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苑:回味羊角粽

過大年, 肯定要有粽子, 這是我們民間的習俗。

過年的粽子, 是大粽子。 我們這裡的大粽子, 分綠豆粽和豆沙粽, 主料都是糯米。 裡面的配料有綠豆或豆沙, 部分還會配入板栗、花生一類的東西。 不管怎麼配, 大粽子大體上就分這兩大類, 綠豆粽是鹹的, 豆沙粽是甜的。 鹹的也好甜的也罷, 粽子的中間總要放進一大塊的肥豬肉, 這是粽子味道的關鍵, 決定著粽子的口感。

過端午節, 也肯定要有粽子, 這也是我們民間的習俗。

端午節的粽子不像春節的大粽子那麼複雜。 包大粽子, 要用大粽葉子包, 捆上許多繩子,

粽子中間部位有一邊隆起, 兩頭是扁的, 煮熟的大粽子得有一斤來重, 有的還不止一斤, 看是在什麼地方做, 什麼人包的。 端午節包的則是小粽子, 形狀上一頭大一頭小, 大的一頭呈兩個角, 小的一頭圓圓尖尖, 俗稱“羊角粽”。 端午節的粽子一般就單用糯米來包, 不放餡, 吃的時候蘸點白糖, 很有韌度。

端午節包羊角粽, 與紀念屈原有關, 但為何會包成羊角的形狀, 我不知道。

小的時候, 每到端午節, 我們就會跑到江邊去看龍舟比賽, 不過眼看比賽, 心卻惦記著家裡的羊角粽, 猜想著母親是不是已經煮好了那些小粽子。 熱鬧過後, 一路小跑著回家。 回到家, 先咕嚕嚕的喝下一杯涼開水, 這會兒母親就已經為我們剝好羊角粽葉, 把熱氣噴噴的小粽子遞過來,

讓我們開懷大吃, 這一頓, 也就權當晚飯了。

母親不是本地人, 她從小就沒幹過什麼家務活, 飯菜做的都很勉強, 更別說包粽子了。 年節裡看到別家孩子有粽子吃, 她就很著急, 硬是利用有限的一點休息時間, 自己摸索著學會了包粽子。 母親包的羊角粽, 不是很好看, 但在“內容”上, 她下了點功夫, 糯米之外混進一些板栗豬肉, 再調上一點調料, 這樣我們吃羊角粽就不用再蘸白糖。

不知是不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母親的忌日偏偏也是在端午節這一天。 我吃不到母親親手包的羊角粽, 已經有許多年了。 每當端午節臨近, 母親為我們剝羊角粽葉的那一幕, 總是會浮現在我的眼前, 儘管我再也吃不到這個讓我們日思夜想的小粽子了,

但它一直都埋藏在我的心裡。

端午節為何要有粽子, 據說是因為當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後, 百姓莫不感歎哀傷, 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 紛紛用竹葉包上米團投入江中, 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團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粽子正是由這些竹葉包米團逐漸發展而成。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端午節吃粽子, 本是為紀念屈原而起。 我們吃粽子, 是沾了屈原的光。 母親只是當今中國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但她的學包粽子, 卻與屈原有一點的關係, 而且她還是在端午節這一天故去的。 因此我們在端午節吃羊角粽, 不僅是沾了屈原的光, 更是沾了母親的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