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起亞新智跑可以治癒選擇恐懼症,但能治好韓國車慘澹的銷量嗎?

這種拉低自身產品標準去和自主品牌拼價格的手段不是長久之計, 如何以更高的性價比推廣全新車型是更考驗現代和起亞的難題。

文|max

上市日期:4月16日

廠家指導價:11.99-13.99萬元

可買指數:65%

在駕仕派小夥伴們糾結的討論到底該選擇哪一款本田全新雅閣的時候, 大家似乎並未注意到, 東風悅達起亞也在同一天發佈了“新一代”智跑。 相比于廣汽本田繁密的車型配置清單, 這次韓國人只提供2.0L手動時尚版和2.0L自動智享豪華版兩個選項,

徹底治癒了消費者的選擇恐懼症。

而且仔細考慮的話, 其實起亞只給了潛在客戶一個選項:價格貴了2萬元的自動擋車型, 不僅升級為6速自動變速箱、電子手刹和18寸輪轂, 還增加了LED日行燈、投射式遠近光一體自動前大燈、LED霧燈、LED組合尾燈、鯊魚鰭天線、全景天窗、電動折疊/加熱外後視鏡、自動空調、後排出風口、7英寸液晶儀錶盤、自動駐車、電動調節駕駛席、皮質方向盤/排擋杆、前/後排可調頭枕、定速巡航、無鑰匙進入/啟動、倒車影像、胎壓監測和包含8英寸顯示幕在內的智慧互聯系統……看明白了吧?這一大堆配置算下來放在別的車型上怎麼也不止2萬元的差距了。

所以如果真喜歡新智跑的話, 其實只能買自動智享豪華版——真差這2萬塊?去借錢、按揭也得買這個配置才划算。

用新智跑這個13.99萬的價格橫向比較, 其實這回起亞算是拿出了誠意。 2016款的智跑2.0L自動兩驅DLX版, 作為次頂配的指導價17.78萬, 實際終端優惠在3萬元左右, 在它成交價高於新智跑的情況下配置卻少了自動大燈、電子駐車、自動駐車、胎壓監測、定速巡航、主駕駛電動座椅和全套智慧互聯系統, 多出的則只有自動防眩目內後視鏡、車內氛圍燈、CD機、方向盤前後調節這樣存在感不強的裝備。

再用起亞新車對比同門師兄——剛發佈不久的現代新ix35,我們發現新智跑還是很理智的保持了更高的性價比。相比同樣定價13.99萬的ix35智勇暢想版,起亞產品有電子駐車、定速巡航、發動機啟停、自動駐車、自動空調、全景天窗和車聯網設備,即便和要價15.19萬元的新ix35智勇暢聯版比較,也只是缺少車道偏移、主動刹車等主動安全功能。

之前現代拿出新ix35時,我們就已經為韓國車企破釜沉舟的決心所震撼,它的定位已經不是對標合資品牌——更像是在跟吉利博越、哈弗H6和榮威RX5這樣的熱門自主車型搶奪緊湊級SUV市場。雖然新ix35依舊是韓國人慣用的舊瓶裝新酒策略,但如此拉低自身定位還是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隱患,並且擠壓了ix25的生存空間。

不過在一潰千里的銷量面前,韓國品牌已經顧不上顏面,而事實證明這樣的降維打擊尚有療效——新ix35在去年11月上市後,今年前三月銷量分別達到16540、8691和12616輛,基本穩定在過萬的水準,佔據北京現代整個銷量的四分之一份額。

回過頭來看東風悅達起亞,如今算是複製了現代新ix35的路線圖。雖然新智跑的設計語言在我看來並不如現代新車那麼成熟,但在性價比面前,這些細節上的不足都可以被務實的消費者忽視。

畢竟這款在8年前上市的車型幾乎沒有輝煌過,在緊湊型SUV大肆收割市場份額時,起亞每月平均也只能賣出五六千輛智跑,近年更是維繫在月銷量不足兩三千的低位。能夠在這樣的舊平臺上挖掘出潛力,對於韓國人來講是極為重要的事情——起亞在中國市場的根基比常年維持百萬級年產量的現代更加薄弱,若是新智跑能實現年銷10萬輛的表現,毫無疑問將為東風悅達起亞這艘飄搖小船在黑暗的大海中找到一盞明燈。

問問總結

老實講,以起亞當下的生存狀態來說哪兒還顧得上品牌定位,能有一款好賣的車型養活經銷商才是王道,至於KX3、KX5這樣月銷量甚至只有三位數的新一代SUV,說到底也不存在被新智跑擠佔的問題,就算完全丟掉也沒啥可惜。

所以在韓國車企不再風光無限的情況下,以舊車型改造出來的“新一代”智跑應該還是能有迴光返照的表現,如果起亞的行銷推廣能給力一些,月銷量徘徊在破萬的水準也有可能。

但是這種拉低自身產品標準去和自主品牌拼價格的手段不是長久之計,如何以更高的性價比推廣全新車型是更考驗現代和起亞的難題——畢竟韓國人不能指望以後又靠“新一代”KX5來接班新智跑。

再用起亞新車對比同門師兄——剛發佈不久的現代新ix35,我們發現新智跑還是很理智的保持了更高的性價比。相比同樣定價13.99萬的ix35智勇暢想版,起亞產品有電子駐車、定速巡航、發動機啟停、自動駐車、自動空調、全景天窗和車聯網設備,即便和要價15.19萬元的新ix35智勇暢聯版比較,也只是缺少車道偏移、主動刹車等主動安全功能。

之前現代拿出新ix35時,我們就已經為韓國車企破釜沉舟的決心所震撼,它的定位已經不是對標合資品牌——更像是在跟吉利博越、哈弗H6和榮威RX5這樣的熱門自主車型搶奪緊湊級SUV市場。雖然新ix35依舊是韓國人慣用的舊瓶裝新酒策略,但如此拉低自身定位還是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隱患,並且擠壓了ix25的生存空間。

不過在一潰千里的銷量面前,韓國品牌已經顧不上顏面,而事實證明這樣的降維打擊尚有療效——新ix35在去年11月上市後,今年前三月銷量分別達到16540、8691和12616輛,基本穩定在過萬的水準,佔據北京現代整個銷量的四分之一份額。

回過頭來看東風悅達起亞,如今算是複製了現代新ix35的路線圖。雖然新智跑的設計語言在我看來並不如現代新車那麼成熟,但在性價比面前,這些細節上的不足都可以被務實的消費者忽視。

畢竟這款在8年前上市的車型幾乎沒有輝煌過,在緊湊型SUV大肆收割市場份額時,起亞每月平均也只能賣出五六千輛智跑,近年更是維繫在月銷量不足兩三千的低位。能夠在這樣的舊平臺上挖掘出潛力,對於韓國人來講是極為重要的事情——起亞在中國市場的根基比常年維持百萬級年產量的現代更加薄弱,若是新智跑能實現年銷10萬輛的表現,毫無疑問將為東風悅達起亞這艘飄搖小船在黑暗的大海中找到一盞明燈。

問問總結

老實講,以起亞當下的生存狀態來說哪兒還顧得上品牌定位,能有一款好賣的車型養活經銷商才是王道,至於KX3、KX5這樣月銷量甚至只有三位數的新一代SUV,說到底也不存在被新智跑擠佔的問題,就算完全丟掉也沒啥可惜。

所以在韓國車企不再風光無限的情況下,以舊車型改造出來的“新一代”智跑應該還是能有迴光返照的表現,如果起亞的行銷推廣能給力一些,月銷量徘徊在破萬的水準也有可能。

但是這種拉低自身產品標準去和自主品牌拼價格的手段不是長久之計,如何以更高的性價比推廣全新車型是更考驗現代和起亞的難題——畢竟韓國人不能指望以後又靠“新一代”KX5來接班新智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