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劉正猛:誰該為購學區房卻無學可上“買單”

近日, 家住濟南西客站附近鑫苑世家社區的一位業主向齊魯晚報記者反映, 為了孩子今年上學, 去年從這裡購買了住房, 然而最近卻發現配套的小學還是一片空地。 對此, 開發商的解釋是, 小學是由另一家開發商來建設, 跟他們沒關係。 去年6月份, 老家在長清區的李明(化名)為了改善生活並讓6歲的兒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 在西客站片區的鑫苑世家購買了一套房。 “我當時和媳婦在西客站這邊跑了好幾個樓盤, 但都因為沒有學校放棄了, 最終選擇了鑫苑世家。 ”李明說, 當時銷售顧問告訴他, 這個片區規劃建幼稚園、小學和中學,

鑫苑世家的樓房屬於這片的學區房, 等他們入住後孩子就可以上附近的小學。 (3月12日《齊魯晚報》)

近年來, 在房地產市場中有一種被稱作“學區房”的產品被炒得沸沸揚揚。 從某種意義上講, 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 學區房的出現實乃現行教育體制之弊, 也反應出一個城市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 造成一些所謂的“好”的優質中小學, 這也同時體現出教育的不公平性。 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的權利。 這與國家大力提倡義務教育是背道相馳的。

然而, 中國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是自古以來的傳統。 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不惜來回奔波甚至投入一生積蓄來選擇所謂的“學區房”。 上述新聞中的李先生便是這樣一個家長, 為了能讓6歲的孩子能順利落戶濟南市區,而後在所謂的配套學校中就讀, 可畏傾其所有。 然而購房時被銷售經理說得“天花亂墜”的配套小學卻還是一片空地,沒有一點開建的跡象。

雖然最終由教育部門出面從周邊學校空出的學位協調孩子入學以保障教育地順利進行, 但據報導, 未建或不按時交付配套學校的案例還不少。 那麼,誰該為購學區房卻無學可上“買單”?在筆者看來, 針對此類問題, 一方面需要城市規劃執行上“補短板”, 另一方面, 相關部門應明確規定房地產開放商完成配套教育設施的時間, 不管是單獨建設還是多方建設,

應以保證最早一批入住業主的孩子能正常入學為前提進行協商配套學校的竣工日期, 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學上。 (作者:劉正猛)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不代表膠東線上立場, 僅供參考。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