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普陀山擬IPO到撤回IPO,說明了什麼問題?

普陀山IPO

普陀山, 對於我們來說, 並不陌生, 而作為佛教名山的普陀山, 還享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的美譽。 與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一起,

合稱為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 其不僅僅在國內, 而且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良好的美譽以及全球影響力。

作為一個神聖的地方, 本不應該與金錢、商業化掛鉤, 而對於以佛教名山的名義進行IPO更是不可取。 但, 遺憾的是, 作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目前已有峨眉山、九華山登陸A股市場上市融資, 而近期更有普陀山計畫IPO上市融資, 而把IPO融資與神聖的佛教名山聯繫到一起, 確實讓本身具有神聖色彩的佛教名山帶有顯著的商業化特色。

實際上, 無論是已在A股成功上市的峨眉山、九華山, 還是計畫IPO的普陀山, 本身上市的核心並非佛教活動場所本身, 而是當地的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 對於旅遊服務企業來說, 本身通過上市融資擴大經營範圍問題不大,

但若打著佛教名山的名義, 甚至直接用佛教名山進行取名, 那麼就大有問題的。

或許, 對於旅遊服務企業來說, 可以用其它的名字進行IPO申請, 即使上市的本質還是離不開圈錢的特徵, 但這並不會引起社會的激烈熱議。 然而, 旅遊服務企業借用佛教名山的名義進行IPO申請, 那麼這不僅損害到佛教名山的聲譽與社會地位, 而且還會傳遞出更多佛教商業化的誤解, 而對於佛教商業化的行為, 乃至佛教被承包的現象, 本身並不道德, 且對佛教本身構成較大的傷害。

需要注意的是, 近年來隨著居民財富收入的水漲船高, 房價、物價、生活成本等方方面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而人們的價值觀念以及思維方式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

站在當前的社會環境分析, 即使國內中產階層的家庭越來越多, 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愈發強烈, 但依舊難以擺脫對金錢利益的束縛。 與此同時, 在階層固化的背景下, 不少人希望借助一些契機賺大錢, 並完成階層晉升的目標, 但遺憾的是, 對於多數人而言, 階層晉升相當困難, 稍有不慎, 反而因一時的貪心無辜踩中投資理財的陷阱, 原本的階層晉升變成了階層降級, 得不償失。

不可否認的是, 現代人對金錢與房子的追求越來越明顯, 而這也是金錢價值觀的昇華表現。 然而, 人們追求金錢本身並無錯, 但可怕的是, 當人們把金錢利益作為信仰, 乃至把金錢財富及房子作為人與人之間比拼的標準,

那麼這才是最大的不幸。

用比較直接的話來描述, 企業上市募資最直接的目的是什麼?莫過於獲得融資管道、融資資金。 然而, 當企業募資成功, 獲得龐大的募資資金後, 最主要的用途莫過於擴大生產, 或擴大經營範圍, 而這系列舉措本質上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 歸根到底還是金錢利益的問題。

近年來, A股市場上市企業數量顯著增長, 融資規模愈發提升。 不可否認的是, 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積極性的影響, 且成就了不少企業的發展壯大。 但是, 同樣離不開企業過於注重融資, 忽視投資回報的現象, 而更為普遍的現象是, 在企業上市成功後, 大股東高管身價市值大幅飆升, 反而這並未能夠很好推動企業高管的積極創新以及堅守事業,

而當限售股解禁之際, 卻是大量股票的拋售, 完成系列套現目標。 更有甚者, 為了達到提前套現的目的, 還乾脆提前辭職, 而巨額的財富足夠他們享受一輩子。

從普陀山擬IPO到擬撤回IPO, 這本身來自於監管的要求, 但更多還是來自於社會輿論的壓力。 確實, 對於佛教商業化、金錢價值觀等理念的傳播, 確實會給佛教名山帶來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 而本來神聖的地方, 卻被戴上了IPO融資的帽子, 無疑讓普陀山“海天佛國、南海聖境”的美譽大打折扣。

旅遊服務企業希望上市募資固然可以, 但關鍵所在還是不能借用佛教名山的名義申請IPO。 或許, 更改一下名字再申請, 或暫時把IPO計畫擱置一下, 這也許是一種比較好的策略。

上市,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但仍然有大量企業排隊申請上市,這說明了A股市場的財富造富效應確實驚人。但對於這一現象的長期存在,本身也是一種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

這些年來,股票市場容量增加不少,股票市值也有所提升,但對於多數股民來說,卻並未從真正意義上獲得股市的持續回報。歸根到底,還是在於A股市場重融資的定位根深蒂固,企業只想著上市融資,卻甚少考慮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與此同時,對於部分地方上市公司而言,即使處於長期虧損的狀態,但也會存在特殊的照顧,而多年來繼續佔據著市場的資源,繼續利用著股票市場這一個融資平臺,而這一現象的長期存在,無疑也讓更多的企業產生上市的衝動,進一步加劇了中國股市重融資的定位特徵。

這也許是一種比較好的策略。

上市,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但仍然有大量企業排隊申請上市,這說明了A股市場的財富造富效應確實驚人。但對於這一現象的長期存在,本身也是一種不合理、不正常的現象。

這些年來,股票市場容量增加不少,股票市值也有所提升,但對於多數股民來說,卻並未從真正意義上獲得股市的持續回報。歸根到底,還是在於A股市場重融資的定位根深蒂固,企業只想著上市融資,卻甚少考慮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與此同時,對於部分地方上市公司而言,即使處於長期虧損的狀態,但也會存在特殊的照顧,而多年來繼續佔據著市場的資源,繼續利用著股票市場這一個融資平臺,而這一現象的長期存在,無疑也讓更多的企業產生上市的衝動,進一步加劇了中國股市重融資的定位特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