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名ICO投行人士“懺談”幣圈炒作灰色鏈

導讀

這讓孫誠預感到, ICO投行領域在經歷風光歲月後, 正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 他已打算完成手裡的兩單業務後, 悄悄金盆洗手。

隨著不少ICO幣價漲幅動輒百倍, 這個誘人利潤正驅使ICO投行服務應運而生。

“近期國內一家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到香港設立私人公司, 專門為國內ICO專案海外募資提供投行服務。 ”一位元熟悉區塊鏈ICO動態的知情人士透露, 當前ICO投行服務範疇相當全面, 商業計畫書撰寫、募資路演、ICO市值管理、投資者關係維護等一應俱全。

“不少券商出身的投行人士甚至認為, ICO投行服務的性價比遠高於IPO。 ”前述人士坦言, 究其原因, 專案IPO需要經過證監會與證券交易所從嚴審核監督, ICO由於監管制度不夠完善, 不少缺乏實際應用場景的ICO項目都可以包裝“上市募資”。 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 ICO投行服務的收費標準似乎遠遠高於IPO。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方瞭解到,

當前多數ICO專案投行服務的收費標準, 基本是募資額的10%-30%, 收費高低主要取決於ICO項目商業計畫書“包裝”與市值管理的操作難度。 越是操作難度高的ICO專案, 收費標準自然水漲船高。

在一位參與ICO投行業務的投資機構主管孫誠(化名)看來, 不少國內ICO項目發起方之所以願意承受如此高的投行服務支出, 主要原因是看中後者的市值管理能力。

具體而言, 不少投行能聯手數位貨幣交易平臺, 通過發佈大量虛假交易報價大幅炒作拉高ICO數位貨幣價格。 此外, 他們還擅長兼併其他小型區塊鏈ICO項目, 將後者吸收合併, 從而人為抬高大型ICO代幣需求量與價格。

甚至, 個別ICO投行還與涉嫌傳銷募資的基金聯手, 由後者吸引不知情散戶投資者資金持續拉高ICO幣價,

讓發起方高價獲利套現退出。

“由於這些投行收取的費用, 也是ICO代幣、乙太幣或比特幣為主, 因此當這些幣價被炒高, 他們也能高價套現獲取巨額收益。 ”孫誠坦言。 此前, 他聽說多位券商出身的ICO投行人士在短短半年期間, 已賺取數千萬元。 但, 這種現象也讓整個ICO幣圈變得內幕交易重重。

灰色操作與財富效應

孫誠坦言, ICO投行服務的出現, 是在去年ICO投資泡沫破裂之後。

“當時ICO格外火熱時, 不少炒幣機構募集數萬個乙太幣, 通過私募形式投資大量ICO項目打算投機獲利, 沒想到中國相關部門突然叫停ICO, ICO價格隨之大跌令他們蒙受不小損失。 ”他回憶說。 令他頗感意外的是, 這些炒幣機構很快找到了另一個生財之道。

即利用以往的幣圈資源, 向新ICO專案提供募資等服務, 其中包括聯繫幣圈“名人”為ICO項目月臺, 以及尋找潛在的投資者參與認購等。

“這也是ICO投行服務的雛形。 ”他指出。 但這恰恰解決了不少新ICO專案發起方的募資痛點。 隨著國內監管從嚴, 不少中國ICO專案只能轉往海外募資, 專案發起方因此擔心“人生地不熟”導致募資難, 這些“投行”在募資與名人月臺方面的資源、以及相對豐富的項目包裝經驗, 能很大程度打消投資者的顧慮。

隨著今年以來ICO重新活躍, 不少券商投行部人士也悄悄參與其中。

孫誠透露, 過去兩個月, 他見過3-4個由券商投行人士悄悄發起的ICO投行公司。 這些公司通常註冊在香港, 由投行人士親朋好友擔任法人代表,

投行人士更多以“合夥人”或“顧問”身份參與ICO投行服務, 但事實上, 他們能分享大部分公司利潤分紅。

在他看來, 券商投行人士的參與, 並不令人意外。 一方面, ICO投行服務內容與IPO類似, 對這些專業投行人士而言可謂駕輕就熟。 另一方面, ICO巨大的財富效應, 讓他們看到新的賺錢空間。

儘管他們能通過投行服務, 收取ICO專案募資額10%-30%的費用, 但這並不是這些投行人士的主要收入來源。 多數投行在ICO專案完成募資後, 還提供市值管理服務, 即四處尋求新的投資者認購ICO數位貨幣, 或通過各種資本運作方式不斷人為拉高ICO代幣需求與價格, 最終通過高價套現獲利退出。

“事實上, 幣圈就是一個娛樂圈, 越擅於話題概念炒作、資本運作緋聞纏身的ICO數位貨幣越能獲得市場關注度與流量, 最終轉化成資金青睞與幣價飆漲。”孫誠直言。

一位ICO投行機構人士對此反駁說,ICO投行服務並沒有外界想像的如此“簡單”。有時,他們需要與ICO專案發起方協商、博弈。比如,如何合理分配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資金比重,確保ICO項目在“上市融資”後,能有足夠的二級市場資金炒作拉高幣價,形成賺錢效應吸引更多資金入場。

“此前有家投行一味迎合ICO發起方的高募資額要求,將一二級市場資金全吸收過來用於上市募資,最終二級市場缺乏資金炒作,導致幣價一瀉千里,現在認購基金還在向投行問責。”這位ICO投行機構人士透露。

在他看來,賺錢效應凸顯背後,是整個ICO投行機構良莠不齊。甚至不少投行在接觸ICO項目方時,直接坦言他們有資源聯手數位貨幣交易平臺通過發佈虛假交易報價炒高幣價,確保發起方、投行與關聯投資機構順利獲利退出,讓散戶成為最後的“買單者”。

ICO領域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儘管ICO投行業務收入豐厚,孫誠坦言自己其實賺的都是“昧良心錢”。

有時他明知ICO項目缺乏實際應用場景與底層技術含金量,卻得想盡辦法把它包裝成所謂的“明星項目”招搖過市;有時為了炒高幣價做好市值管理業務,他不得不炮製各種炒作話題或虛假的資本運作“故事”,便於一些國內基金以類似傳銷的方式,向不知情的散戶投資者募集資金,共同拉高ICO幣價獲利退出。

“這些基金都是我們的金主,沒有他們的支持,包裝再好的ICO項目都無人問津。”他告訴記者。但多數參與ICO投行業務的人都知道,這些基金或多或少都會涉足代投業務。因此他們更關心ICO項目有多大的炒作題材與幣價投機拉漲空間,能否讓他們募集到更多資金“借新還舊”,確保資金鏈不斷裂;以及當ICO項目失敗後,他們能否獲取高額索賠額裝入自己腰包。

這讓孫誠預感到,ICO投行領域在經歷風光歲月後,正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他已打算完成手裡的兩單業務後,悄悄金盆洗手。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說不定自己運作的ICO專案突然卷款跑路,眾多投資人就會找我算帳。”他感慨說。

一家區塊鏈項目創業者則直言,投行的加入,正令區塊鏈ICO領域呈現越來越多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不少真正具備區塊鏈技術含金量與實際應用場景的ICO項目往往得不到資本市場追捧,反而是那些擅長概念炒作與玩“噱頭”的ICO項目搖身一變,成為“明星項目”且身價倍增,但最終這些劣勢項目真相敗露,損壞的是整個區塊鏈與ICO的聲譽。

“感覺整個ICO都被他們玩壞了。”他直言

最終轉化成資金青睞與幣價飆漲。”孫誠直言。

一位ICO投行機構人士對此反駁說,ICO投行服務並沒有外界想像的如此“簡單”。有時,他們需要與ICO專案發起方協商、博弈。比如,如何合理分配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資金比重,確保ICO項目在“上市融資”後,能有足夠的二級市場資金炒作拉高幣價,形成賺錢效應吸引更多資金入場。

“此前有家投行一味迎合ICO發起方的高募資額要求,將一二級市場資金全吸收過來用於上市募資,最終二級市場缺乏資金炒作,導致幣價一瀉千里,現在認購基金還在向投行問責。”這位ICO投行機構人士透露。

在他看來,賺錢效應凸顯背後,是整個ICO投行機構良莠不齊。甚至不少投行在接觸ICO項目方時,直接坦言他們有資源聯手數位貨幣交易平臺通過發佈虛假交易報價炒高幣價,確保發起方、投行與關聯投資機構順利獲利退出,讓散戶成為最後的“買單者”。

ICO領域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儘管ICO投行業務收入豐厚,孫誠坦言自己其實賺的都是“昧良心錢”。

有時他明知ICO項目缺乏實際應用場景與底層技術含金量,卻得想盡辦法把它包裝成所謂的“明星項目”招搖過市;有時為了炒高幣價做好市值管理業務,他不得不炮製各種炒作話題或虛假的資本運作“故事”,便於一些國內基金以類似傳銷的方式,向不知情的散戶投資者募集資金,共同拉高ICO幣價獲利退出。

“這些基金都是我們的金主,沒有他們的支持,包裝再好的ICO項目都無人問津。”他告訴記者。但多數參與ICO投行業務的人都知道,這些基金或多或少都會涉足代投業務。因此他們更關心ICO項目有多大的炒作題材與幣價投機拉漲空間,能否讓他們募集到更多資金“借新還舊”,確保資金鏈不斷裂;以及當ICO項目失敗後,他們能否獲取高額索賠額裝入自己腰包。

這讓孫誠預感到,ICO投行領域在經歷風光歲月後,正面臨越來越多的風險。他已打算完成手裡的兩單業務後,悄悄金盆洗手。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說不定自己運作的ICO專案突然卷款跑路,眾多投資人就會找我算帳。”他感慨說。

一家區塊鏈項目創業者則直言,投行的加入,正令區塊鏈ICO領域呈現越來越多的劣幣驅逐良幣效應。不少真正具備區塊鏈技術含金量與實際應用場景的ICO項目往往得不到資本市場追捧,反而是那些擅長概念炒作與玩“噱頭”的ICO項目搖身一變,成為“明星項目”且身價倍增,但最終這些劣勢項目真相敗露,損壞的是整個區塊鏈與ICO的聲譽。

“感覺整個ICO都被他們玩壞了。”他直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