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年報檢驗新三板保險機構“成色”保險仲介利潤豐厚

僅3年多時間, 已有3家保險公司和31家保險仲介公司掛牌新三板, 而年報成為檢驗這些中小保險機構業績成色的“試金石”。

從已披露年報的新三板保險機構來看, 相較於A股主機板保險四巨頭的日進鬥金, 掛牌新三板的3家保險公司2017年表現差強人意。 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 保險仲介公司近乎清一色斬獲豐厚利潤。

業績分化格局盡顯之餘, 成交量依舊是新三板掛牌企業揮之不去的“痛”。 統計發現, 34家保險機構掛牌新三板至今, 交易量不理想的不在少數, 逾半保險機構出現“零交易”。 中小保險機構若寄希望於新三板成為“補血”主管道,

至少從目前來看仍不現實。

車險成本高是硬傷險企淨利兩負一正

年報顯示, 2017年, 新三板上市的3家中小保險公司淨利潤表現呈“兩負一正”。 其中, 成立7年的眾誠保險依舊未走出虧損泥潭, 去年虧損額達到4296.7萬元;永誠保險淨利潤由盈轉虧, 去年虧損額達1578.72萬元。

僅有錦泰保險去年, 淨利潤達到800.17萬元, 同比增長121.98%。 不過, 從錦泰保險年報中“投資收益約1.25億元”的描述來看, 該公司去年淨利潤為正, 主要歸功於投資, 而非保險業務自身。

由於新三板掛牌的3家中小保險公司均為財險公司, 車險成本高企是導致它們業績不佳的共同“硬傷”。 商業車險費改後, 車險市場競爭加劇, 中小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提升,

擠壓了承保利潤的空間。 據上證報粗略統計, 這3家中小保險公司去年車險承保利潤均現虧損, 合計虧損3.55億元。

隨著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 中小財險機構的突圍壓力之大不言而喻。 和大部分中小同業一樣, 新三板掛牌的這3家中小保險公司的計畫是:做專、做細、做精, 即通過產品細分、客群區域細分來獲得競爭優勢。 如背靠國內大型電力集團的永誠保險就明確表示, 2018年要做專電力能源業務, 做強非車險業務, 做優車險業務。

集體轉型互聯網 17家保險仲介盈利

與3家中小保險公司淨利潤“兩負一正”所不同的是, 在新三板掛牌的保險仲介公司近乎清一色地斬獲豐厚利潤。

作為保險產業鏈中的分銷管道, 保險仲介機構已成為保險業衝擊新三板的主力軍。

截至目前, 已有31家保險仲介公司掛牌新三板, 其中有19家已披露2017年年報:15家持續兩年盈利, 2家扭虧為盈, 僅有2家出現淨虧損。

其中, 2017年淨利潤至少翻番的保險仲介公司有4家, 分別是恒榮匯彬、創悅股份、正迅保險和匯中保險。 其中, 正訊保險的淨利潤增速最快, 同比增長高達608.68%。

從淨利潤的絕對規模來看, 去年最賺錢的保險仲介公司是盛世大聯, 淨利潤達到7018.88萬元。 據記者瞭解, 盛世大聯業績領跑的背後, 主要源於這些年其深耕車險仲介市場、轉型互聯網, 不僅與多家汽車企業合作, 還自建APP聯姻保險公司、銀行提供汽車綜合服務。 同時, 據其年報描述:“加強了成本費用的控制, 運營費用增加比例低於營業收入增加比例,

對利潤增長有較大貢獻”。

事實上, 在“互聯網+”浪潮下, 保險仲介公司紛紛“入網”, 尋求提升淨利潤的新途徑。 從去年實現盈利的保險仲介公司年報來看, 搭建互聯網平臺成為它們共同的選擇。

交易量慘澹逾半保險機構“零成交”

掛牌門檻低、費用少等特點, 是中小保險機構彼時登陸新三板的主因。 然而, 由於缺乏流動性, 寄望於通過新三板解決資本補充問題, 預計短期內仍然難以實現。

梳理Choice資料發現, 在已掛牌新三板的3家保險公司和31家保險仲介公司中, 逾半數機構尚未啟動增發程式, 僅有恆榮匯彬、盛世大聯、新一站等13家曾啟動增發程式, 合計募集金額8.26億元。

從增發目的來看, 上述保險機構募資多用於補充資本、補充流動資金以及開展業務。

如恒榮匯彬兩次募資用於投資設立保險經紀機構和認購中原農險股份。

與冷清的增發一樣, 成交量依舊是新三板掛牌企業揮之不去的“痛”。 從交易情況來看, 掛牌至今, 半數以上保險機構的成交量為零。 僅有10多家保險機構協議轉讓成交金額約14億元, 共成交約4億股。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保險機構在新三板面臨的募集難、頻率低等問題, 其實是共性問題, 在整個新三板市場的大環境下, 保險機構很難獨善其身。

不過, 市場對此也有另一個層面的解讀:“雖然對於掛牌新三板的中小保險機構來說, 融資壓力難以在短期內得以釋放, 但登陸新三板有利於提升品牌效應, 倒逼公司規範發展,完善治理能力。相信隨著掛牌的中小保險機構自身成長發展、公眾化程度的提高,成交量將會逐步抬升。”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倒逼公司規範發展,完善治理能力。相信隨著掛牌的中小保險機構自身成長發展、公眾化程度的提高,成交量將會逐步抬升。”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