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切賢聖的差距就在於無為法的深度

問:《金剛經》裡面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應如何體會?

答:一切聖賢, 又是無為法, 差別在哪裡?差別在無為法。 為什麼肯定聖賢差別在無為法呢?因為菩薩有十地,

十地就是十種差距, 佛經講的“地”就是境界, 菩薩有十種境界。

他為什麼不一直到如來境界?要通過十種境界呢?因為他到了這個境界, 覺得這個境界很好, 非常美好, 非常欣賞, 他就會停留一個階段。 等到自己猛然驚醒“途中非家舍”, 貪圖路上的風景, 延遲到家的時間, 而掉“地”不顧, 毅然前進, 他就又上升到另一地, 所以有十地菩薩。 小乘, 有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 這些都是他們境界的差距。

佛法是無為法, 從菩薩的十地到等覺、妙覺, 都是無為法;小乘聖人的四果(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 也是因為“無為法”而有差距, 這是執著的厚薄、輕重。 執著越多, 品位越低;執著越少, 品位越高,

他們的差距就顯示在十地、四果上面。

(選自耕雲先生《“不二法門”會後解惑》, 1988年, 臺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