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最愛它青春鮮嫩的樣子——蠶豆

小小一粒蠶豆, 或煮或炸, 或脆或糯, 一口下去濁氣退散, 香遠益清。 在中國南北方, 對於蠶豆的記憶大相徑庭, 有人愛它青春鮮嫩的樣子, 有人愛它老去綿甜的滋味, 有人與它青梅竹馬, 有人與它異鄉相望……

最嫩的蠶豆早在南方4月就上市了, 尚未飽滿的豆莢躲在軟軟的羽葉間, 有細細的絨毛, 尾巴上尚留些殘花, 像極了蠶寶寶, 只顏色是青的, 當地人乾脆就叫它為“青蟲子”。 摘一條在手裡, 毛茸茸的, 硬軟適度, 手稍一用力就能掰斷, 兩三粒翠玉般的嫩蠶豆舒適地躺在軟白的海綿裡, 一擠就出來, 直接扔入口中, 清甜的汁液立刻在口中迸出, 鮮嫩莫名。

當蠶豆莢的肚子鼓起來以後, 生吃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當然是煮著吃或者炒著吃。 新鮮大捧的蠶豆從地裡摘下來, 用做炒紅莧、炒鹹菜、香油炒做蠶豆泥拌粥食, 都是清爽的體驗, 這也是江浙食豆最熱烈的時刻。 一般江浙菜愛加金華火腿粒、竹筍粒, 與蠶豆一同, 以鹹提鮮, 以鮮襯豆。 蠶豆重清脆口感, 急火快炒, 略施芡汁, 在口中應聲爆開, 充滿生命力, 爽脆的背後, 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味覺體現。

不過你千萬別認為這是道簡單的江浙菜, 鮮蠶豆講究當日剝豆當日食, 新鮮是首要因素, 其次就是鑊氣的技法, 開猛火, 油燒熱, 下豆、加料酒, 全程不能超過一分鐘, 豆的鮮、甜、脆, 濃縮在一瞬間, 豆腥味一絲也透不出來, 才算是成功。

端午節前後, 蠶豆殼稍稍變黑, 躲在裡面的蠶豆結實成熟了, 已不能稱之為嫩, 吃時除了剝殼, 也須去皮, 剝出的豆瓣有青色, 也有微黃或淡白的, 此時用豆瓣燒蛋湯, 味道極鮮, 直接剝了煮食也是江浙一帶孩童的難忘記憶。

無論你如何吃蠶豆, 最妙的味道還是不受干擾的豆之原味, 而最單純的做法莫過於“清炒蠶豆”, 據說這也是朱家溍先生家的招牌春夏菜:取用極嫩的蠶豆, 去掉內外兩層皮, 僅留最裡面的豆瓣, 和以大蔥清炒, 不加醬油, 僅用少許鹽、糖清炒, 味道獨到, 蠶豆的清香一覽無餘。 稍有挑剔的人甚至連蔥也不放, 將豆香100%地留住, 不捨得破壞分毫, 碧綠的一盤用青玉碟子盛著端上桌, 下酒下飯都相宜。

江浙還有一種吃法是將鮮豆瓣壓碎拌勻,放油鹽炒成蠶豆泥,用匙舀著吃,有蠶豆味,少了脆生的口感,糯糯的豆蓉老人孩子都吃得。比起秋後堅硬無比的老蠶豆,初夏的嫩豆滋味真勝出數倍。

初春直至入夏,不少南方人會舉家去太湖吃船菜,湖邊生著不少新蠶豆,隨手摘一莢給孩子嘗鮮,孩子便高興得手舞足蹈;初夏的北方,不少孩子口袋裡裝一把炒蠶豆,一路走一路吃,覺得日子就是這樣滿足。這樣一碟小菜,這樣一點豆香,好像童話一樣讓人重拾幸福。

下酒下飯都相宜。

江浙還有一種吃法是將鮮豆瓣壓碎拌勻,放油鹽炒成蠶豆泥,用匙舀著吃,有蠶豆味,少了脆生的口感,糯糯的豆蓉老人孩子都吃得。比起秋後堅硬無比的老蠶豆,初夏的嫩豆滋味真勝出數倍。

初春直至入夏,不少南方人會舉家去太湖吃船菜,湖邊生著不少新蠶豆,隨手摘一莢給孩子嘗鮮,孩子便高興得手舞足蹈;初夏的北方,不少孩子口袋裡裝一把炒蠶豆,一路走一路吃,覺得日子就是這樣滿足。這樣一碟小菜,這樣一點豆香,好像童話一樣讓人重拾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