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學好漢字再讀書:你可知道祖宗不是一個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人對祖宗文化也是最重視的, 包括姓氏、家族技能傳承、文化傳承都充分體現了這點, 認識了祖宗你才能找到自己,

認識家族, 然而你可知道祖宗根本不是一個人。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祖宗。

今天我們常說“認祖歸宗”、“光宗耀祖”、“一代宗師”、“萬變不離其宗”等等, 這裡邊的“宗”是什麼意思?

宗, 上邊是“宀”, 像房屋側視的形狀, 表示字義與房屋有關, 下邊是神主牌的象形。

合起來表示宗廟, 就是放置祖先神主牌的房屋。 《說文解字》:“宗, 尊祖廟也。 從宀從示。 ”很明顯, “宗”最初的意義今天我們並不常用, 常用的是指祖父輩以上的祖先, 比如說列祖列宗。 從祖廟的本義, 是怎麼引申出祖宗的意思呢?

“宗”的小篆字形相較於甲骨文, 變化尤為明顯的是“示”字。 “示”的甲骨文字形, 上邊多出的一橫, 象天, 中間的一豎像恍惚有神明自天而下, 所以表示神主, 也有人認為象上古人們祭祀時的石桌, 又稱“靈石”。 石桌很平整, 可以擺放祭品, 下部是石桌的腳。 小篆在原有的基礎上兩旁增加的部分 , 就像從祭祀石桌上流下的酒, 也有人說是表現祭祀時塗抹在神主上的血液。 古時祭人鬼則立屍, 祭天神地祇無屍,

故以此表形, 象神明之所在。 換言之, 作為祭祀場所的祖廟, 後人祭拜的不是神主牌, 而是神主牌裡邊虛化象徵的先人, 所以引申出祖宗的意思。

今天我們提起先人, 往往是“祖宗”兩字連用, 那祖與宗的區別在哪兒?“祖”的甲骨文並不從“示”。 關於甲骨文“祖”字的造字緣由, 有很多種說法, 有人說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 也有人認為是神主牌的象形。

“祖”字的金文和小篆字形很相似, 都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增加了“示”旁, 這說明“祖”的字義與祭祀或鬼神有關。 《說文解字》:“祖, 始廟也。 ”祖, 是最開始的宗廟。 換言之, 始祖廟則稱為“祖”, 始祖之後的歷代先人的廟才稱為“宗”。 其實, 從帝王的廟號, 就能窺見祖與宗的關係。 毛澤東《沁園春·雪》“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這裡“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指的是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從漢代起, 始帝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 以後的嗣君稱為太宗、世宗等, 比如說唐高祖與唐太宗, 宋太祖與宋太宗。 而祖宗連用就泛指祖先。

上古以宗為本, 不忘祖宗的人, 當然是不忘本的。 所以宗也有本、主旨的意思, 杜甫《望嶽》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岱是泰山的別名, 因為泰山居五嶽之首, 所以尊稱為岱宗。 “萬變不離其宗”, 就是說儘管形式上變化多端, 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而宗師, 一般是指受人尊崇、奉為師表的人。

《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矣。 ”意思是說慎重地對待父母的喪事, 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 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 拜祭先祖, 自古已然, 從甲骨文時代就有文字的證明, 延綿至今, 始終未斷。 重傳承, 是中華民族文化區別於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的特徵。 不僅繼承祖宗留給自己的知識, 還要延續他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追求。 因此,一個家庭能否守住忠厚傳家的家規和門風,就要看這家人對祖先是否恭敬,是否遵守宗法。

今天很多長輩用“小祖宗”來喚家裡的寶寶、孩子。尤其是爺爺奶奶對家裡的小孫子、小孫女呵護備至,格外疼惜,罵不得、打不得。當然這裡邊也有過分嬌慣和溺愛,只要孩子不哭什麼都儘量滿足,真的是恨不得“搭個板兒把孫子當祖宗一樣供起來”。這其實體現的是長輩跟晚輩的親子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怎麼樣才不算過分寵愛呢?

“寵”的小篆字形跟今天“寵”的繁體字“寵”很相近,上邊是宀,像房屋的形狀,下邊是“龍”。《說文解字》:“寵,尊居也。”龍所居住的房屋就叫“寵”。自古以來,龍為萬獸之首,是中國人倍加尊崇的神物,龍住的房子,自然尊貴至極。由此“寵”引申出榮寵、地位顯貴的意思。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可見,寵與辱相對。《左傳·隱西元年》“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這裡說的“寵弟”指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共叔段是鄭莊公的眼中釘、肉中刺,壓根兒是談不上什麼寵愛的,但就地位來說,那是很高貴的。不過因為古時候臣子、妃子或一般女子要取得尊榮的地位就非得取悅于君主、尊長不可,得寵一般是由於被愛幸,因而“寵”與“愛”便成為同義詞了。唐白居易《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寫的正是唐玄宗後宮佳麗無數,卻專寵楊貴妃一人。這也就引申出今天常用的縱容、偏愛的意思了。父母長輩為什麼會寵孩子呢?就是因為我們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希望孩子就是這房子裡的龍,所以就把這龍子龍孫抬到了最受寵愛的位置。其實,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要“寵而不溺”,這樣才能讓孩子在規矩中成長。

於丹的45堂漢字文化課

+118個常用漢字

+30個於丹講漢字小視頻

+隨文注釋+古詩詞解讀+生僻字注音

學好漢字再讀書

於丹的45堂漢字文化課

漢字就是中國人的“心”。

和於丹一起,品味漢字的匠心獨運,

找尋我們的“心之所起”。

因此,一個家庭能否守住忠厚傳家的家規和門風,就要看這家人對祖先是否恭敬,是否遵守宗法。

今天很多長輩用“小祖宗”來喚家裡的寶寶、孩子。尤其是爺爺奶奶對家裡的小孫子、小孫女呵護備至,格外疼惜,罵不得、打不得。當然這裡邊也有過分嬌慣和溺愛,只要孩子不哭什麼都儘量滿足,真的是恨不得“搭個板兒把孫子當祖宗一樣供起來”。這其實體現的是長輩跟晚輩的親子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對孩子,怎麼樣才不算過分寵愛呢?

“寵”的小篆字形跟今天“寵”的繁體字“寵”很相近,上邊是宀,像房屋的形狀,下邊是“龍”。《說文解字》:“寵,尊居也。”龍所居住的房屋就叫“寵”。自古以來,龍為萬獸之首,是中國人倍加尊崇的神物,龍住的房子,自然尊貴至極。由此“寵”引申出榮寵、地位顯貴的意思。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可見,寵與辱相對。《左傳·隱西元年》“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這裡說的“寵弟”指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共叔段是鄭莊公的眼中釘、肉中刺,壓根兒是談不上什麼寵愛的,但就地位來說,那是很高貴的。不過因為古時候臣子、妃子或一般女子要取得尊榮的地位就非得取悅于君主、尊長不可,得寵一般是由於被愛幸,因而“寵”與“愛”便成為同義詞了。唐白居易《長恨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寫的正是唐玄宗後宮佳麗無數,卻專寵楊貴妃一人。這也就引申出今天常用的縱容、偏愛的意思了。父母長輩為什麼會寵孩子呢?就是因為我們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希望孩子就是這房子裡的龍,所以就把這龍子龍孫抬到了最受寵愛的位置。其實,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要“寵而不溺”,這樣才能讓孩子在規矩中成長。

於丹的45堂漢字文化課

+118個常用漢字

+30個於丹講漢字小視頻

+隨文注釋+古詩詞解讀+生僻字注音

學好漢字再讀書

於丹的45堂漢字文化課

漢字就是中國人的“心”。

和於丹一起,品味漢字的匠心獨運,

找尋我們的“心之所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