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記平票張伯駒之二佳作

今日推送之《記平票張伯駒之二佳作》錄自《戲劇旬刊》1936年第3期, 作者票逑。 張伯駒(1898-1982), 字家騏, 號叢碧, 別號游春主人, 河南項城人。 愛國民主人士, 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 。

張伯駒三字在上海票界裡, 似還沒有人提起, 可是在北平, 凡在票界裡混混的朋友, 誰都知道這位譚派名票的張伯駒先生, 張先生是名伶余叔岩的老友, 他的戲, 最早據說是王長林錢金福說的, 亦曾向已故名票王君直請益, 直接得叔岩指示者尤多。

張伯駒之《失街亭》

這次奉公南來, 因為慶賀二十五年元旦, 在古拔公寓, 舉行彩排, 幷邀請名票孫履安父子等加入會串, 人材濟濟, 其盛況實不減陳筱石堂會也!余入座, 孫履安先生之《連升店》, 已成尾聲, 孫老先生現任中國實業南京路分行經理孫養農之封翁也, 為已故名醜羅百歲入室弟子, 白口之乾潔流利, 身段之美妙俐落,

晚近優伶不及也, 養農之老將得勝, 身上臉上, 均見功夫, 戰合之刀花, 勇悍而不紊, 敏捷而不花, 尤為難能;拖刀斬淵, 亦殊幹潔, 孫君是劇為老伶工瑞德寶所授, 瑞君是劇, 遠宗王九齡, 近法景四寶(趙如泉之岳父), 並采譚英秀之長, 而自成一派, 其不凡可知, 益以鮑吉祥之顏嚴, 唱作均臻爐火純青, 吾惟欽服而已, 實莫能贊一詞。

下為《打漁殺家》張伯駒之蕭恩, 白口沉著, 作工傳神, 扮相之靜穆, 臺步之整齊, 舉止之合度, 氣派之大方, 可謂已臻化境, 惜嗓音病暗, 略有遜色, 王福山之教師爺, 口硬膽小, 茹柔吐剛, 活像三等窯子內之大茶壺, 白口之清楚, 手腳之俐落, 身段之規矩, 跌打之乾淨, 無馬富祿之一味胡亂, 而有茹富蕙之循規蹈矩, 人言長林無子,

我曰拴子有兒。 鮑吉祥之李俊, 錢保森之倪榮, 在此劇中則直是歇工, 芙蓉草之桂英, 手眼身法步均稱不壞, 口白尤為淸麗, 惟扮像太差, 直似北褚家橋之老槍野雞, 太可惜了, 繼之者為《武家坡》平平而已。

張伯駒(右)、薑妙香之《陽平關》

壓軸又為張伯駒君之《打棍出箱》,

自問樵起, 張之范仲禹, 身上臉上, 都好, 舉手投足, 撩衫撥須, 亦有相當分寸, 王福山之樵夫, 武工卓絕, 腰腿捷健, 居然有乃父風味, 可嘉也, 錢保森之煞神, 扮相威武, 工架老到, 臉譜之精細, 身段之美妙, 雖不能煥美乃父, 以視方寶奎, 固無多讓, 在書房一節與張君合演, 一則甩發, 一則舞翎, 身段之邊式, 架式之美觀, 余錢而後, 允稱僅見, 是日張君極為賣力, 行路之搶背, 打死之僵死, 出箱之疾躍均極漂亮, 有人謂觀白玉霜一夕戲, 勝讀性史全部, 我曰聆張伯駒二佳劇, 可過戲癮三月, 大軸為王福山錢保森之梅祥寺, 余以時已午夜一時, 乃雇車而返。

(《戲劇旬刊》1936年第3期)

光風霽月的梨園

久已被人遺忘的

故紙堆中那個

致力於尋找和分享

懷舊

梨園雜志

微信號:liyuanzazh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