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緊抓這兩點 這是中興再“興”的真正機會!

是否從此次事件中深刻吸取了兩個教訓, 恰恰是中興在脫困後能否再度興起的關鍵。

4月16日開始, 這家全球第四大通信設備供應商似乎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當日, 美國商務部宣佈, 將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 禁令有效期將長達七年。

受此影響, 中興通訊A、H股(000063.SZ, 00763.HK)17日雙雙停牌, 原定要於20日發佈的2018年一季報也需要重新評估。 中信保誠等基金公司則直接大幅下調了其公司估值。 而由於是中興的相關供應商, 美國公司Acacia Communications的股價在禁令宣佈後即應聲暴跌了逾35%。

黑天鵝來的如此突然。

一個月前, 投資者們還欣喜于中興通訊發佈的2017年年報, 同比高達293%的利潤增幅, 著實是近年來業績最好的一年。

而資本市場的這些波動, 還只是風暴降臨前的些許波瀾。

這兩日, 一張照片在眾多科技屆人士的朋友圈中流傳, 據多位業內人士及媒體辨認, 照片中的三個人應是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董事長殷一民和總裁趙先明, 地點則是深圳寶安國際機場, 由於中興並未公開回應, 三人的目的地未知。

76歲的侯為貴執掌中興超過三十年, 他恐怕沒想到, 自己剛退休兩年, 公司就面臨一場巨大的風暴。

這次中興的危機之大已毋庸贅言, 其三大主營業務:基站、光通信、手機, 均對美國產的晶片和其他零部件有依賴, 且已形成固定模版, 短時間內難以用其他產品替代。 如果供應鏈被徹底掐斷, 庫裡的存貨用完後何以為繼, 成了未知數。

財報顯示, 中興通訊去年的營收達1088.2億, 100%來源於通訊設備製造, 並無其他收入來源。 生產一旦停工, 如無外力幫扶, 想要堅持7年, 難度難以想像。

好在一些積極的信號已有所顯現。 中國商務部17日已表態, 指出中方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隨時準備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更是在19日的相關回應中強調, 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聰明, 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20日, 中興通訊在官網上發佈聲明, 稱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 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 不能接受。

以史為鑒, 美國曾有過類似操作。

上世紀70年代開始, 日本半導體產業迅速騰飛, 到90年代末,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已佔據全球半壁江山, 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日企有6家, NEC、東芝和日立分列三甲。

此消彼長, 美國坐不住了。 1985年, 美國半導體企業指稱日企低價傾銷,

向美國商務部提出訴訟。 基於此, 日美兩國於1986年簽署了“半導體協議”, 意在限制日本半導體的對美出口, 同時擴大美國半導體在日本市場的份額。

結果到了1987年, 美國政府以日本未能遵守協議為由, 對微機等日本有關產品採取了徵收100%進口關稅的報復性措施。 之後兩國於1991年又簽定了新的“半導體協議”, 再度向美方讓利。 而等到1996年協議屆滿時, 物是人非, 日企的市場份額早已被美企所超越。

如今中國的高新產業正在加速發展, 切不可重蹈日本覆轍。 因此, 從宏觀層面而言, 防範美方“借題發揮”, 將其“小心思”早早撲滅就十分必要。 從這個意義上說, 此時中興是需要大家支援的。

但必須強調的是, 這種支持不是無條件的,

要看中興是否從此次事件中深刻吸取了兩個教訓。 而這也恰恰是在中興脫困後, 能否再度興起的關鍵。

首先是要重視“合規性”, 不要落人口實。

中國商務部在17日表態時, 曾有過表示, “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 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 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

這也是此次輿論場上出現分歧的原因。 有相當一部分聲音認為, 中興違反了美國的法規, 且證據明確, 理應被處罰。

此次美方的制裁源於2017年時的一份和解協議。 當時, 由於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 中興通訊與美國商務部達成認罪和解協定。

根據這份協定, 中興通訊共計被罰約11.92億美元, 同時會有7年的“觀察期”, 如不違約, 將可免除3億美元罰款, 暫緩執行的“封殺”令也會予以解除。

而美國商務部在近日的聲明中表示,根據協定,中興通訊承諾解雇4名高級雇員,並通過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35名員工。但中興只解雇了4名高級雇員,未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這成為了此次美方採取措施的理由。

據媒體援引的消息人士稱,美國啟動拒絕令後,中興公司已經在強化合規管理,要求“每個員工重新學習歐美法律、法規、反賄賂等知識,參加合規考試要做到100分(滿分)才算通過。”

對此,獨立TMT分析師付亮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在國際市場中,尤其是與這種強權國家在對話時,要理解他們的規則,並善用他們的規則。

而通過這次事件,中國製造業的短板問題再一次引發了輿論熱議。沒有核心技術,“缺芯少魂”,在面對美國禁令時就很難硬氣起來,這對於中興來說也是最大的教訓。

一家市值上千億、業務遍及全球、行業內排行第四的公司,一紙禁售令就讓未來前景蒙上了陰影,反差之強烈讓人不禁啞然。

這還不只是中興一家的心病。

據海關總署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口金額為2601.43億美元,繼續蟬聯第一大單項進口商品;2016年,這項金額為2270.26億美元,是同期原油進口額(1164.69億)的近兩倍。

近年來國內在互聯網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不少,造富了一批企業,但在真正的核心技術層面,“受制於人”之感仍難以揮去。

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指出,在晶片領域,中國同國際尤其是美國先進水準相比,差距還是很大。“中國在發展晶片產業方面已經積累了數年的經驗,一些相對低端的可以做到量產,但在高端晶片還必須要依靠進口。”

付亮也持相同的觀點, “比如5G技術,終端晶片的研究直接決定了5G的方式和速度,從這一點來說,我們自己的晶片僅能支援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還需要進口,尤其是特別尖端的晶片。”

沒有核心技術怎麼辦,買?很難辦到了。

以美國的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為例,其近年來對中資收購半導體企業的審核越來越嚴苛,已經接連“攪黃”多筆生意。

2015年7月,紫光集團提出以230億美元收購Micron Technology,結果被回復稱收購提議不現實,因CFIUS會因國家安全顧慮加以阻止。

2016年11月, Axitron SE公告稱, CFIUS審查後認為收購交易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危害。當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否決了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Axitron SE的計畫。

2017年9月,美國財政部發佈聲明,總統特朗普下達行政指令,叫停凱橋基金收購Lattice Semiconductor的交易。聲明稱, CFIUS和總統評估認為該交易對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想要核心技術,就需自己下力氣。而對於中興來說,加強研發能力已刻不容緩。

近三年來,中興通訊在研發上的投入均顯弱勢,翻看其財報,自2015到2017年,中興公司研發投入分別是122億,127.62億,129.6億元,平均增速均不足5%。而公司研發人員數量也在逐年減少,到2017年,公司的研發人數已從2015年的31703人減少到了28942人。

這方面,華為的情況值得參考。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4月17日的公開講話中透露,2017年,華為用於研發的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的費用超過3940億元。而未來十年,仍將保持研發費用不低於收入15%的增長速度。

此次中興陷入危機,後續如何脫困仍待觀察。但警鐘已敲響,不想永遠只能跟在後面,那麼中國的企業們,都需加把勁了。

本文源自中新經緯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暫緩執行的“封殺”令也會予以解除。

而美國商務部在近日的聲明中表示,根據協定,中興通訊承諾解雇4名高級雇員,並通過減少獎金或處罰等方式處罰35名員工。但中興只解雇了4名高級雇員,未處罰或減少35名員工的獎金。這成為了此次美方採取措施的理由。

據媒體援引的消息人士稱,美國啟動拒絕令後,中興公司已經在強化合規管理,要求“每個員工重新學習歐美法律、法規、反賄賂等知識,參加合規考試要做到100分(滿分)才算通過。”

對此,獨立TMT分析師付亮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在國際市場中,尤其是與這種強權國家在對話時,要理解他們的規則,並善用他們的規則。

而通過這次事件,中國製造業的短板問題再一次引發了輿論熱議。沒有核心技術,“缺芯少魂”,在面對美國禁令時就很難硬氣起來,這對於中興來說也是最大的教訓。

一家市值上千億、業務遍及全球、行業內排行第四的公司,一紙禁售令就讓未來前景蒙上了陰影,反差之強烈讓人不禁啞然。

這還不只是中興一家的心病。

據海關總署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積體電路進口金額為2601.43億美元,繼續蟬聯第一大單項進口商品;2016年,這項金額為2270.26億美元,是同期原油進口額(1164.69億)的近兩倍。

近年來國內在互聯網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不少,造富了一批企業,但在真正的核心技術層面,“受制於人”之感仍難以揮去。

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指出,在晶片領域,中國同國際尤其是美國先進水準相比,差距還是很大。“中國在發展晶片產業方面已經積累了數年的經驗,一些相對低端的可以做到量產,但在高端晶片還必須要依靠進口。”

付亮也持相同的觀點, “比如5G技術,終端晶片的研究直接決定了5G的方式和速度,從這一點來說,我們自己的晶片僅能支援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還需要進口,尤其是特別尖端的晶片。”

沒有核心技術怎麼辦,買?很難辦到了。

以美國的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為例,其近年來對中資收購半導體企業的審核越來越嚴苛,已經接連“攪黃”多筆生意。

2015年7月,紫光集團提出以230億美元收購Micron Technology,結果被回復稱收購提議不現實,因CFIUS會因國家安全顧慮加以阻止。

2016年11月, Axitron SE公告稱, CFIUS審查後認為收購交易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危害。當年12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否決了福建宏芯投資基金收購Axitron SE的計畫。

2017年9月,美國財政部發佈聲明,總統特朗普下達行政指令,叫停凱橋基金收購Lattice Semiconductor的交易。聲明稱, CFIUS和總統評估認為該交易對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想要核心技術,就需自己下力氣。而對於中興來說,加強研發能力已刻不容緩。

近三年來,中興通訊在研發上的投入均顯弱勢,翻看其財報,自2015到2017年,中興公司研發投入分別是122億,127.62億,129.6億元,平均增速均不足5%。而公司研發人員數量也在逐年減少,到2017年,公司的研發人數已從2015年的31703人減少到了28942人。

這方面,華為的情況值得參考。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4月17日的公開講話中透露,2017年,華為用於研發的費用達8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4%。近十年投入研發的費用超過3940億元。而未來十年,仍將保持研發費用不低於收入15%的增長速度。

此次中興陷入危機,後續如何脫困仍待觀察。但警鐘已敲響,不想永遠只能跟在後面,那麼中國的企業們,都需加把勁了。

本文源自中新經緯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