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消費金融“水大魚大” 撒網還要守法守規

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 恐怕是個難解的謎。 但是, 從各路機構的紛紛殺入, 到協力廠商機構的資料預測, 再到監管層的關注, 風口浪尖上的消費金融堪稱“水大魚大”。

根據麥肯錫去年下半年發佈的《2016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研報告》, 預計2020年短期消費信貸將接近10萬億元。 更有機構預測, 2020年剔除房貸後的消費金融規模體量為13萬億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測算, 2017年底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在8萬億元至9萬億元之間, 相較2016年增長30%左右。 可見, 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空間極為廣闊。

然而, 隨著消費金融的熱度升溫,

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崛起, 一些掙快錢的“捕魚者”迅猛殺入市場, 進而導致這一領域野蠻生長、監管套利頻出等亂象, 特別是校園貸、現金貸、套路貸、分期貸等滋生的“砍頭息”、畸高利率、暴力催收等引起了社會的強烈不滿。 隨後, 一系列監管政策出臺。

2017年11月份,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緊急下發《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 要求全國各省暫停批設互聯網小貸牌照。 12月份, 《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出臺, 明確要求, 禁止消費金融公司通過P2P網路借貸撮合等任何方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不得直接投資或通過理財等變相投資以“現金貸”、“校園貸”、“首付貸”等為基礎資產發售的(類)證券化產品和其他產品。

經過整頓之後, 校園貸、現金貸幾乎退出了市場。 但是, 一些公司雖然表面上退出了市場, 但現金貸等暴利的誘惑人不乏鋌而走險者。

因此, 未來需要通過合理引導、合法規範, 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首先, 我國應該加快建立和完善消費金融法律體系, 制定具體可操作的消費金融法律細則, 做到在消費金融領域,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加強消費金融監管, 謹防監管套利。 其次, 完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開放、完善征信系統, 建立統一的征信平臺。 三是, 目前我國對消費金融設立主體資格要求嚴格, 導致絕大部分持牌系消費金融機構都是由商業銀行主導的。

今後應該大力發展專業性的消費金融公司, “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