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赫拉巴爾》是閱讀的寓言,我們恐懼有一天不會思考

赫拉巴爾在談話錄《手帕結》中說:“《過於喧囂的孤獨》是我成熟的頂峰, 我只是用一種方法來表示一個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

這個只習慣於按老式方法來幹活的漢嘉, 遇上了使用機器的時代, 這就意味著在我國真個時代已經斷裂。 這種寫法既是現實主義的, 同時也是象徵性的。 整個時代持續了也許好幾百年或者上千年, 而漢嘉就 真個斷裂之間, 仿佛木板斷開的碎片紮進了他的體內, 不只是紮進他的心裡, 而且也紮進了他腦子裡。 ”

漢嘉是《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的主人公, 一個廢紙回收站的打包工。 他孑然一身, 沒有妻子兒女, 三十五年來, 每天都在昏暗潮濕的地窖中用壓力機處理廢紙和書籍。 終日與這些成噸重的書籍為伍, 他無意中獲得了滿腹的學識。 我們已經無法分辨何為書本的知識, 何為他自己的思想。 當這些書籍被處理成粉末和碎片後,

知識唯一的載體只有通過他的思想保存了下來。 他說, “我相信在那樣的時代, 當一切思想都只記載人的腦海中時必定格外美好, 那時倘若有人要把書籍送進壓力機, 他就只能放入人的腦袋, 然而即使這樣也無濟於事, 因為真實的思想來自外界, 猶如容器裡的麵條, 只是隨身攜帶著它而已。 因此全世界的柯尼阿什們焚書是白費力氣, 如果書上記載的言之有理, 那麼焚燒的時候便只會聽到書在竊笑, 因為一本地道的好書總是指著別處而溜之大吉。 ”

據說, 漢嘉的原型是赫拉巴爾做廢紙打包工時的一個同事。 這位法學博士一生做過很多不起眼的工作, 推銷員、倉庫管理員、煉鋼工、舞臺佈景工、廢紙回收站的打包工——打包工的工作他做了將近兩年, 從1954年10月到1956年2月。 當時與他一起幹活的是略微有點口吃的貝烏克特, 他曾經做過是一名體育教員和運動員, 但赫拉巴爾記住他, 是因為他是一個獨具風格的講故事者。 赫拉巴爾與貝烏克特不僅一起在廢紙回收站的地下室給廢紙打包,

還經常與他出入在附近的啤酒館。

赫拉巴爾在《新生活》一書中, 借他妻子的口談論漢嘉說:“我站起身來把臉轉過去, 因為漢嘉先生嘴裡呼出來的酒氣太難聞了。 我雖然站了起來, 可卻沒法離開這地方, 因為漢嘉先生在酒醉狀態中說的話是那麼精彩, 讓我驚訝得沒法挪步。 ”

與漢嘉在一起的經歷, 深宅廢紙回收站勞動的整個時期, 對赫拉巴爾來說印象是如此鮮活、強烈, 正如他在1987年的一次採訪中說:“我一次又一次地在小酒館裡講述我的這段經歷, 講得甚至連我都分不清自己和漢嘉整個人物, 我們彼此混為一體了, 於是, 我不知不覺將虛構甚至神秘揉進了我的講述裡。 我內心的這一切逐漸趨於成熟,

合成一體。 乃至使我不得不做到打字機跟前, 試著將這一切寫下了。 ”

《過於喧囂的孤獨》的風格如此成熟, 渾然天成, 以至於我們總把它解讀為一個時代的沉重寓言。 赫拉巴爾在書中借漢嘉之口說他讀到康得的《天國論》, 讀到怎樣在寂靜中, 在萬籟無聲的深夜,當意識悄然入睡時,不朽的神靈便用無名的語言談亂那些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事物,“這段文字使我如此震動,我跑出地下室,跑到通風井那兒仰望上面的一小片星空”,“每次唯讀一句,含咳嗽糖似的含在嘴裡,這樣我工作的時候心裡就注滿了一種遼闊感,無邊無涯,極為豐富,無盡的美從四面八方向我噴濺”,有一天“我忽然心頭一亮,覺得自己在變得美好起來,因為在經歷了所有這一切——在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看到的一切,身體和靈魂所感受到的一切——之後,我還有足夠的勇氣使自己沒有瘋狂。”這種癲狂之極的閱讀感受,是任何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我把《過於喧囂的孤獨》看作一個閱讀的寓言,書籍的寓言。當我們的閱讀置身於荒蕪的場景中,孤獨是閱讀的常態。但是喧囂的孤獨反而有了一種入世的姿態。閱讀的美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盡的美從四面八方向我噴濺”,這個句子的形象已經說明了閱讀所能帶給閱讀者的內心的莫名狂喜。這種狂喜能夠持續多久,書籍能夠持續多久,漢嘉三十五年來持續不斷地銷毀書籍的象徵意味已經很明顯了。我們的時代中,書籍的消逝成了熱議的話題,但在赫拉巴爾的時代,他們所恐懼的不是機器摧毀了書籍,而是機器所帶來的技術性思維禁錮了人們的頭腦,那種對想像力的桎梏,才是最致命的。

赫拉巴爾在1987年的訪談中說:“像每個新時代要消除前一時代所表現和生存過的一切那樣,連珍貴的書籍也要死去,這是合乎邏輯的。而我作為時代的孩子,不管我樂不樂意,都得提供這斷裂木條的證據,而我的確不過是一個溫柔而敏感的屠夫而已。”舊時代銷毀書籍的方式是政治與焚燒,而新時代銷毀書籍的方式是機器與禁錮。

我們的孤獨不是恐懼書籍的毀滅,而是恐懼有一天不會思考。

在萬籟無聲的深夜,當意識悄然入睡時,不朽的神靈便用無名的語言談亂那些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事物,“這段文字使我如此震動,我跑出地下室,跑到通風井那兒仰望上面的一小片星空”,“每次唯讀一句,含咳嗽糖似的含在嘴裡,這樣我工作的時候心裡就注滿了一種遼闊感,無邊無涯,極為豐富,無盡的美從四面八方向我噴濺”,有一天“我忽然心頭一亮,覺得自己在變得美好起來,因為在經歷了所有這一切——在過於喧囂的孤獨中看到的一切,身體和靈魂所感受到的一切——之後,我還有足夠的勇氣使自己沒有瘋狂。”這種癲狂之極的閱讀感受,是任何一個熱愛閱讀的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我把《過於喧囂的孤獨》看作一個閱讀的寓言,書籍的寓言。當我們的閱讀置身於荒蕪的場景中,孤獨是閱讀的常態。但是喧囂的孤獨反而有了一種入世的姿態。閱讀的美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盡的美從四面八方向我噴濺”,這個句子的形象已經說明了閱讀所能帶給閱讀者的內心的莫名狂喜。這種狂喜能夠持續多久,書籍能夠持續多久,漢嘉三十五年來持續不斷地銷毀書籍的象徵意味已經很明顯了。我們的時代中,書籍的消逝成了熱議的話題,但在赫拉巴爾的時代,他們所恐懼的不是機器摧毀了書籍,而是機器所帶來的技術性思維禁錮了人們的頭腦,那種對想像力的桎梏,才是最致命的。

赫拉巴爾在1987年的訪談中說:“像每個新時代要消除前一時代所表現和生存過的一切那樣,連珍貴的書籍也要死去,這是合乎邏輯的。而我作為時代的孩子,不管我樂不樂意,都得提供這斷裂木條的證據,而我的確不過是一個溫柔而敏感的屠夫而已。”舊時代銷毀書籍的方式是政治與焚燒,而新時代銷毀書籍的方式是機器與禁錮。

我們的孤獨不是恐懼書籍的毀滅,而是恐懼有一天不會思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