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下關沱茶外國人也愛喝?沒想到下關沱茶還分“內銷”和“外銷”!

下關沱茶的發展

大理古城, 脈延千年, 秀美的景觀素有“下關風, 上關花, 蒼山雪, 洱海月”的美譽, 昔年的茶馬古道亦是經此蜿蜒進入川藏,

歲月悠悠中, 見證過歷代茶事的興衰, 品味過馬幫旅人的鄉愁, 同時, 亦相與積聚起深厚的制茶文化。

沱茶創制于雲南下關, 故又名下關沱茶。 是由思茅地區景穀縣所謂“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變而成現代沱茶的形狀。 清代末葉, 雲南茶葉集散市場逐漸轉移到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的下關。

1902年由下關”永昌祥”商號成功定型成碗狀沱茶,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20世紀80年代以後, 隨著國家茶葉流通體制改革, 下關茶廠獨家生產沱茶的格局被打破, 加之“雲南”為省級行政區劃, 無法獲得特殊保護, 不同廠家的“雲南沱茶”如雨後春筍。 下關茶廠不得不逐步放棄了使用40多年的“雲南沱茶”, 回歸到“下關沱茶”本源上來, 並爭取到了文字“下關”和拼音“XIAGUAN”商標專用權。

下關沱茶的創始人為大理喜洲“四大商幫”之首的嚴子珍(鎮圭), 他於1902年與江西商人彭永昌、北城商人楊鴻春合資創立了“永昌祥”商號。 在國內主要做滇藏。 滇川貿易, 在國外主要做滇緬、滇印貿易。 其經營方針是:滇茶銷川藏;川絲銷緬;緬棉銷滇;滇藏藥銷川。 主要靠長途販運, 調劑餘缺獲利。

永昌祥的下關沱茶一經問世, 很快在滇、川、藏等地打開銷路, 其他商家見沱茶利厚可圖, 紛紛投資經營, 下關一時成了眾商家角逐沱茶的大戰場。 在抗戰結束前, 下關有大小十八家茶廠, 其中, 以永昌祥、茂恒、複春和、成盛、洪盛祥等商號開辦的茶廠規模較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永昌祥在商戰中穩紮穩打,

力挫群雄。 該號的“松鶴牌”沱茶不僅非常重視品質, 而且促銷、防偽方式新穎。 如:在一定批量的沱茶中, 都可找到附有一根標有商標的金黃色絲帶的沱茶, 顧客每積足十根絲帶, 便可到經銷店換取一斤茶葉。

沱茶產於下關卻在四川出名。 在川、滇方言俗語中, 人們習慣將團塊狀的固形物稱為“坨”。 起初, 永昌祥下關茶廠生產的普洱緊壓茶主要有:主銷四川敘府(今宜賓)沱江流域的“碗臼形”和銷往康藏的“帶柄心臟形”兩種規格。 以銷區定名, 前者稱為“敘府莊茶”, 後者稱“緊茶”。

由於下關“敘府莊茶”銷川後, 經沱江水沖泡, 色、香、味俱佳, 當地人為了表達對此茶的珍愛, 遂將“沱江水”與“下關茶”進行文化聯繫, 雅稱之為——“沱茶”。 “坨”與”沱”, 一宇之改,

使人們在品嘗下關沱茶時很自然的聯想到下關茶的清香, 回味起沱江水的悠長。

根據拼配原料等級不同, 內銷沱茶依次分為蒼洱沱茶、特級沱茶、甲級沱茶、乙級(一級)沱茶、丙級沱茶、大眾沱茶等品種;以國外為主要目標市場的普洱型沱茶稱為外銷沱茶, 又稱雲南沱茶(外銷)、普洱沱茶、銷法沱等。

一、內銷沱茶

沱茶, 用曬青毛茶直接蒸壓的生沱, 具有色澤烏潤、湯色清澈、馥鬱清香、醇爽回甘的特點, 主要銷往國內各地。

20世紀初, 下關茶商改團茶製成碗狀沱茶, 運往重慶、成都、宜賓等地銷售。 解放以後直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 下關茶廠生產沱茶均以上等春茶為原料生產。 根據拼配原料等級不同, 內銷沱茶依次分為蒼洱沱茶、特級沱茶、甲級沱茶、乙級(一級)沱茶、丙級沱茶、大眾沱茶等品種。

旗艦產品甲級沱茶外形為碗臼狀, 是下關有持續百年生產歷史的茶葉產品。

二、外銷沱茶

下關茶廠以國外為主要目標市場的普洱型沱茶稱為外銷沱茶, 又稱雲南沱茶(外銷)、普洱沱茶、銷法沱等。

普洱型雲南沱茶為雲南省的傳統出口茶品之一,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由雲南省下關茶廠開發成功後獨家生產,通過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經香港出口到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國家,被市場泛稱為“銷法沱”茶,分為100g和250g兩種。外形為碗臼狀,鬆緊適度,色澤褐紅顯毫,香氣陳香純正,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正,葉底褐紅均勻,有彈性。

由於該茶的獨特品質和醫療效果,深受國際市場的歡迎。

茶友們,你們知道知道下關沱茶的“內銷”和“外銷”麼?有喝過外銷沱茶的麼?

普洱型雲南沱茶為雲南省的傳統出口茶品之一,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由雲南省下關茶廠開發成功後獨家生產,通過雲南茶葉進出口公司經香港出口到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國家,被市場泛稱為“銷法沱”茶,分為100g和250g兩種。外形為碗臼狀,鬆緊適度,色澤褐紅顯毫,香氣陳香純正,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醇正,葉底褐紅均勻,有彈性。

由於該茶的獨特品質和醫療效果,深受國際市場的歡迎。

茶友們,你們知道知道下關沱茶的“內銷”和“外銷”麼?有喝過外銷沱茶的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