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最新出爐:中國數字經濟體量26.70萬億 | Mr.Data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溫婷)4月12日, 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在重慶召開。 騰訊研究院發佈《中國“互聯網+”指數報告(2018)》(簡稱“報告”)指出, 2017年全國數字經濟體量為26.70萬億元人民幣, 較上年同期的22.77萬億元增長17.24%。 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30.61%上升至32.28%。

報告顯示, 數位技術滲透呈現明顯的區域輻射特點, 國家級和區域級中心城市周邊地區增速明顯快於其他地區。 同時, 中西部地區正在形成數位經濟新的增長極、增長帶。

數位化先行城市和數位後線城市發展階段不同。 數字一、二線城市的數位化過程已經深層次地進入到產業領域, 而在後線城市, 數位化應用場景仍然停留在高頻剛需的政務服務和文化生活等領域。

數字發展不均衡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2017年, 中國的數位化基尼係數為0.59, 屬於相對不均衡的狀態, 但相較2016年的0.62已經有了一定的下降,

數字後線城市正在發力趕超。

具體看“互聯網+”指數的省份分佈, 廣東省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江蘇省、浙江省緊隨其後, 三省總和占全國的33.1%。 從城市增幅看, 2017年, 數字中國發展具有明顯的地域輻射效應。 以長三角、廣深、廈門、川渝、武漢、長沙、濟南、鄭州、西安、瀋陽這些城市為局部核心, 其周邊城市的增幅均表現良好。 反映在數字中國脈動地圖中, 可以看到華北、川渝、兩湖、珠三角、蘇浙一帶紅色明顯, 說明以指數高淨增值區域為核心, 帶動效應明顯。 更為可喜的是, 這些增長極正在由東部大省向中西部延伸。

在雲計算方面, 雲計算作為數位經濟基礎設施, 對於數位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7年雲計算增長迅速, 用雲量地理集中度較上年有明顯的下降,

說明雲計算開始加速滲透入數位三、四線城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