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中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論壇第15屆年會之專家視角

本報記者王海春王冰凝上海報導

車建新:轉型升級成為重要課題

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表示, 當今中國步入新時代, 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轉移。

“如何推動商業轉型升級, 如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正成為擺在我們商業與商業地產人面前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車建新表示。

2016年6月, 車建新對外正式公佈了其1001戰略。 其主要內容為, 未來要在全國設立1000家實體店。

車建新當時在上海提出, 紅星美凱龍將以家為核心進行業務的跨界外延, 並融合各方力量共建商業生命共同體。

而紅星美凱龍不僅要做線下服務, 還要結合線上的互動。 2016年8月, 紅星美凱龍就與地產基金管理機構高和資本共同發起設立了一隻資金規模約50億元的地產基金。

“今年論壇的亮點既有線上線下的跨界融合, 也有產業與商業界的融合。 ”車建新表示, 通過行業精英的頭腦風暴, 將在如何融合上獲得新的啟發。

廖建文:電商下半場不是拼流量 而是精准度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認為, 對一個企業來講, 最重要的是如何去判斷行業, 如何去看未來。

如何看待未來的20年?

廖建文認為, 雖然過去30年一直在講互聯網時代, 但其實所處的還僅僅是以“消費互聯網”為代表的上半場階段, 而IOT推動的“產業互聯網”階段還沒有真正開始。

“過去我們的顆粒度以群體為單位, 被稱為細分市場。 但從零售的角度來講, 你突然發現過去講的‘人貨場’的概念, 顆粒度正在變得極其小,

所有的消費都變成了此時此景。 場會變得無處不在。 ” 廖建文認為, 場的概念的變化, 使得零售應該把握正確的時間、地點、人和正確的產品。

過去電商和零售講的是流量經濟, 而走到下半場的時候, 精准邏輯將成為重要的指引。 下半場和上半場會變得完全不一樣:上半場是流量邏輯, 下半場是精准邏輯;上半場是中心化邏輯, 下半場是分散式邏輯。 在未來的智慧商業, 不僅僅是零售行業面臨變化, 很多行業都在面臨變化。

吳曉波:中國零售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在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看來, 中國的零售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這是別的國家難以比擬的環境。

2017年中國一年的GDP是82萬億, 2017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到40萬億, 而2017年中國電商的規模, 占到GDP約36%的比例。

“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5萬億美元, 而美國只有1000億美元, 兩者相差約50倍。 ”吳曉波認為, 移動支付改變了人們支付和交易的巨大場景。

伴隨電商的, 是最後一公里的服務。 京東有200萬個快遞小哥, 最近“餓了麼”被阿裡收購了,兩者加在一起約有1200萬的快遞小哥。“這些小哥天天騎著摩的,中國1%的人口解決了我們最後一公里的事。”吳曉波說。

另一個影響中國商業的,是2億多中產階層的崛起。消費人群發生的巨大變化,使得今天在中國做產品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

“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有不同需求層次的社會,人在不同的維度被分層。”吳曉波說。

毛大慶:共用辦公市場未來規模將超2500億

優客工廠創辦近3年,毛大慶線下開店的數量已經相當大。毛大慶介紹,目前優客工廠進入了37個城市,開店數量達到100個,儲備項目近60個,這意味著平均一個月能開3家新店。

毛大慶表示,他看待共用辦公的商業模式除了共用辦公本身,還有科技和流量賦能以及在細分領域的探索。

毛大慶透露,從去年開始優客工廠就開始了演算法研究。

“當我們的企業會員數量達幾萬家以後,我們可以將入駐的、非入駐企業資訊納入這個平臺,通過自動演算法和流量池,把他們推送到他們需要去的地方。”毛大慶說。

毛大慶認為,共用辦公未來的空間巨大。在優客工廠進入的31個中國城市中,起碼有16個城市的業務量在飛速增長。

優客工廠預計,2020年中國將有1000萬的辦公人數會採用各種各樣共用辦公的模式。從行業複合增長率來看,2020年中國的共用辦公規模遠遠不止2500億的規模。

周鵬:當下的挑戰 是消費者個性化與企業追求規模之間的矛盾

當前商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中糧大悅城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鵬認為,是規模與個性之間的錯位。

“很多公司都在追求流量、規模和平臺,我們做的平臺首先要有流量。所以我們所有的東西,很多是圍繞拼流量、拼規模展開的,因為不大就不能強。大家都帶著這樣的思維。但是今天我們的社會結構、文化結構,所有的東西都從原來的相對單一,變成比較複合了。”周鵬認為,這是當下商業時代的主要特徵。

此特徵帶來的新趨勢是,市場迎來消費者主權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變革就是真正賦予了消費者主權。“過去我們一直說消費者是上帝。但只有移動互聯時代和終端時代到來之後,消費者才真的變成了上帝。原來手上沒有‘槍’,怎麼掌握主權?”周鵬說。

消費者主權的到來,如何面對和構建新的商業生態,成為擺在商家面前的問題。

從競爭格局來看,商業的競爭格局不是來自於線上,而是來自於實體商業本身。

丁暉:宜家購物中心講究的是節奏而不是速度

宜家旗下有三個集團:宜家購物中心、宜家家居、宜家資產。這三個集團都在宜家旗下、有分工。此外,宜家在上海、長沙也做了具有宜家特色的酒店、辦公樓和辦公空間。這部分所做的資本運作和財務投資公司層面的事情,是由宜家購物中心集團負責的。

宜家購物中心在中國有兩個品牌:宜家家居和薈聚,一個致力於打造小家,一個致力於打造大家。

按宜家購物中心集團中國區總裁丁暉的說法,自己的小家由宜家家居打造,到外面的場所則由薈聚打造。

“薈聚中心的定位,就是面對大多數人的,由大多數人來決定喜歡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租戶組合。”丁暉表示。宜家購物中心的發展計畫主要是關注像包括北、上、廣、深、武漢、重慶、西安、杭州、南京,這樣中國前15名的核心城市。

“我們還是比較講究節奏,而不是速度的。”丁暉表示,宜家計畫未來每年打造1-2個薈聚中心,更重要的是想確保每個項目的品質和影響力,而不僅僅是數量。

李楚華:創新科技賦能下商業體正經歷新的反覆運算

在幾年前實體商業被問的最多的問題是,電商對於實體商業的衝擊到底是多少。對於這個問題,印力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李楚華給自己的答案是,電商對實體商業沒有形成真正的衝擊。

“從2014年起,我們在內部談論的就是如何擁抱互聯網。”李楚華表示,從互聯網電商到O2O,再到科技賦能,這中間經歷的不是某種模式顛覆另一種模式,更多的是互聯互通。

幾年前當印力開始探索O2O的時候,當時所探討的技術在今天是完全沒有的。

印力目前關注的技術,一是人臉識別。通過這一技術,商家希望知道消費者到了哪個場、喜歡什麼、為什麼而來、一個月來多少次、來了以後消費什麼以及軌跡如何。

此外,智慧停車系統和人工智慧與商業的結合也被看好。李楚華表示,停車難一直是購物中心的難點。現在一些公司通過智慧停車系統,已經能夠找到智慧停車的解決方案,另一個關注點則是人工智慧。

李濤:星巴克在為推出新產品做嘗試

在星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濤看來,星巴克提供的不只是咖啡、場地,還有服務。

“做所有零售行業的人,一定會非常強調他的產品,因為好產品是一個基礎。但是最終交到消費者手上,除了有好的產品以外,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式、服務的方式,也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和產品的成功性。”李濤表示。

從2011年到2018年提供給消費者的飲料,從120萬杯到現在的每週1000萬杯,這些數字變化背後,不只是員工的數量從8000多位到現在的50000多位,李濤和他的團隊還做了很多嘗試。

在幾個重點城市,去年年底星巴克在上海一家體驗店裡出售比利時巧克力、啤酒,賣義大利的高端面包。在上海通過這家大店不斷做測試,來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

“今年在上海一定會產生一個獨立的,不同于原來星巴克咖啡店的獨立品牌或者業態出現。這就是我們在試驗中學習到的。”李濤說。

但捷:言幾又要做的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平臺

很多人問,言幾又是什麼含義?其實就是把建設的“設”字,分開拆開來的意思。

“我們需要做的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平臺。我們既是以書店為核心的文化消費平臺,也是以書店為核心、並圍繞書店做生活方式的空間。”上海言又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但捷表示,言幾又也在往與生活方式相關的很多領域擴張,比如有自己的咖啡館、文創產品,還結合了與新零售消費相關的很多品牌。

言幾又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幾個核心能力上。

首先是設計能力。通過設計能力的不斷提升,讓消費者進入場景,提升他們的喜歡度和舒適感。但捷認為,這就是線上下去消費的原因。“如果去到一個沒有設計感的空間,你很難讓消費者進去,哪怕是一個書店。”

其次是書店力。對於書店來說,核心在於選擇產品的能力。這個書店力不同於線上上消費,言幾又更多的是在推薦,讓人找到很多此前不知道的產品,這是一個推薦力和篩選力的過程。

林依輪:我也曾擔心飯爺的銷量 產品都離不開銷售

在“飯爺”品牌創始人林依輪的自我介紹中,可以發現他是一個非常接地氣,又擁有敏銳商業頭腦的團隊引領者。

張宏俊:資料與實體相連接生成生產力 將是未來的趨勢

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然而融合並非簡單的導流,還包括線上線下如何在業務和資料方面融合。

隨著大部分實體商業資料化轉型全面開始,上海匯納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巨集俊認為,線下實體商店對資料戰略以及資料資產化的意識開始萌芽,在融合的過程當中,實體商業慢慢覺得資料也是一種資產。

張巨集俊認為,資料資產管理不是資料管理的平臺,而是要有其管理體系,需要盤點、評估、管理、運營。

此外,互聯網巨頭紛紛入駐實體商業,掀起了人工智慧、大資料賦能實體商業新的浪潮。然而實體商業大資料研究的視角,與互聯網企業並不相同。而兩者相通的,是關於場的分析。

張巨集俊認為,這些資料既需要管理起來,也需要由更多的企業去分享、去挖掘。“現在的世界是資料的世界,而資料本身是沒有價值的,資料和資料連在一起,和業務連在一起才有價值。所以讓資料可流動、可連接,這才是未來的趨勢。”

俞熔:健康產業融入商業綜合體將產生不小的化學反應

天億集團董事長俞熔認為,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健康產業在下一輪消費升級當中,都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經濟騰飛引擎。

“從最高決策層到相關決策部門,已經給予了非常重要的詮釋。幾次重要的大會當中,已經把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作為一個基本國策來看待。”雖然健康產品前景被看好,但俞熔也指出,醫療健康領域的痛點非常多,而有很多痛點是傳統的工藝體系無法解決的。

俞熔認為,未來優秀的專家,未必要在公立的場景內提供優質的服務,也可以轉到綜合體展開。“給患者和客戶提供優秀的場景服務。分級診療、中醫藥發展和多點執業,將是未來政策變革帶來的機遇。”俞熔表示。

俞熔認為,在現有的業態當中,把健康素養提升、促進後,有可能會與商業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在給予商業業態更多的豐富和提升的同時,也有望使健康產業得到改善和提升。

最近“餓了麼”被阿裡收購了,兩者加在一起約有1200萬的快遞小哥。“這些小哥天天騎著摩的,中國1%的人口解決了我們最後一公里的事。”吳曉波說。

另一個影響中國商業的,是2億多中產階層的崛起。消費人群發生的巨大變化,使得今天在中國做產品很難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

“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有不同需求層次的社會,人在不同的維度被分層。”吳曉波說。

毛大慶:共用辦公市場未來規模將超2500億

優客工廠創辦近3年,毛大慶線下開店的數量已經相當大。毛大慶介紹,目前優客工廠進入了37個城市,開店數量達到100個,儲備項目近60個,這意味著平均一個月能開3家新店。

毛大慶表示,他看待共用辦公的商業模式除了共用辦公本身,還有科技和流量賦能以及在細分領域的探索。

毛大慶透露,從去年開始優客工廠就開始了演算法研究。

“當我們的企業會員數量達幾萬家以後,我們可以將入駐的、非入駐企業資訊納入這個平臺,通過自動演算法和流量池,把他們推送到他們需要去的地方。”毛大慶說。

毛大慶認為,共用辦公未來的空間巨大。在優客工廠進入的31個中國城市中,起碼有16個城市的業務量在飛速增長。

優客工廠預計,2020年中國將有1000萬的辦公人數會採用各種各樣共用辦公的模式。從行業複合增長率來看,2020年中國的共用辦公規模遠遠不止2500億的規模。

周鵬:當下的挑戰 是消費者個性化與企業追求規模之間的矛盾

當前商業發展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中糧大悅城地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鵬認為,是規模與個性之間的錯位。

“很多公司都在追求流量、規模和平臺,我們做的平臺首先要有流量。所以我們所有的東西,很多是圍繞拼流量、拼規模展開的,因為不大就不能強。大家都帶著這樣的思維。但是今天我們的社會結構、文化結構,所有的東西都從原來的相對單一,變成比較複合了。”周鵬認為,這是當下商業時代的主要特徵。

此特徵帶來的新趨勢是,市場迎來消費者主權時代的到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變革就是真正賦予了消費者主權。“過去我們一直說消費者是上帝。但只有移動互聯時代和終端時代到來之後,消費者才真的變成了上帝。原來手上沒有‘槍’,怎麼掌握主權?”周鵬說。

消費者主權的到來,如何面對和構建新的商業生態,成為擺在商家面前的問題。

從競爭格局來看,商業的競爭格局不是來自於線上,而是來自於實體商業本身。

丁暉:宜家購物中心講究的是節奏而不是速度

宜家旗下有三個集團:宜家購物中心、宜家家居、宜家資產。這三個集團都在宜家旗下、有分工。此外,宜家在上海、長沙也做了具有宜家特色的酒店、辦公樓和辦公空間。這部分所做的資本運作和財務投資公司層面的事情,是由宜家購物中心集團負責的。

宜家購物中心在中國有兩個品牌:宜家家居和薈聚,一個致力於打造小家,一個致力於打造大家。

按宜家購物中心集團中國區總裁丁暉的說法,自己的小家由宜家家居打造,到外面的場所則由薈聚打造。

“薈聚中心的定位,就是面對大多數人的,由大多數人來決定喜歡什麼樣的產品、什麼樣的租戶組合。”丁暉表示。宜家購物中心的發展計畫主要是關注像包括北、上、廣、深、武漢、重慶、西安、杭州、南京,這樣中國前15名的核心城市。

“我們還是比較講究節奏,而不是速度的。”丁暉表示,宜家計畫未來每年打造1-2個薈聚中心,更重要的是想確保每個項目的品質和影響力,而不僅僅是數量。

李楚華:創新科技賦能下商業體正經歷新的反覆運算

在幾年前實體商業被問的最多的問題是,電商對於實體商業的衝擊到底是多少。對於這個問題,印力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李楚華給自己的答案是,電商對實體商業沒有形成真正的衝擊。

“從2014年起,我們在內部談論的就是如何擁抱互聯網。”李楚華表示,從互聯網電商到O2O,再到科技賦能,這中間經歷的不是某種模式顛覆另一種模式,更多的是互聯互通。

幾年前當印力開始探索O2O的時候,當時所探討的技術在今天是完全沒有的。

印力目前關注的技術,一是人臉識別。通過這一技術,商家希望知道消費者到了哪個場、喜歡什麼、為什麼而來、一個月來多少次、來了以後消費什麼以及軌跡如何。

此外,智慧停車系統和人工智慧與商業的結合也被看好。李楚華表示,停車難一直是購物中心的難點。現在一些公司通過智慧停車系統,已經能夠找到智慧停車的解決方案,另一個關注點則是人工智慧。

李濤:星巴克在為推出新產品做嘗試

在星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濤看來,星巴克提供的不只是咖啡、場地,還有服務。

“做所有零售行業的人,一定會非常強調他的產品,因為好產品是一個基礎。但是最終交到消費者手上,除了有好的產品以外,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式、服務的方式,也決定了企業的價值和產品的成功性。”李濤表示。

從2011年到2018年提供給消費者的飲料,從120萬杯到現在的每週1000萬杯,這些數字變化背後,不只是員工的數量從8000多位到現在的50000多位,李濤和他的團隊還做了很多嘗試。

在幾個重點城市,去年年底星巴克在上海一家體驗店裡出售比利時巧克力、啤酒,賣義大利的高端面包。在上海通過這家大店不斷做測試,來決定下一步要做什麼。

“今年在上海一定會產生一個獨立的,不同于原來星巴克咖啡店的獨立品牌或者業態出現。這就是我們在試驗中學習到的。”李濤說。

但捷:言幾又要做的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平臺

很多人問,言幾又是什麼含義?其實就是把建設的“設”字,分開拆開來的意思。

“我們需要做的是一個生活方式的平臺。我們既是以書店為核心的文化消費平臺,也是以書店為核心、並圍繞書店做生活方式的空間。”上海言又幾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但捷表示,言幾又也在往與生活方式相關的很多領域擴張,比如有自己的咖啡館、文創產品,還結合了與新零售消費相關的很多品牌。

言幾又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幾個核心能力上。

首先是設計能力。通過設計能力的不斷提升,讓消費者進入場景,提升他們的喜歡度和舒適感。但捷認為,這就是線上下去消費的原因。“如果去到一個沒有設計感的空間,你很難讓消費者進去,哪怕是一個書店。”

其次是書店力。對於書店來說,核心在於選擇產品的能力。這個書店力不同於線上上消費,言幾又更多的是在推薦,讓人找到很多此前不知道的產品,這是一個推薦力和篩選力的過程。

林依輪:我也曾擔心飯爺的銷量 產品都離不開銷售

在“飯爺”品牌創始人林依輪的自我介紹中,可以發現他是一個非常接地氣,又擁有敏銳商業頭腦的團隊引領者。

張宏俊:資料與實體相連接生成生產力 將是未來的趨勢

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然而融合並非簡單的導流,還包括線上線下如何在業務和資料方面融合。

隨著大部分實體商業資料化轉型全面開始,上海匯納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巨集俊認為,線下實體商店對資料戰略以及資料資產化的意識開始萌芽,在融合的過程當中,實體商業慢慢覺得資料也是一種資產。

張巨集俊認為,資料資產管理不是資料管理的平臺,而是要有其管理體系,需要盤點、評估、管理、運營。

此外,互聯網巨頭紛紛入駐實體商業,掀起了人工智慧、大資料賦能實體商業新的浪潮。然而實體商業大資料研究的視角,與互聯網企業並不相同。而兩者相通的,是關於場的分析。

張巨集俊認為,這些資料既需要管理起來,也需要由更多的企業去分享、去挖掘。“現在的世界是資料的世界,而資料本身是沒有價值的,資料和資料連在一起,和業務連在一起才有價值。所以讓資料可流動、可連接,這才是未來的趨勢。”

俞熔:健康產業融入商業綜合體將產生不小的化學反應

天億集團董事長俞熔認為,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健康產業在下一輪消費升級當中,都是未來一個重要的經濟騰飛引擎。

“從最高決策層到相關決策部門,已經給予了非常重要的詮釋。幾次重要的大會當中,已經把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作為一個基本國策來看待。”雖然健康產品前景被看好,但俞熔也指出,醫療健康領域的痛點非常多,而有很多痛點是傳統的工藝體系無法解決的。

俞熔認為,未來優秀的專家,未必要在公立的場景內提供優質的服務,也可以轉到綜合體展開。“給患者和客戶提供優秀的場景服務。分級診療、中醫藥發展和多點執業,將是未來政策變革帶來的機遇。”俞熔表示。

俞熔認為,在現有的業態當中,把健康素養提升、促進後,有可能會與商業更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在給予商業業態更多的豐富和提升的同時,也有望使健康產業得到改善和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