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藝術創作體現時代主題

司徒喬作品《宋慶齡像》。 主辦方供圖

司徒傑作品《白求恩像》。 主辦方供圖

20世紀, 廣東開平司徒家族中走出了兩位藝術大家:一位是繪畫領域聲名顯赫的司徒喬;一位是在雕塑領域卓有建樹的司徒傑。 回顧上世紀的中國美術史, 有兩個鮮明揭示時代主題的關鍵字:“救亡”與“愛國”。 司徒喬與司徒傑兄弟就生活在這個風起雲湧的百年裡。 正如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白雲濤所說:“這對兄弟的人生履歷與藝術創作緊扣時代主題,

為中國二十世紀藝術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

4月18日, “司徒喬、司徒傑捐贈作品展”在國博開幕, 這對“藝術兄弟”也以展覽的形式再次相聚。 展覽共呈現“一門兩傑”80件精品力作, 其中包含司徒喬的戰後災情主題國畫《義民圖》及司徒傑的雕塑《諾爾曼·白求恩像》《孫中山像》等。 展覽持續至5月18日。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劉長欣 南方日報記者 陶明霞

《義民圖》引人注目

展覽的第一部分, 通過51件館藏藝術作品, 以“國殤紀行”和“東方曙光”兩個單元, 呈現出司徒喬筆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民生多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時代新象, 展現出藝術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使命擔當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司徒喬的藝術創作主要集中在20世紀上半葉, 受大環境影響, 其作品常常反映“救亡主題”。 白雲濤表示:“他以畢生的勤奮和人道主義精神, 以畫筆來描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 描繪社會苦難, 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藝術感染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司徒喬先生熱情謳歌和平繁榮的新時代。

展覽中, 司徒喬創作的戰後災情主題國畫作品《義民圖》引人注目, 這也是司徒喬捐贈給國博的作品中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最高的一件。 白雲濤認為, 《義民圖》反映了司徒喬透過正義的目光深刻表現出中國勞苦大眾的血和淚, 展現了藝術家的“良心”與“良知”。 “作品直接傳達出的是災難與恐懼,

更深層的是要喚起人民的覺醒, 號召大家‘從災難中像巨人一樣崛起’。 ”

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員陳志雲說, 1946年, 司徒喬攜妻子馮伊湄進行了漫長的戰後災情五省紀行, 一人以圖畫, 一人以文字, 記錄下了戰後的社會現狀。

“他們秉持了知識份子的良心與正義, 以自己的畫筆、文筆, 真實記錄了這段災難歷史。 我想也正是因為他們當初的這份非凡的勇氣和道德擔當, 使得其作品最終落戶到中國國家博物館, 為我們後人永遠紀念。 ”陳志雲感慨道。

“亞太和會”主題作品集中展出

司徒喬之女司徒雙、司徒喬外孫完強也來到了開幕式現場, 因司徒雙身體抱恙, 完強替母親發言。 “我們家屬近年來先後與六個不同的博物館、美術館合作推動司徒喬展覽,

比較之下, 此次捐贈展規模不算大, 但分量沉甸甸的。 ”完強表示。

司徒喬與國博的緣分始於1950年。 那年, 司徒喬夫婦從美國回國參加祖國建設, 回京後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國博前身), 不久後才去中央美院油畫系任教授。 但當時司徒喬把自己的一箱畫遺忘在革命博物館, “自他去世之後, 家屬一直找不到這箱畫的下落, ”完強說。

在幾近放棄之時, 前幾年, 司徒喬之女司徒雙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寫信給國博當時的副館長陳履生, 最終起了作用。 陳履生讓藏品保管部的人去找, 果然在地庫裡找到一個舊箱子。 打開一看, 全是司徒喬的畫, 其中就有“義民圖長卷”。 “這個箱子躺在國博地庫足足有半個多世紀, 所幸沒有遭到破壞。”之後,國博讓司徒喬家屬一件件看了箱子裡的作品,登記在案,最後雙方簽訂了捐贈協定,正是根據協定,舉行了這次的捐贈作品展覽,並同時出版了圖錄。

此次展覽與眾不同的一大特點,是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型外事活動“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簡稱“亞太和會”)的風采。這是司徒喬“亞太和會”主題作品的首次集中展出。

1952年舉辦的“亞太和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外交盛事。作為大會特聘畫家,司徒喬滿腔熱情地用畫筆記錄下一個個人民外交的感人畫面,司徒喬還給每個代表團團長發言時畫了速寫,演講結束後請他們過目並簽字留念……會後,司徒喬在一款巨幅絲絹上精心打了底稿,準備日後畫一張大畫以弘揚人民外交的巨大勝利。“可惜死神過早奪去了他的生命(1958年去世),這就是後來馮伊湄寫的司徒喬傳記取名《未完成的畫》的由來。”完強說。

創作《白求恩》拒收勞務費

司徒傑是我國著名雕塑家,先後任教于“國立北平藝專”和“中央美術學院”。司徒傑尤善人物雕塑,他的藝術創作主要集中在20世紀下半葉,其作品主要圍繞“愛國”主題。

他於1956年創作的《諾爾曼·白求恩像》,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具有經典意義的紀念碑式雕像之一,還是其現實主義紀念碑雕塑創作的高峰。1983年完成的浮雕作品《中國鐵路工人在加拿大》和1996年創作的《孫中山像》,無不表現出司徒傑滿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愛國熱情。這三件重要作品也均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司徒傑先生特別重視從民族民間藝術中汲取精華,他以傳統藝術為基點,深入研究民間雕塑,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中西雕塑技法與理念,創作了一批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民族氣派的精品力作。”國博副館長白雲濤評價。

本次展覽的第二部分通過29件雕塑、“以碑立傳”和“融貫東西”兩個單元反映出司徒傑獨特的雕塑創作經歷,展現了他所秉持的“結合中西,以民族為本”的現代民族雕塑發展理念和獨具匠心的個性化探索實踐。

司徒傑是司徒喬的五弟,展覽呈現兩位元藝術兄弟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在布展中著力呈現兩人的血緣關係。例如司徒傑所創作的《司徒喬浮雕》這一作品,被擺在展覽的顯要位置。

“父親熱愛藝術。終其一生,孜孜以求在作品中融合中西雕塑技法與理念。”司徒傑女兒司徒蒙說。司徒傑幾十年如一日刻苦學習和研究中國民間雕塑藝術,廣泛的學習和實踐,給他在藝術創作和學習研究以極大的滋養。“他的作品永遠在探索中,無論是材料、風格,都希望能有最好的風采和特點。”司徒蒙記得,在《白求恩》專案落成之後,司徒傑卻謝絕了有關部門所給的7000元勞務費,“他說,白求恩為中國的革命獻出了生命,我做這點事,不算什麼。”

幾十年後,司徒傑獨自在加拿大的地下室裡創作出了《中國鐵路工人在加拿大》。“沒有人給投資,所有的材料都是他自己買的。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儘快完成這件雕塑。為的是紀念中國工人為建設太平洋鐵路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司徒蒙說。

所幸沒有遭到破壞。”之後,國博讓司徒喬家屬一件件看了箱子裡的作品,登記在案,最後雙方簽訂了捐贈協定,正是根據協定,舉行了這次的捐贈作品展覽,並同時出版了圖錄。

此次展覽與眾不同的一大特點,是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型外事活動“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簡稱“亞太和會”)的風采。這是司徒喬“亞太和會”主題作品的首次集中展出。

1952年舉辦的“亞太和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外交盛事。作為大會特聘畫家,司徒喬滿腔熱情地用畫筆記錄下一個個人民外交的感人畫面,司徒喬還給每個代表團團長發言時畫了速寫,演講結束後請他們過目並簽字留念……會後,司徒喬在一款巨幅絲絹上精心打了底稿,準備日後畫一張大畫以弘揚人民外交的巨大勝利。“可惜死神過早奪去了他的生命(1958年去世),這就是後來馮伊湄寫的司徒喬傳記取名《未完成的畫》的由來。”完強說。

創作《白求恩》拒收勞務費

司徒傑是我國著名雕塑家,先後任教于“國立北平藝專”和“中央美術學院”。司徒傑尤善人物雕塑,他的藝術創作主要集中在20世紀下半葉,其作品主要圍繞“愛國”主題。

他於1956年創作的《諾爾曼·白求恩像》,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具有經典意義的紀念碑式雕像之一,還是其現實主義紀念碑雕塑創作的高峰。1983年完成的浮雕作品《中國鐵路工人在加拿大》和1996年創作的《孫中山像》,無不表現出司徒傑滿懷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愛國熱情。這三件重要作品也均在本次展覽中展出。

“司徒傑先生特別重視從民族民間藝術中汲取精華,他以傳統藝術為基點,深入研究民間雕塑,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中西雕塑技法與理念,創作了一批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民族氣派的精品力作。”國博副館長白雲濤評價。

本次展覽的第二部分通過29件雕塑、“以碑立傳”和“融貫東西”兩個單元反映出司徒傑獨特的雕塑創作經歷,展現了他所秉持的“結合中西,以民族為本”的現代民族雕塑發展理念和獨具匠心的個性化探索實踐。

司徒傑是司徒喬的五弟,展覽呈現兩位元藝術兄弟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在布展中著力呈現兩人的血緣關係。例如司徒傑所創作的《司徒喬浮雕》這一作品,被擺在展覽的顯要位置。

“父親熱愛藝術。終其一生,孜孜以求在作品中融合中西雕塑技法與理念。”司徒傑女兒司徒蒙說。司徒傑幾十年如一日刻苦學習和研究中國民間雕塑藝術,廣泛的學習和實踐,給他在藝術創作和學習研究以極大的滋養。“他的作品永遠在探索中,無論是材料、風格,都希望能有最好的風采和特點。”司徒蒙記得,在《白求恩》專案落成之後,司徒傑卻謝絕了有關部門所給的7000元勞務費,“他說,白求恩為中國的革命獻出了生命,我做這點事,不算什麼。”

幾十年後,司徒傑獨自在加拿大的地下室裡創作出了《中國鐵路工人在加拿大》。“沒有人給投資,所有的材料都是他自己買的。他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儘快完成這件雕塑。為的是紀念中國工人為建設太平洋鐵路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司徒蒙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