之後, 粵贛古驛道一塊散落在民間的清代驛道牌匾失而復得,

其正面和背面寫著的“秋陽道”三字, 不僅讓人產生與北宋文學家蘇軾題寫的《秋陽賦》有無關聯的猜想, 也佐證了古驛道文物遺存的歷史價值。

其實, 廣東省現存南粵古驛道數量可觀, 本體共計233條, 總長710余公里, 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時期都有遺跡。 而且古驛道沿線現存古道本體、古亭、古橋等文物古跡共有906處, 其中新發現430處。 未來, 通過文化、體育、旅遊等方式推進古驛道的保護與傳承, 就能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近年來, 廣東持續推進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 今年廣東將打造11段南粵古驛道重點線路, 在保持本體及遺存原真性的基礎上對古驛道進行修復, 並通過建設綠道、縣道等手段,

形成連續可達的古驛道遊線。 可以想見, 當“古驛道+文化”“古驛道+體育”“古驛道+旅遊”“古驛道+產業”等創新模式蓬勃興起之時, 遺產就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早在35年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2屆大會, 就決定將每年4月18日定為“國際古跡遺址日”。 今年的主題是“遺產事業 繼往開來”。 不難看出, 南粵古驛道的保護利用是廣東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具體踐行, 而廣東4月份舉辦精彩紛呈的古驛道系列活動, 則是對國際遺址理事會號召的積極回應。 同時, 也助於激勵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 參與到遺產保護事業中來, 在其中感悟中華文博的厚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16年4月, 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 傳承歷史文化, 維繫民族精神, 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廣東省政府打造古驛道重點線路, 進一步推動古驛道修復與活化利用, 是對歷史文物心存敬畏, 是惠及群眾造福後代值得點贊的政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