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產品大勢已拉開 長安自主2018如何破解利潤陷阱?

在接下來的“生死存亡期”, 對於長安自主來說最重要的是, 改變產品佈局、抓緊更新換代以及抓住產品的投放節奏。

4月17日, 長安汽車發佈2017年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 全年營業收入為80,012,205,182.37元, 同比2016年增長1.87%, 淨利潤為7,137,234,723.47元, 同比2016年降低30.61%。

長安汽車表示, 其中自主產品銷量下滑5.66%, 實現營業收入800.01億元, 同比增長1.87%, 主要是因為產品更新換代後平均售價提高所致。

但是, 營業收入的微增的背後是長安自主淨利潤的大幅下滑。 資料顯示, 長安自主品牌(包含南京長安、河北長安、合肥長安)2017年淨利潤為-7,517,215,277元, 全年銷量為1,662,753輛。

其實, 長安自主的虧損並不意外, 畢竟在去年上半年銷量驟減之後, 下半年長安自主就採取了低價換量的方法, 而這種方法的後果就會體現在年報的資料上。 但作為“自主四君子”之首, 長安汽車自新年一開始就展開了猛烈的新產品攻擊。

從長安睿騁CC, 到第二代逸動和逸動DT,

再到即將在今年北京車展上市的第二代CS75, 一系列重磅產品表明, 長安已經打響了全年攻勢。

內部外部壓力並存

未來三年對於長安自主來說十分重要, 它早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並將這三年定位“生死存亡期”。 現在的長安自主既要解決內部壓力,

又要抵抗外部壓力。

顯然, 外部壓力來源於競爭對手, 吉利、長城的緊追讓長安汽車顯得而越發無力。 吉利高端品牌領克和長城高端品牌WEY的相繼發佈, 是它們向高端衝擊的表現。 儘管長安汽車表示也將推出高端品牌, 並與4—6月份發佈, 但是此前《出行財經》表示過, 相比2016年長城推WEY品牌和2017年吉利推領克品牌的時機, 長安汽車在推高端品牌的時間選擇並非最佳時機。 因此從目前競爭力來看, 未來長安自主能否繼續引領自主品牌還是一個謎。

值得注意的是, 相對於外部壓力, 內部問題的解決才是最重要的。 長安自主產品重複佈局, 同門競爭耗費資源的問題日益突出, 漸漸地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

資料顯示,

今年一季度, 長安自主(包含商用車)汽車銷量為319,568輛, 同比去年降低14%。 值得注意的是, 相比2016年, 去年的銷量也是下滑的, 也就是說, 近兩年長安自主的銷量處於連續下滑狀態。

當然, 作為自主品牌銷量最早突破100萬輛的車企, 長安汽車擁有很多其他車企羡慕的優點,

其中在研發實力方面顯得最為突出。

長安是本土車企中研發實力最強的, 自2007年以來, 長安汽車先後在義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罕建立海外研發中心。 加上分別位於重慶、上海、北京的研發中心, 長安汽車國內外的重要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已經縱貫歐、亞、美三大洲。 各有側重的佈局, 24小時不間斷的協同研發, 成就了長安汽車全面、完善的研發體系。

據瞭解, 今年是長安汽車的產品大年, CS35、CS75、CS95、逸動的車型均將迎來換代車型, 或許伴隨著高端車型的發佈, 長安汽車能夠繼續回到自主品牌領頭羊位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