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美經貿糾紛進入不確定的階段之時, 兩個看似與此無關的個案突然被拋到公眾面前。
前述高通相關人士指出, 中興是高通的大客戶, 這次美國處罰中興, 高通也因此受到直接傷害。
有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中興佔據高通6%~10%的出貨量, 制裁一旦執行, 將對高通自身業務產生較大影響。 高通是中興智慧手機的主要晶片供應商之一。 市場調研公司IHS Markit提供的資料顯示, 中興去年的智慧手機出貨量約為4640萬部。 Canalys的統計資料顯示, 該公司近年來已不再是中國十大智慧手機製造商之一。 但在美國智慧手機市場,
3月12日, 經過三輪出價和清理董事會的反復較量, 博通對高通總計1420億美元的惡意收購, 最終被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終止了動議。 一個普遍的疑問是, 如果特朗普能以國家安全名義叫停“通通合併”, 中國為何不能以類似的理由叫停同樣對產業影響巨大的高通收購恩智浦?

2015年, 中國國家發改委對高通展開了反壟斷調查, 國內手機廠商批評高通收取了不合理的專利費, 最終向高通開出了近10億美元的罰單, 隨後, 高通公開發佈簡要版整改措施, 降低了專利費標準, 並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商業模式改變。 之後兩年, 高通和幾乎所有的中國手機廠商簽署了專利授權協定。
到底是不是一張牌
中國政府對高通的反壟斷審查重啟, 與中興在美國商務部遭遇禁令之間, 到底是不是彼此叫牌的關係, 各方說法並不一致。
一位元中興公司的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稱, 在美國商務部發出禁令的當天,
但其他方面的資訊卻顯得不那麼樂觀。 19日舉行的一場中美雙邊投資溝通會上,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等, 進行通盤討論。 當然, 高通也會評估, 在何種條件下如何因應中國商務部的要求, 以達成收購恩智浦的計畫, 同時避免對高通未來的營運有所影響。
“而中國商務部自然也會以保護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角度, 後續與高通保持討論, 因此, 若高通將首要目標視為收購恩智浦,

佛羅斯特研究, 還將通過全球最廣泛的銷售管道控制數據機、NFC、WiFi等基帶晶片市場。
一位曾任職恩智浦荷蘭總部的資深人士提醒第一財經記者, 如若高通並購恩智浦獲得放行,
“如果在汽車電子領域加強互動, 中國廠商就真的徹底沒戲了。 ”電子創新網CEO張國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今年的巴展上, 高通和恩智浦分別展示了相關的技術方案和標準協議, 如果未來產業由高通來主導, 大家很害怕對方再來收專利費。 “一個是數字老大, 一個是類比老大, 如果在汽車電子領域強強聯手, 中國廠商將會承受非常大的壓力。 ”
姚嘉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如果合併成功, 對於傳統的車用晶片業者如意法半導體(ST)、英飛淩(Infineon)、瑞薩(Renesas)等, 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高通可望取得更多車用領域的客戶群,與此同時,也能分散近年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的風險。
戴鯤認為,考慮到中國市場對高通的戰略意義,談判進程的延長必然對高通在物聯網(IoT)特別是車載晶片領域的戰略佈局造成不利影響。“相信中國政府會秉承一貫的開放態度與互惠原則最終批准此項收購,但是談判進程必然會延長,也存在要求高通進行類似恩智浦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時的剝離部分業務與國內企業進行合作的可能。”
“合併若失敗,高通恐怕會失去新一波的成長動能,在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華為與小米自行開發處理器以及與蘋果之間訴訟戰仍在持續等情況下,高通未來的營運相對不樂觀。”姚嘉洋對記者說。
高通可望取得更多車用領域的客戶群,與此同時,也能分散近年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的風險。戴鯤認為,考慮到中國市場對高通的戰略意義,談判進程的延長必然對高通在物聯網(IoT)特別是車載晶片領域的戰略佈局造成不利影響。“相信中國政府會秉承一貫的開放態度與互惠原則最終批准此項收購,但是談判進程必然會延長,也存在要求高通進行類似恩智浦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時的剝離部分業務與國內企業進行合作的可能。”
“合併若失敗,高通恐怕會失去新一波的成長動能,在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華為與小米自行開發處理器以及與蘋果之間訴訟戰仍在持續等情況下,高通未來的營運相對不樂觀。”姚嘉洋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