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新商業大變革:回歸與突破

本報記者 王冰凝 上海報導

2018年, 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被重新定義, 商業地產也步入提檔升級與結構性變化的“新常態”, 呈現出創新和回歸兩種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的聲音。

2018年1月8日, 屹立在北京朝陽區北四環安立路8號的北京北辰購物中心正式停業。 一紙閉店公告, 一個退卡通知, 一句“感謝您一直以來的信任與支持”, 27歲的他正式選擇與大眾“分手”。 而此前, 以百貨業起家的新世界百貨在2017年已走到了退市的結局。

事實上, 眾多商業百貨的關店歇業, 並不代表已經進入存量時代的商業地產走到了窮途末路, 相反, 縱觀市場, 新零售風口正勁, 體驗行銷如火如荼, 智慧商業方興未艾, 但與此同時, 互聯網巨頭強勢整合線下, 實體商業發展兩極分化。 可以說, 中國商業地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風口與機遇, 也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衝擊。

4月13日, 由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主辦,

華夏時報社、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騰訊房產、安家傳媒聯合主辦的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2018(第十五屆)年會在滬圓滿舉行。 活動以“新商業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 聚焦新時代下中國商業的升級與創新, 從房地產市場與政策、新零售與新經濟、技術與消費變革、線上線下融合、商業運營與創新、智慧商業、不動產金融等角度, 全面詳實地展現了中國走入新時代之際商業地產行業的新思維、新模式與新機遇。

“創新和回歸將是2018年商業地產的兩大主旋律, 需要我們特別關注。 ”此次論壇組委會總策劃、全聯房地產商會商業地產研究會會長王永平認為, 一方面, 新商業、新零售的創新思維引發了新模式、新業態和新技術的變革, 如今的線下實體商業早已不是傳統的線下, 而是對接了互聯網、現代物流、人工智慧等高科技手段的現代購物中心;另一方面, 隨著商業地產去概念化, 蛻變後的現代實體商業也越來越關注運營, 回歸運營本質。

大佬雲集共議行業熱點

本次年會由王永平發起和主持, 著名財經評論家、華夏時報社總編輯水皮作為聯合主辦方代表出席盛會。 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等各界大咖名流與行業巨擘雲集, 共論中國新商業的未來。

參會的知名企業家有: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董事長車建新、印力集團董事長丁力業、凱德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羅臻毓、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優客工廠創始人毛大慶、月星集團董事長丁佐宏、太古亞太區董事韓置、萬達商管集團常務副總裁王志彬、華潤置地副總裁喻霖康、大悅城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鵬、蘇甯置業總裁金明、九龍倉中國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營運)侯迅、宜家購物中心集團中國區總裁丁暉、名創優品全球創始人葉國富、星巴克中國區副總裁張海龍、言幾又書店創始人但捷、金鷹國際商貿集團CEO蘇凱、新世界百貨集團CEO牛偉、物美首席執行官於劍波、大健康領軍人物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紅杉資本合夥人鄭慶生、暢銷書《決戰大數據》作者車品覺、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副總裁柳鋼、上海匯納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巨集俊等。

為期3天的年會議程緊湊、內容豐富、虛實結合, 設有大佬主題演講、高端對話、主題論壇、頒獎晚會、品牌對接會、專案招商對接、招待酒會、項目考察等環節, 不僅從政策、技術、市場等宏觀層面對中國商業地產進行了年度總結與趨勢預判, 還從企業實踐與資源對接的角度展示了一大批極具代表與指導意義的創新案例與領軍企業。

據悉,“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迄今已在廣州、杭州、北京、青島、武漢、上海、成都等地成功舉辦了十四屆,包括政府機構、開發商、品牌零售商、設計公司、顧問機構、基金投行在內的主流商業地產全產業鏈機構均參與過盛會。年會以規模大、規格高、影響遠享譽業界。

“新商業”時代創新為王

新時代下的商業地產正悄悄發生演變,從最初的功能組合,到空間娛樂及業態參與體驗,及至現階段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價值的全方位體驗,商業體驗反映了人性與群體需求的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的演變分化。

而新商業的一大特點是新模式應運而生。

從馬雲在2016年10月提出新零售至今,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而隨著阿裡新零售“一號工程”(盒馬鮮生)陸續落地,騰訊入股的永輝“超級物種”也開始了全面佈局,“蘇鮮生+蘇寧極物”的模式正在成為今後蘇寧的常態。至於京東的7FRESH、步步高的鮮食演義等,正在逐漸嶄露頭腳。

此外,新商業背景下,新業態不斷推陳出新。國內最大的專業體檢和醫療服務集團美年大健康和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蘇甯易購日前達成戰略共識,組成最強CP,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深入推動產業融合,將更加完善的商業服務呈現到消費者的面前。

近日,浙江省衛計委批復同意了杭州全程國際Medical Mall的醫療資源分享模式,允許杭州全程健康醫療門診部為入駐全程國際Medical Mall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等醫技科室及藥房、手術室等共用服務,這意味著共用式“醫療商場”來了!

而新商業快速發展的依託,則是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正如印力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李楚華所言,“購物中心其實是個非常傳統的商業形態,它的長盛不衰是基於不斷的外部賦能,創新科技的應用將會推動未來商業體的反覆運算。”

例如無人超市成為了AI在商業領域應用的最好廣告。中國AI巨頭商湯科技也因此而被資本市場寄予厚望。去年,該公司宣佈完成4.1億美元B 輪融資,一躍成為行業獨角獸。商湯科技副總裁柳鋼在論壇上講述了黑科技如何賦能百業,應用於商業地產和商業零售行業之中,以便協助實體商業賦能和提升效率。

騰訊微眾銀行智慧零售總負責人楊軍指出,建立線上平臺的經營能力和長期有效的發展是最重要的,這其中包括快速完成數位化的平臺建設,具備三大數位化經營的能力:連結與推送、社交與傳播、權益與金融;具備三大共用的能力:流量與行銷、商品與服務、權益與收益。這些能力現在每一個企業都是孤島,但是未來有了數位化會員平臺以後,這些內容都可以打通,完全可以跨界,變成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共用平臺。

回歸運營本質

2018年,隨著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預計接近甚至超過60%,將持續為商業地產“擴圍”提供堅實的市場基本面。

事實上,對於中國的實體商業而言,消費者已經發生了變化,“運營為本”已經成為實體商業的關鍵一環。

以優客工廠為例,儘管共用辦公仍然還是一種風行一時的概念,但優客工廠卻已經回歸運營本身,該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毛大慶提出了一個觀點:“共用辦公的核心是企業服務,而不是簡單的空間租賃。”毛大慶將共用辦公和傳統辦公進行了對比,一個大型的連鎖式共用辦公起碼應該具備六大功能:移動辦公、共用會議、社群活動與社交、服務商和交易的發生、沉澱企業資料、企業服務平臺的閉環製造,後續大量的產業連結。

而另一個回歸運營本質的案例則是北京中糧廣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天立所分享的都市商業的商務化更新案例。“這是改造前,基本上就是一個老舊商場的造型,其中地下空間是原來家居的結構,我們現在做了Coffee life的市集,我們用高逼格的環境,低客單價來滿足在樓裡辦公的五千白領的基本需求,客單價在20到50塊。”孫天立稱,一個新樓改造完畢,第一年一般行業的出租率差不多是40%左右,我們是去年6月底開業,C座已經達到了92%,整體的中糧廣場的出租率已經達到了96%,在北京CBD要放量的當口,平均租金上漲了15%。

宜家購物中心一直是一家重運營的企業,該公司中國區總裁丁暉表示,宜家一直致力於打造家庭型聚會體驗中心,定位是一個具有國際特色區域型的一站式服務的家庭聚會中心。依靠宜家家居長遠的吸客能力,吸引開車40分鐘到1個小時的客群。同時薈聚中心利用家庭定位,針對家庭每個成員的需求特點,進行商戶組合,再負責吸引短程和中程的客流。

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天行九州)首席品牌官田海成則分享了社群營造。據他介紹,阿那亞已經是一個度假勝地,也是中國文旅地產界的一面旗幟,他們從不把自己定位為地產商,而是美好生活的服務商,應該用服務拯救房地產。

正如吳曉波所表達的觀點:我們從模式的競爭要回歸產品競爭,沒有產品的創新,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還從企業實踐與資源對接的角度展示了一大批極具代表與指導意義的創新案例與領軍企業。

據悉,“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迄今已在廣州、杭州、北京、青島、武漢、上海、成都等地成功舉辦了十四屆,包括政府機構、開發商、品牌零售商、設計公司、顧問機構、基金投行在內的主流商業地產全產業鏈機構均參與過盛會。年會以規模大、規格高、影響遠享譽業界。

“新商業”時代創新為王

新時代下的商業地產正悄悄發生演變,從最初的功能組合,到空間娛樂及業態參與體驗,及至現階段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價值的全方位體驗,商業體驗反映了人性與群體需求的多元化、多層次、多維度的演變分化。

而新商業的一大特點是新模式應運而生。

從馬雲在2016年10月提出新零售至今,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而隨著阿裡新零售“一號工程”(盒馬鮮生)陸續落地,騰訊入股的永輝“超級物種”也開始了全面佈局,“蘇鮮生+蘇寧極物”的模式正在成為今後蘇寧的常態。至於京東的7FRESH、步步高的鮮食演義等,正在逐漸嶄露頭腳。

此外,新商業背景下,新業態不斷推陳出新。國內最大的專業體檢和醫療服務集團美年大健康和中國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蘇甯易購日前達成戰略共識,組成最強CP,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深入推動產業融合,將更加完善的商業服務呈現到消費者的面前。

近日,浙江省衛計委批復同意了杭州全程國際Medical Mall的醫療資源分享模式,允許杭州全程健康醫療門診部為入駐全程國際Medical Mall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等醫技科室及藥房、手術室等共用服務,這意味著共用式“醫療商場”來了!

而新商業快速發展的依託,則是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正如印力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李楚華所言,“購物中心其實是個非常傳統的商業形態,它的長盛不衰是基於不斷的外部賦能,創新科技的應用將會推動未來商業體的反覆運算。”

例如無人超市成為了AI在商業領域應用的最好廣告。中國AI巨頭商湯科技也因此而被資本市場寄予厚望。去年,該公司宣佈完成4.1億美元B 輪融資,一躍成為行業獨角獸。商湯科技副總裁柳鋼在論壇上講述了黑科技如何賦能百業,應用於商業地產和商業零售行業之中,以便協助實體商業賦能和提升效率。

騰訊微眾銀行智慧零售總負責人楊軍指出,建立線上平臺的經營能力和長期有效的發展是最重要的,這其中包括快速完成數位化的平臺建設,具備三大數位化經營的能力:連結與推送、社交與傳播、權益與金融;具備三大共用的能力:流量與行銷、商品與服務、權益與收益。這些能力現在每一個企業都是孤島,但是未來有了數位化會員平臺以後,這些內容都可以打通,完全可以跨界,變成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的共用平臺。

回歸運營本質

2018年,隨著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預計接近甚至超過60%,將持續為商業地產“擴圍”提供堅實的市場基本面。

事實上,對於中國的實體商業而言,消費者已經發生了變化,“運營為本”已經成為實體商業的關鍵一環。

以優客工廠為例,儘管共用辦公仍然還是一種風行一時的概念,但優客工廠卻已經回歸運營本身,該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毛大慶提出了一個觀點:“共用辦公的核心是企業服務,而不是簡單的空間租賃。”毛大慶將共用辦公和傳統辦公進行了對比,一個大型的連鎖式共用辦公起碼應該具備六大功能:移動辦公、共用會議、社群活動與社交、服務商和交易的發生、沉澱企業資料、企業服務平臺的閉環製造,後續大量的產業連結。

而另一個回歸運營本質的案例則是北京中糧廣場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天立所分享的都市商業的商務化更新案例。“這是改造前,基本上就是一個老舊商場的造型,其中地下空間是原來家居的結構,我們現在做了Coffee life的市集,我們用高逼格的環境,低客單價來滿足在樓裡辦公的五千白領的基本需求,客單價在20到50塊。”孫天立稱,一個新樓改造完畢,第一年一般行業的出租率差不多是40%左右,我們是去年6月底開業,C座已經達到了92%,整體的中糧廣場的出租率已經達到了96%,在北京CBD要放量的當口,平均租金上漲了15%。

宜家購物中心一直是一家重運營的企業,該公司中國區總裁丁暉表示,宜家一直致力於打造家庭型聚會體驗中心,定位是一個具有國際特色區域型的一站式服務的家庭聚會中心。依靠宜家家居長遠的吸客能力,吸引開車40分鐘到1個小時的客群。同時薈聚中心利用家庭定位,針對家庭每個成員的需求特點,進行商戶組合,再負責吸引短程和中程的客流。

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天行九州)首席品牌官田海成則分享了社群營造。據他介紹,阿那亞已經是一個度假勝地,也是中國文旅地產界的一面旗幟,他們從不把自己定位為地產商,而是美好生活的服務商,應該用服務拯救房地產。

正如吳曉波所表達的觀點:我們從模式的競爭要回歸產品競爭,沒有產品的創新,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